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摘 要:玉米作为高产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对我国的粮食输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我国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从玉米初期的播种、中期的移栽到后期的管理,全方位地研究玉米的种植技术。除此以外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病理的研究得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玉米单位产量的提升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增长。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94
玉米作为高产能的粮食作物,由于对温度和地形的条件要求不高、粮食产量大、功能丰富等先天的优势一直备受种植者青睐。但我国仍有很多地区因条件限制没有普及到玉米种植技术,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玉米的种植技术,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措施是及其必要的。
1 玉米的种植技术
1.1 科学播种
播种是种植农作物的第1步。想要提高产能,科学合理的播种至关重要。打好播种的基础应从以下3方面做起:合理选择优质种子。选种不同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情况的不同。在选择玉米品种时,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地域差异。例如南北方温度、水分和地形差异都大相径庭,因此不能选择同样的品种进行种植,南方因地理条件可两季播种,因此应选择早熟品种;北方应气候原因只能种一季玉米,因此选择不同于南方的品种进行播种;注意种子温度。一般来说,最低温度在6~8℃时玉米种子最易萌发,因此先培育种子的适宜温度,然后再进行种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播种的深度。玉米播种应控制在4~6cm之间,过深或者过浅都会影响玉米出苗的时间,影响未来的生长和产值。
1.2 合理育苗
科学播种过后还应注重育苗技术。育苗要在玉米幼苗阶段确定合理的种植间距,这样做不会浪费土地,能保证土地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还可以保证玉米幼苗之间不会存在互相拥挤造成的死亡或变异的情况;要进行对已播种子合理施肥,加强玉米抵抗病害和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健康的生长。但是在育苗过程中应注重区分地区,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可以种两季玉米,在春季播种后的育苗极为关键,因为春季气候不定,温度时冷时热,这段时间对育苗的要求尤其高,为了保护幼苗,春季通常要对玉米幼苗进行覆膜,以防止气候差异带来的危害。
1.3 加强管理
幼苗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历的5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相应的水肥管理。例如在玉米的幼苗期间,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对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在这一期间,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不大于玉米幼苗实际所需的水分才能帮助玉米健康生长,含水量一旦超过或者小于玉米幼苗实际所需的水分,幼苗都将面临死亡的危险。而相对的,在大喇叭口期玉米则需要土壤中大量的水分帮助实现光合作用,以完成后期的吐丝、蜡熟和最终的完熟。在种植的所有程序都完成后,还应充分考虑到作物的生理条件和气候状况,对灌溉进行相应的调整。
2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2.1 瘤黑粉、大斑病及防治措施
瘤黑粉和大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普遍病害。造成玉米瘤黑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土壤中寄存的瘤黑粉病菌具有抗寒特质,会在土壤中长期潜伏,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生长中的玉米作为寄主,造成玉米染上病害;对玉米施肥过量。一些种植者因欠缺经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玉米大量施肥,从而导致玉米含氮量过大,染上瘤黑粉病害;由于对瘤黑粉病菌的处理不得到,导致玉米二次感染病菌。应对瘤黑粉实际很简单,只要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并对已感染瘤黑粉的玉米及时撒药处理即可。大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下部叶片,如果不及時处理会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最后导致玉米从枯萎到死亡。应对大斑病要做到快速和及时。快速摘取已被感染的叶子并集中烧毁,及时喷洒百菌清、多菌灵等农药消灭病菌。
2.2 蚜虫、玉米螟及防治措施
蚜虫和玉米螟是玉米生长中常遇到的2种虫害,蚜虫喜欢大量吸食玉米植株里的汁液,造成玉米的生长不良从而导致死亡;玉米螟蚕食范围更广,玉米的雌穗和茎叶都是玉米螟喜爱的食物。与由于这两种虫子繁殖快且生命力顽强,因此令许多种植者都感到头疼。应对这种虫害应采取化学与生物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喷洒农药,通过使用高效颗粒剂、土壤封闭处理剂等农药达到对害虫的喷杀,但是化学方法有其弊端,如果喷洒剂量大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负面影响,蚜虫和玉米螟的幼虫在无法喷杀干净的情况下,通过蚕食喷洒过农药的玉米根茎会产生对药剂的抗体,从而失去化学防治的目的,因此辅助相应的生物防治极为重要。生物防治是通过散放叶蜘蛛、瓢虫的蚜虫、玉米螟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双管齐下,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3 结语
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相关研究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单位产量,增加地方的区域经济收入。研究可得,在玉米种植中遇到的有关播种、育苗、后期管理和病虫防害等一切问题都需要种植者有科学的应对态度和丰富的种植经验,以此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玉米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