曾红梅
摘要: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自身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交礼仪在人际关系中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学校来说,无论是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社交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教育。
关键词:社交礼仪 高职教育 学生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18-0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也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如今,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的行为举止与个人素质相联系,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教学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举止。特别是将来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用人单位通常都会将应聘者的礼仪举止作为评判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社交礼仪教学,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形象,对于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社交礼仪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古至今,社交礼仪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赢得了世界瞩目,而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需要共同进步。通俗来说,社交礼仪就是交际的文明行为,其中包含了形体、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容,高职院校开展社交礼仪教学,既是顺应时代进步的需求,也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体现。社交礼仪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主要特点就是精细而具体,通过社交礼仪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与专业技能知识相比,社交礼仪更像是一份无形的资产,待学生日后走向社会,才能体现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2.文化与文明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拥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逐渐流失。特别是当前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普遍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追求新潮思想和观念,逐渐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丢到脑后。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社交礼仪教学,是唤醒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文化与文明复兴的必然要求。社交礼仪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种延伸形式,对于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将社交礼仪作为教学任务之一,就是为了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向培养,为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社交礼仪教学对于高职学生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的结合
社交礼仪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涉及的肢体语言较多,如表情、形体、语言、动作等,不同的坐姿、站姿都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所以也包括了智商与情商的结合,考验学生在什么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表现行为。在整个社交礼仪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思维和情感进行沟通。特别是对于高职教学目标来说,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但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专业化的学习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但是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学生必须拥有适应社会环境生存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走出校门,完成人生理想。而社交礼仪正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延伸,是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形技能”。社交礼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结果,学生学习社交礼仪,能够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感受不同国家的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人际交往中
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需要面临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社交环境和人际关系难免使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感到紧张与不适,而社交礼仪是毕业生快速融入到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技能。通过长期的学习社交礼仪,培养良好的礼仪举止,就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礼仪不仅是良好的言行品德,还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整体的修养,带给旁人愉悦的感受,使自己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1.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只关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大多数高职专业必修课中,很少涉及礼仪方面的教学,仅在极少部分需要涉及礼仪方面的专业,才会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文秘专业等。不仅如此,即使开设社交礼仪教学,也是以大班、合班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多达一百多人,这非常不利于教师依次训练学生的行为举止,只能将礼仪课程局限于理论教学,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导致礼仪课程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的礼仪教师,在开展礼仪课程时教学内容不够专业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2.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仅停留在礼仪教学的表面形式,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职业能力的训练,学生虽然学会了如何礼貌待人,但在情感德育方面却没有得到培养。社交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不仅包含了形体、动作方面的训练,还包含了情感德育的培养,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社交礼仪教学得到升华。如果缺失了德育培养,那么学生虽然学到了一些实用礼节,但是内心却并不明白礼仪的魅力与内涵,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表现出得体的行为举止,还要从内心深刻地理解礼仪的由来和文化特征,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中还没有体现出情感德育方面的渗透,特别是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只以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而很多学生学习礼仪课程也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缺乏理解禮仪课程的主要内涵和核心。endprint
3.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到位
高职院校的社交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对社交礼仪课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例如一部分教师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只重点讲授言谈举止、仪表礼仪部分,而对于礼仪的文化以及传承等内容却不够了解。同时,还有部分教师本身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社交礼仪,对社交礼仪教学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程度和学术造诣并不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仅是凭借对礼仪的基本理解,模仿视频给学生上课,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四、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对策
1.有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社交礼仪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交礼仪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还能够使学生走出校门后,快速融入到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并且顺利地发展人际关系,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社交礼仪教学,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为礼仪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真正将礼仪教学的内涵与实质落实到教学上,使学生真正成为“知礼、守礼”的人才。
当前是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社交礼仪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时代发展接轨。然而,近些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很多高职学生已经逐渐遗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礼仪的重视更是荡然无存,很多走向社会、走向国外的毕业生在重要场合由于不懂得礼仪文化,而造成失礼、失态的行为。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社交礼仪时,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留下的精髓,还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针对社会发展的特点,使社交礼仪课程逐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虽然不是必修专业,但是对于学生的素质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来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交礼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发生改变。对此教师要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程度,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无论在课上课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学生树立礼仪的榜样。
(2)极力塑造礼仪教师专业形象。教师若想向学生展示礼仪课程的内涵和重要性,那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用专业的形象向学生展示出礼仪的内在素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社交礼仪的魅力与重要。因此,高职礼仪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对于社交礼仪的内涵和历史演变都能够一一道来,只有自身保持专业水准,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如同榜样和领袖,礼仪教师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这门课的内涵,教师自身的谈吐文明、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都能够体现出礼仪的魅力,诠释出礼仪的核心价值。
3.完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体系
(1)将礼仪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礼仪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礼仪的核心所在,而礼仪是道德的行为表现。目前,大多数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道德培养是素质教育任务的一部分,而礼仪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体现,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融入到德育课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与社交礼仪的作用都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和行为上真正做到“知礼、行礼”。
(2)开发高职院校校本礼仪教育课程。如上文所说,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开设社交礼仪这门课程,即使开设礼仪教学也只是将礼仪行为停留在表面,没有聘请专业的礼仪教师,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无法达到礼仪教学的标准。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社交礼仪缺乏基本的认知,并且经常出现礼仪不端的行为,这也反映出了高职学生的素质较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在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培养,只有整体的素质都有所提升,才是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开设礼仪教育课程,根据当地的民族特色、社會文化、人文风俗等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将社交礼仪课程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从而使专业技能与社交礼仪教学做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房石,千春玉.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7-119.
[2]赵莉.试析高职《社交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的组织[J].职业时空,2015,11(6):48-50.
[3]李霞.高职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46-48.
[4]林武.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74-76.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