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调研

2018-03-09 20:25王笑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王笑

【摘 要】 笔者以问卷的方式对西北民族大学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了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数据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究其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培育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进行了探索: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主动的扩充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在教育中要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作用;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丰富校园法治文化。

【关键词】 法治观念培育;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

一、调查概述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西北地区一所具有民族背景和一定民族代表性的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共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约三万人。

本次问卷调查除了基础的基本情况部分之外,问卷设计主要从认知、情感、行为、评价的四个维度对西北民族大学500名在校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1、法律认知部分。主要涉及对被试者的对我国现行的几部基础法的认知情况,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除此之外对于高校大学生理应熟知的基本法律基础和常识也有所涉及。

2、遵守法律部分。主要涉及被试者对普遍存在的一些违法现象的态度及看法。

3、用法部分。主要调查被试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是否能主动、积极的运用一些简单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法律评价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调查被试者对我国现有的法律环境的态度。

本次调查共不记名面向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放问卷500 份,其中收回问卷382份,有效问卷 368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为76%、96%。男女比例方面,被试者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数据基本均衡。

二、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

1、“知法”

知法部分有六个题目的设计,涉及调查被试者对我国最高法律、政治制度、法制宣传日、法律的作用、环境保护法、刑法修正案、民法这些基本法律的认知情况。

数据显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法律认知水平较高,但对法律的关注度不高,并且在法律的作用这一项上认知不容乐观。有75%的被试者知道《宪法》是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但占42%的被试者不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有将近30%的人不清楚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以上调查能很大程度上说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对法律的认识普遍不够详尽,缺乏对法律的关注度,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守法”

从统计的数据中来看,大多数被试者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约束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个别被试者守法意志力不强,守法观念淡薄,没有形成很好的法律信仰。数据如下:有83%的被试者在亲人犯法的情况下会劝其投案自首,但是在自身遇到诱惑的情况下,有63%的被试者选择虽然这件违法的事情对我有好处但是坚决不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被试者能够很理智的看待违法问题,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培育守法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和别人发生争吵时,对方想要动手打人的情况下,只有70%的被试者选择了报警,这个数据表明有差不多占三分之一的被试者在遇到问题时遵守法律法规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进一步的说明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的重要性。

3、“用法”

法律的运用部分主要从被试者的角度出发测试当被试者遇到法律纠纷或者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优先选择哪种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具体呈现如下:

当看到小偷在偷路人东西的情况下,只有38%的被试者会选择立刻报警,喊路人帮忙的占30%,选择不知所错和置之不理的分别占19%、13%;当被试者勤工俭学被雇用商欺骗损害合法权益时,仅有32%的被试者会选择诉讼,选择忍气吞声就当买教训的竟然高达36%;当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被盗时选择报警或者请求学校保卫处帮助的也不到三分之二。从数据中看出,被试者欠缺法律运用能力,存在明显的厌诉情绪。在调查的同时笔者发现,大多数被试者对执法机关或者执法者持敬畏态度,宁可自己解决也不愿意寻求帮助。同时大多数被试者认为诉讼费用高昂并且程序繁杂,还不如自认倒霉。

4、“法律评价”

我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实施直接影响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有法律的情感,此次调研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持认同态度,评价比较正面积极。这种现象从侧面可以说明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地区运行效果良好。但是从法律评价方面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被试者对国家执法机关持怀疑态度,选择充分信任的只占8%,有66%的被试者保守选择了比较信任,更有10%的被试者选择不信任;在认为我国现行司法是否公正的问题上,选择很公正的只占13%,有69%的被试者认为现行司法规定的很公正但实际上并不公正。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但从被试者自身来说,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机关了解不够,法律信念不够坚定,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影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以及加强法治建设路径思考

通过前文数据分析可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现状整体上是令人满意的,知法、守法狀况良好。但是从用法和法律评价的状况来看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具体如下:第一:对法律基本知识与常识了解的不够,忽视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不甚明了,大多“只闻其名,不知其人”。第二:法律运用能力太弱,有待提高。第三:维权意识模糊,有待加强。第四:对司法、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大多持怀疑态度,对执法人员信任度不足。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学校法治环境贫瘠,教育者加强法治观念手段单调。故就如何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入手加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使其形成正向的法治观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产生正确的法制评价,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

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团体,应积极主动的扩充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受到自身民族观念和民族法律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多渠道的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多角度的看待自身法律文化和国家现行法律发规的重合点,发现两者的共性。

2、在学校教育中要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作用

将一些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适度的引用到课堂教育当中。将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合理部分,以讨论、案列等形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现行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必然会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丰富校园法治文化

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组织一系列普法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丰富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毅.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法制观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15.

【作者简介】

王 笑(1992.1-)男,汉族,法学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社会治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