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洋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与礼貌是交际成功的第一步,而学会用委婉语进行表达是礼貌交际的关键。委婉语的使用会展现出得体、含蓄、高雅的交际风范,在交流中能使双方感到愉悦。但是委婉语在使用中也会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了解委婉语的功能和应用原则及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礼貌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46-02
一、委婉语概说
委婉语是一种温文尔雅、含蓄暗示的表达方法。“euphemism”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在希腊语中,“eu-”是表示“好(good)”的意思,“pheme”表示“言語(speech)”,所以整个词语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意思就是“good speech(好的话、好听的话)”。在《英语委婉语词典》中将“委婉语”解释为“委婉语属于修辞手段的一种,即使用相对悦耳或好听的词语来代替相对直接或比较唐突的言辞”。汉语中的委婉语也可称婉语、婉言、婉转等。
Enright曾经说过:“一种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就像一个有缺陷的工具一样。”在远古时代,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人们很难或者不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与本质时,就会出现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有时候甚至会对这些现象产生恐惧情绪。因此,那些不能被清楚解释的现象就会被人们赋予神奇的说解,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将这些超自然现象归因于上帝和神明。从其社会根源来看,大部分的委婉语来源于宗教信仰上的某种禁忌。总结了一下,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事物不能轻易说出。
二、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一)避讳功能
委婉语在使用过程中最首要的是避讳禁忌、消除恐惧的交际功能,这是委婉语产生的最直接动因。虽然东西方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不同,但是在对某些场合的回避上不约而同。最典型的就是对“死”的说法的禁忌。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表示死亡的委婉语。英语中有go、depart、from this world等。其他的表达还有pass away(逝世、去世)、to depart ones life(亡故)、to join the majority(加入大多数)、to 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等词语。汉语则有辞世、走了、上路了等。
(二)免俗功能
人类有些行为例如两性行为、排泄行为或身体的某些隐秘部位,如果直言不讳地表达,往往会让人感觉尴尬,也会显得说话人非常粗俗,缺乏涵养。所以交际中用含蓄的委婉语取代直接说明,尽量避免粗言俗语,这样交际双方不会为此感到窘迫。例如,英语表达大小便、上厕所用pass water,wash ones hands等。汉语会用“方便”“失陪一下”“去一号”等委婉表达。如电影《血色黄昏》中的一段话:“兄弟们,今天中午咱们要吃猪肉包子,赶紧去一号里面清清肚里的食吧”。这句话中提到的“一号”就是厕所的委婉语。
(三)礼貌功能
在社会交际时,人们更希望自己言辞得体,以礼待人,委婉语这个时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取代了一些让人听起来不舒服或感觉不雅的词语。例如,在汉语中会用“耳背”替代“聋”,用“谢顶、歇顶”替代“秃顶”,用“欠安、不适”替代“身体有病”。汉语中形容男子胖会用“壮”“富态”,瘦的话则用“精干”“干练”;形容女子胖会用“丰满”,瘦的话用“苗条”“线条儿好”。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委婉语能温和愉悦气氛,并且减少刺激。英语中用plain(平平、一般)代替ugly表示人长得丑,用slender(苗条、纤细)替代skinny表示女人太瘦,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生理上有缺陷的)替代crippled来表示瘸子或残疾人。
三、委婉语的应用原则
(一)礼貌原则
交际过程中使用委婉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礼貌。在交际中做到讲究礼貌、尊重他人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促进人际关系发展的必要因素。礼貌原则是指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以取悦对方的语言形式,说话人考虑和尊重听话人或话语涉及的对象,尽量满足听话人的心理需求,这样能够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鲜花盛开的草坪上经常有这样的礼貌提示语:“青毡踏破多可惜,多行几步又何妨”。老师在给学生评语时,也会选择用正面的词语替代负面的词语,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如用“你可以做得更好”来代替“你这次做得不好”。
(二)合作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须共同合作才能使交际成功,如果交际过程中一方违背了合作原则,从与说话人相背离的角度理解其意图,交际过程将无法顺利完成。Crice认为,在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存在一个总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这一原则由四个原则组成: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这四个准则要求人们在交际中应该紧扣主题、实话实说,做到说清楚、讲明白、简明扼要。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常表现为旁敲侧击、闪烁其词。例如:一位老教育家看到几位小朋友在折树枝时,他选择悄悄地将耳朵贴在树上,作出认真倾听的模样,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爷爷,您把耳朵贴在树上听什么啊?”老教育家说:“我听见小树在哭泣。”孩子们接着问道:“小树为什么哭呢?”老教育家说:“小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可以盖房子用,但是现在被人折断了,它再也不能长大了,所以伤心地哭了。”老教育家没有说任何责备的话,但是却让孩子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种委婉的表达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正确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
(一)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
1.委婉语的复杂性导致交际障碍
汉语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一个词语会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且汉语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产生很多典故,如果交际的一方不知道所用的历史典故,期待的委婉效果就不明显。例如,“他三天两头去‘点心西施的店里买东西,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这样的句子,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中的西施是谁,没有读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理解起来就确实有难度,所以要想透彻理解委婉语,文化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endprint
2.委婉语可能导致文化休克
由于委婉语与社会、宗教、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委婉语时可能会觉得难以掌握,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这其实是指当人们进入到自己不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时,所使用的语言交流符号和手段与自己的母语社会完全不同,进而内心产生一种迷失感和排斥感,甚至会产生疑惑或者恐惧的心理感情。例如“龙”在中国社会中象征着神圣与至高无上,是古代帝王的一种代名词,帝王喜欢自称“真龙天子”,而我们中华儿女也经常自称“龙的传人”。但是“龙”在西方社会表示邪恶、罪恶,“dragon”指代的“龙”与“中国龙”实际上也不是同一物种。因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如果在交际前交际双方不了解其中的差异,那么交际中难免会产生误解以及文化休克,甚至会影响交际者在该语言环境中的其他生活方面。
(二)如何应用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
1.培养和增强跨文化意识
通过语言文化对比强化跨文化意识,提高对第二语言和母语之间的差异和冲突的敏感性,科学地理解并正确处理,防止并尽量避免学习第二语言语言时的“负迁移”。英语中“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常见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top dog(最重要的人)、lucky dog(幸运儿)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关于狗的贬义词,例如狗改不了吃屎、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中国人通常认为对家人和朋友没有必要客气,尤其是在一些小的细节上,过于礼貌与客气反而会产生生疏感,让人觉得不自在,觉得虚伪;但是,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向人表达谢意,说一些中国人所谓的客套话恰恰是对他人的尊重。还有中国人在请客时虽然做了很多美食,却仍然谦虚地说道“没准备什么菜,都是家常便饭,大家随便吃啊”。这让外国人很不理解。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必须充分注重这种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
2.学习外国风俗文化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關,了解风俗习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委婉语的关键,俗话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委婉语与国家的民风民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会误解其委婉语,甚至引起交际不愉快。学习社交礼仪民俗、语言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例如,“看你拿的大包小包的,肯定提了不少好东西去看朋友吧”,在中国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打招呼的方式,语气中可能还带有羡慕和欣赏,但是在西方人看来这样的问候是在侵犯他的隐私。英语中经常用“阿喀琉斯之踵”指一个人的致命弱点。这种说法源自希腊神话,阿喀琉斯是神话中的一位英雄,相传在他出生后母亲提着脚把他浸泡在冥河中,因此全身刀枪不入,但是阿喀琉斯最后因为被射中脚后跟而死。只有了解了这样的故事才会明白这个委婉语的内涵。
五、结语
就如Hugh Rawson所说的,“委婉语对人类发展而言,它深刻的根植于我们日常交际生活语言中,几乎没有人在交际中可以不使用委婉语,即使一些认为自己直言不讳的人也不可避免”。委婉语在诞生之初就与文化不可分割,它可以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所展现的文化心理,有着极为丰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政治生活、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内涵。了解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应用原则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委婉语,有利于培养和增强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使交流更加得体。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言语交际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82-84.
[2]王曦.论英语委婉语的使用理据及英汉对比[J].外语学刊,2014(5):69-71.
[3]徐莉娜.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6-9.
[4]戴聪腾.汉英委婉语的跨文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3-96.
[5]黄亚南.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47-148.
责任编辑:刘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