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竹刻的工艺创新

2018-03-09 19:16聂世忠
艺术评鉴 2018年1期

聂世忠

摘要:本文记述了唐文林解衣磅礡执迷于民间艺术经历,描绘了唐文林承传宝庆竹刻中的烙画、烙刻技法推动宝庆竹刻的创新手法,分析了唐文林竹烙刻作品中的布势烟煴、情浓语境特色。

关键词:唐文林 宝庆烙画烙刻 情浓语境

中图分类号:J3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1-0038-03

一、解衣磅礡执迷于民间艺术

上世纪90年代就听说了唐文林,跟他近距离接触是他们夫妇从邵阳工业学校调入邵阳学院,一起共事,更深入了解了唐文林。唐文林个子不高,走路如飞,外出采风,他总是一马当先,记得在婺源时他找写生基地老板借了一辆摩托车,走乡串巷,一天要拍千多张照片,一双猎鹰似的眼睛,称得上古董的民居构件细节逃不脱唐文林双眼,深夜不睡摆弄自己的爱好,白天仍然精力旺盛的讲学、写书、竹刻。对照唐文林言行举止真对应了晋代谢赫《古画品录》评价绘画六法之第一法:气韵生动。唐文林给人第二条印象:解衣磅礡、大美天乐。为了捕捉民间艺术的火花常涉足于少数民族地区,如2013年春节是在侗族村寨老乡家过的,因侗族婚嫁集中在春节期间,认为春节期间结婚是最吉祥的,村寨里每天都有好几家同时娶亲嫁女热热闹闹地办三天喜事。唐文林在传统民间文化中追求心中艺术大美天乐,真可谓解衣磅礡投入其中,倾其所囊收集民间艺术,唐文林的妻子由不理解取笑他为”朽木”到全力支持。如今唐文林家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木雕、竹刻、蓝印花布、挑花、泥塑、民间家具等民间艺术品共计20余种3000多件。

唐文林1966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先后毕业于衡阳师专、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高校的学习得到了美术造型基础扎实的训练,特别是在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学习时师从著名工笔画大师莫高翔老师,系统地学习国画技法,为竹艺创作打下了基础。

唐文林现为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湖南省工艺画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民间美术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工藝美术大师评委、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政协委员、邵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邵阳学院民盟总支主委、邵阳市民盟市委委员。坚持宝庆烙画、烙刻二十余载,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作品入选“中国邮票”,出版了《邵阳工艺美术》著作,承担《邵阳文库》六部民间美术专著撰写工作,成果丰硕。

二、寂寞苦行执着于烙画、烙刻推动宝庆竹刻创新

早些年唐文林利用宝庆本地人优势结识了邵阳竹艺厂一些老艺人,如胡恒明、胡永明、胡培远,这些宝庆百年竹刻老作坊“新华盛”的后人在竹艺制胚和雕刻技艺方面炉火纯青。首批国家级竹刻传承人曾剑潭以及竹艺老艺人喻文、刘德义、刘时良、唐朝林和于进田等一批老艺人,与他们的交往过程发现他们的家庭条件普遍都很差,儿孙们也没有一个从事宝庆竹刻的,在宝庆竹刻陷入窘境中一种使命感让唐文林自觉承担了宝庆竹刻承传与创新重任,深深地爱上了宝庆竹刻,好多次外地院校来高薪商调唐文林夫妇,都被谢绝,唐文林充满自信地说:“我的根在本土,我离不开本土民间艺术”。唐文林在社会各界呼吁各界保护面临着失传、濒危境地的宝庆竹刻,如在2007年4期《装饰》杂志上发表了《行将消逝的遗产——邵阳竹簧》是研究宝庆竹刻的核心成果。

烙画、烙刻在邵阳民间工艺美术中生存的危机最突出,邵阳目前唯有唐文林从事此项濒危失传的技艺,并当成毕生的事业。

烙画在古代又有“烙花”“火针刺绣”“火笔画”“烫画”等称谓,烙画在我国最早起源于西汉,曾是宫廷御用贡品,唐代张崇是烙画著名画工,烙画工具是炭条,在一些木制、竹制家具及日用品的表面上经常出现。宝庆烙刻主要在邵阳特有的竹簧器和楠竹材料上进行雕刻烙绘,压平的竹簧薄如蝉翼,如《三国人物烙画》《清明上河图》4米长、3米宽大场景竹刻作品显示宝庆竹烙画早期代表刘德义的精湛水平,用竹烙画形式在竹簧上表现了恢弘气势。唐文林曾使用过火烙铁、电烙铁、电烙笔等工具,火烙铁不如电烙铁那么恒温,用电烙笔变换温度烙出国画“笔法”,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有国画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效果,意境韵味十足。

唐文林以烙与刻的形式来记录邵阳的历史文化,如逐渐消失的邵阳老街老巷、民间习俗、少数民族文化等。竹烙画、烙刻作品频频获奖,如2009年《竹簧花瓶》获得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2013年《宝庆印象》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2014年《侗寨情》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2017年竹簧烙刻《宝庆老行当之篾匠铁匠剃头匠》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金奖。特别是《竹簧储物盒》2014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受邀参加了世界工艺文化节期间的专题展览,这也是宝庆竹刻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奖后,获得的又一项世界荣誉。

2016年中国邮政总局制作出版了唐文林的22件作品,题为“匠心神韵——大国工匠之工美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及纪念集邮珍藏册”,这是邵阳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首次入选“中国邮票”。

三、斑斓沧桑、布势烟煴、情浓语境显乡情

邵阳开化甚早,早在蚩尤时期形成了梅山文化特色,在西周邵阳有召伯故事、甘棠布政,春秋时候白善公于邵阳白公城垒土筑城,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民风强悍、淳厚,敢为人先、勤劳热情、吃苦霸蛮。

生长于古城宝庆的唐文林从小就对民间美术就有深厚的兴趣,资江邵水两水四岸构筑的百千年老建筑这部“凝固的音乐”斑斓沧桑,如中河街、铁打的宝庆上墙下墙北门口临津门古城墙、人文斐然的爱莲池、古码头、熙熙攘攘的中河街、张家冲是水路运输集散地尽显古城雄风。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唐文林祖传有不少古董如宁波床花木雕、衣柜木烙画,让儿时的唐文林从小耳濡目染本土民间艺术,特别是宝庆竹刻在有“小香港”绰号、“绘画之乡”的邵阳盛行,就是在这些有着浓厚民间美术氛围中长大的唐文林情感寄托在梅山宝庆文化中,宝庆竹烙画在唐文林前基本都是以竹簧做载体,唐文林承传了宝庆竹烙画特征,创造了在竹青上直接烙画,发挥国画功底先在竹青上描线,根据国画的笔锋、皴法运用烙的提按、轻重、缓急。

唐文林竹烙画以邵阳悠久历史文化为题材,以烙与刻的形式来记录邵阳的历史文化,如逐渐消失的邵阳老街老巷、民间习俗、少数民族文化等。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自己的国画功底,用烙刻创作了一些反映邵阳老景、民风民俗的题材,如《老街昔情浓》《宝庆印象》《侗寨风情》《中河街旧影》等艺术家的视觉感受、精神载体与人文精神集中凝聚在作品中。作品构图疏密得当,运用国画用笔章法以褐色、土红、古铜、茶褐等自然色显示古典情怀与眷念,强调烙笔黑白灰浓淡的对比变化,通过宝庆烙画、烙刻这一行将消亡的传统艺术,将邵阳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传统民俗等记录下来,画面布势烟煴、情浓语境,工艺美术大师唐文林表现自己对古城的浓情,沧桑故事尽显人们的痛苦与欢乐。

老街巷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产业的依托,对邵阳古街巷的刻烙,从文化精神的载体打动观者,激起社会对邵阳古城历史的记忆,对老街区的保护、文脉的传承等人文反思,折射当前社会问题,以情感介入老街区,以直观的视觉展示方式传递老街巷的建筑及生活群体生活现状。唐文林用竹烙刻语言记录了历史,记录了邵阳的民风民俗,邵阳人的生活,提升了人类对历史文化艺术保护的意识,城市的文化符号、城市的文明积淀是城市发展的后驱动力,人文历史阅历造就城市精神,引导塑造出新的城市形象。

感谢唐文林这些斑斓沧桑、布势烟煴、情浓语境的竹烙刻作品,给后人留下美好与遐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