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真正唤醒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生命、人生和理想,为时代与生活而呼的主体意识,进而使中学作文教学步入学生中高考取得理想成绩以及身心均获得健全发展的正轨。主要教学途径有三:一是教学生学会写课内学习生活;二是教学生学会写课外学习生活;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要建构好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相互融通,互哺共生,良性循环,循序提升的有机体系,扎实自然、有机无痕、循序渐进地发育和提升学生的感悟力、思辨力、表达力,教学生学会写作和做人。
【关键词】教学生;学会;写作与做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14-03
【作者简介】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在极端应试主义横行的大背景下,中学写作教学早已比较普遍地异化为如何紧盯着中高考作文命题模式,机巧地取得或骗取高分的极端功利化的文字游戏式的高仿真训练了。我为什么要写作?答案只能是:我要参加中高考,很需要作文得个好分数。我的作文是写给谁的?答案也只能是:写给阅卷老师的,一定得想办法从他们那里骗得一个好分数。总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写作都仅仅是为了完成外在的任务,绝不是我要写,更不是为自己而写和写自己的生活。这种局面的形成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种只为中高考得个好分数才学写作的思想意识则更是根深蒂固。
作文教学的实质在于唤醒学生为自己而写、写自己的生活,写生命、人生和理想,即回归“语用”的学习,实施功能性的写作。教学就是创设积极的写作目标指向,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生产,并通过相应的功能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我二十多年来的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功能教学写作既能够使学生高考作文取得理想的分数,又能够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全发展和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创设课内功能情境,教学生学会写课内学习生活
我認为,教师教学生学课文就是一种课内学习生活,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写作的资源。阅读课所凭依的每一篇课文都会有若干个写作训练点,都在那里等待着师生去发现和利用。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老王》一文,我是这样教学生做的——
首先,教学生主动捕捉练写的切入点。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认为文字背后还有故事的语句。之后,再想想该怎样扩写。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找到了不少语句,最后保留下来这些语句:
1.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2.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3.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4.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5.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6.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7.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8.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这些句子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学生完全可以扩写出作者未写出来的故事、情境、心理等。不仅如此,还可以指导学生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写欣赏性评论。比如,为下面这几句话写欣赏性评论: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其次,我还指导学生为老王和作者写评论,把全文(或片段)改写成剧本,为老王写祝福语、颁奖词,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读后感等。
这种依据课文内容、情境等来训练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形式,我称之为“依文练写”。“依文练写”包括“依文写练笔文”和“依文写实用文”两种形式。具体来讲,“依文写练笔文”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文练写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写以及人物评论、事件评论、作品评论等;“依文写实用文”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文练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点评、内容摘要、启事、微报道、发言稿、辩论稿、总结和计划等实用文。具体做法是,每逢讲读课就指导学生依据课文思想内容、表达艺术等寻找适宜进行“依文练写”的内容,进而师生合作来拟设练习题目。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预先安排好大致的训练顺序,之后指导学生及时、适度、有序地进行这种写作历练。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这种“依文练写”,不仅有利于循序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评价和习作能力,还有益于促进学生读写融通地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无痕发育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和创造品质等。其实,这种“依文练写”就植根于学生的课文学习生活之中,与学生的课文学习密切相关,因而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表现和表达欲,进而心甘情愿、饶有兴趣地写作和表达。在学练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主动、自觉地真写作文、写真作文,并且尽心尽力想把作文写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有兴趣了,好之且乐之了,学生才有可能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坚持练习。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种依文练写确实把写作训练情境化、情趣化、自觉化了,并使之成了学生最愿意做,也最想做好的一件趣事。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课内语文学习生活出发,真实地写自己的这种课内语文学习生活,并长期而有序地进行这种写作练习,直至养成一种自觉和习惯。
二、创设课外功能情境,教学生学会写课外学习生活
课内指导学生做实、做好依文练写,这本身不是目的,其更长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把这类写作当日子来过的自觉和习惯。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自觉和习惯,学生才会在课外那个更广阔的时空里积极主动、自觉自愿、乐此不疲地坚持写作练习。实事求是地讲,相对于课外学习生活而言,课内学习生活毕竟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还不足以真正培养起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的意识和自觉。为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所练的东西运用到更为广阔的课外语文学习生活中去,课内外融通互补地去扎实有序地进行历练,直至真正学会写自己的课外学习生活,并真正形成写作自觉与习惯。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像课内一样积极主动地用心观察、阅读、感受、思辨、感悟,进而发现课外学习生活中的写作训练契机,并长期坚持写作美文阅读随笔、时事新闻随笔、校园观察随笔、师生之间随笔、假日生活随笔、时代人物随笔、历史人物随笔、历史典故随笔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语),“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语),这里的“世事”和“人情”,一定得是作者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世事与人情,中学生学习写作更应该这样做。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及时检查、批阅,同时指导学生相互批阅、评点。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还可以通过上传班级QQ群、博客等形式来及时展示学生的随笔,并指导学生跟帖点评。我一直坚持这样做。这样做,不仅学生可以同时分享成果,还会促进一种相互激励、鼓励、指导和帮助的风气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扎实、循序地做好这件事,自然就会不断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无痕发育和渐进提升。我认为,这种写作课外生活的自主表达历练,真正做到了规划合理、自然有序和循序渐进。它既凸显了学生的自觉和自主,又强化了语用性、实践性,自觉性、自主性,互动性、共享性,因此就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生活资源,切实发育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不仅如此,这种自主写作自己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历练还能够优化学生课外语言学习和表达历练的环境,最终建成生活化的语言和思维自主历练的“乐园”。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获得了最直接、最平等、最坦诚的交流,进而也激发了学生之间比学的热情和劲头,甚至使语言学习和表达历练成为每名学生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endprint
三、创设生活功能情境,积极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为了切实促进学生真正养成这种自主表达历练的自觉和习惯,教师应该有规划、有步骤地做实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扎实做好学生优秀习作的展评工作。坚持展示优秀习作,教师点评,学生点评,自然会促进一种鼓励、激励、交流、学习、借鉴的好氛围的形成,因而也就会促进学生自觉和习惯的渐进形成。
第二件事就是结合教学进度举行促进式专题讲座。每学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给学生办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可以分两大类,每大类又各分两小类,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依文练写指导。比如,第一大类是依文写练笔文。这一大类包括两小类:第一小类包括仿写、改写、读后感、人物评论、艺术评论等;第二小类包括课内依文扩写、续写、补写等。第二大类是依文写实用文。这一大类也包括两小类:第一小类包括给课文主人公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以及给课文人物、思想观点、艺术手法等写点评,给课文写内容提要等;第二小类包括给课文作者写祝福语、颁奖词、楹联以及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写的启事、微报道、发言稿、辩论稿等,为专题阅读、专题研讨等活动写的总结、计划等。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指导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有益于促进或强化学生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为他们课外自觉自主历练进一步奠定坚实的根基。
第三件事就是有效激励学生课外坚持历练。所谓的有效激励,就是对学生坚持课外历练这件事既要放手又要适度指导和管理。所谓放手,就是放开了让学生到課外去阅读社会和自然这两篇“大文章”,进而去思辨、感悟,历练自己的思维、嘴巴和笔杆子。所谓指导和管理,就是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和检查,可以采用每周检查、评阅学生“成长随笔”的方式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激励和表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专题QQ群,建个人博客,师生共同展示写作成果,及时进行点评、交流、分享、鼓励。
多年来,我一直指导学生坚持这种课内外融通、互哺共生的自主表达历练,教学生写好自己的课内外语文学习生活。我的这种教学实践不仅深受学生的欢迎,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爱上了写作,而且高考作文成绩也很理想。作文就是这样教出来、悟出来、涵养出来的。当然,这种写自己生活的意识,也是对读者精神的一种坚守和弘扬,因为生活化写作教学不仅是要立足生活,也要关注生活交往。故此,教师还要教学生心中时刻装着读自己文章的人,要对读者的尊严负责任,不可怠慢甚或欺骗,要养成这种人文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