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角度看中国当代服饰时尚的困境

2018-03-10 05:30杨华
关键词:伦理服饰困境

杨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思想空前解放,中国的服饰时尚也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中国服饰时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分别从传统与现代的伦理观念、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伦理的个性与共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当代服饰时尚发展的困境。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thought liberated unprecedentedly, China's clothing fashion has won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dress fash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respectively from the ethical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he conflic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 individuality and commonness of ethic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dilemma of fashion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關键词】服饰;时尚;伦理;困境

【Keywords】dress; fashion; ethics; dilemma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2-0113-02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新型社会制度的产生,服饰自步入当代以来逐渐由传统保守发展成时尚多元、个性多变。学者们在谈到当前服饰风尚时,“个性自由”、“人性解放”、“时尚审美”等词频繁出现在他们对服饰潮流的论述里。从审美角度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彰显身份的这一功能已褪去了阶级内容,遮身避丑的审美功能空前提高。这表明个性审美已经有了足够的可能和发展的空间。但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在伦理价值观念的构建中,当前服饰风尚中某些时尚过头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2 传统与现代伦理观念的冲突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斥着时尚意味的社会,服饰也逐渐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服饰所代表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独立与个性自由,这的确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时尚本身就是人们对社会事物一时的崇尚,它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消极的角度来看,正因为部分人对时尚的盲目和无知,才使得我们从传统服饰中的等级思想带到了当前的社会。

据广州日报报道:位于河南省鲁山县上汤镇的一家洗浴中心开业,一名山西客人以十万元的天价拍得"帝王头汤",在开业现场做皇帝扮相,在嫔妃宫女们的服侍下,享受了帝王的待遇,场面十分香艳[1]。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立即引来众人的议论。有怒骂的,有冷眼旁观的,有认为是个人行为的,却极少有人从服饰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从伦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事实上,当前社会这类有关服饰伦理研究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当代服饰文化的宣传上,类似于"帝王汤"这种做法并不少见。比如,国内服饰品牌广告经常会出现“帝王、女王般的感觉”、“公主般的宠爱”等广告词,这种看似无意的品牌价值导向,却也在有意无意地向人们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即服饰是等级的象征,是特权的表现,其导致的效果非常恶劣。从品牌的价值引导角度看。似乎并无不妥,但就价值观的构建而言,这便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将名牌视为身份的象征,以奢华品牌作为挑选服饰的参考标准。这样一种时尚观便是一种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相冲突的现象。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当代,某些看似时尚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无知与愚昧。从服饰与伦理的关系角度上来看待上文所提到的时尚,不难发现,具体的服饰生活领域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伦理观念的冲突。我们渴求一种彰显尊严,表达自我,体现价值的生活方式,但传统的思维方式,文化惯性,价值情感又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在面对价值选择问题上的冲突,我们容易混淆传统伦理中的优秀传统与封建糟粕,将不正当的封建伦理价值当成是自我价值的表达,时尚也因此偏离了应有的价值方向。

3 东方与西方伦理观念的交锋

不得不承认,时尚一词,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开始逐渐出现的一个热名词。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服饰因为政治的狂热而无缘于时尚,发展状态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我国的服饰开始出现了个性、流行的一些新元素。同样,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了正面的交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尽显风韵,传统文化却显老气。人们将西方观念看作为时尚,而视中国传统观念为落后的文化。在西方文化观念的强势冲击下,我们在有关服饰时尚方面,问题较多,困难重重。[2]

在中国传统服饰的问题上,著名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民俗学学者张道一先生曾经感慨说,作为文明古国、服饰大国,我们在外交礼仪、待客会友时居然没有一套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式礼服。中山装太过于政治化,并且民族气息不够,汉服唐装又太过繁杂,穿着麻烦。因为至今为止国家都没有将汉服定位于礼服,而是习惯性地将西装作为正式场合的服装,所以汉服只是人们在呼吁继承传统文化时在民间得到了认可,因此一直处于一种“伪国服”的尴尬地位。

我们在看待汉服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当代的中国,服饰的发展出现了与"服饰大国"名不副实的服饰现象。而这种名不副实的服饰现象的出现,其原因也是多层面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破坏有关。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西方文化观念的大量涌入,我们一时之间对西方文化无法有着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对其也无法做出理性的评估和判断。在中西方文化交锋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追捧西方文化,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这也就使得传统伦理的价值重塑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endprint

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西方国家,这便使得有许多的年轻人在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服饰的穿着上对西方社会的模仿与追捧。但是,在过去的中国,我们也曾文明过、时尚过。我们祖先的生活文化也受到外国人的追捧与崇拜。盛唐时期,我国政治清明,经济与文化繁荣,当时的日本还处在蒙昧无知的历史时期。日本曾派大批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和文化。他们的遣唐使看到大唐的盛世,无一不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致于其中的文人墨客对大唐的厕

所都要称赞一番。与近代这种国人对西方文化盲目的追崇

相比,其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经济的发达而导致文化的羡

慕心理。不同的是,过去日本人羡慕我们的厕所,现如今,我们却羡慕日本人的马桶[3]。正是因为有这样趋好避坏的天然本性存在,才导致了人们在面对时尚问题的价值选择上,追崇西方,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有着天然的崇拜感。

4 个性与共性的伦理博弈

服饰风格的个性与共性冲突问题在服饰伦理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比如说,中国的旗袍,具有古典风格。如它的吉祥纹、盘扣、色彩等,都代表了符合中国人一般性共识的传统文化。从伦理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属于伦理的价值共识和审美的审美意识高度融合,共同成就了带有东方特色的审美伦理。但是,当前在个性与共性的伦理博弈中,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出现了一种脱离了共性的極端个性。各类奇装异服层出不穷,服饰的潮流时尚开始跌破了道德的底线。这种无视伦理共识的个性,将服饰的审美推向了审丑、庸俗,值得我们深究与思考。

随着伦理逐渐从政治中分离,追求个性,已成为人们当前时尚生活的主流。但由于人们伦理意识的缺乏,出现了盲目时尚、个性无度的个性化。在个性与共性的伦理博弈中,个性往往凌驾于共性的价值之上,不断挑战人们的伦理底线,使得服饰的育德功能逐渐消失,将服饰审美推向了无视道德、个性虚无的深渊。

因为传统文化的断层,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伦理意识的模糊,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日趋陌生,客观上造成了对中国服饰时尚在认识上的偏差。面对当前种种服饰乱象,对如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发扬优秀的服饰传统,成了我们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欢.当代服饰伦理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蒋建辉.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伦理服饰困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跟踪导练(一)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猜朝代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