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栋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
中等师范毕业后,我就当了教師。那时我刚满19岁,无生活负担。除了努力教好书外,闲暇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
参加工作后,自己的空暇时间多了,我和那些名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发下工资,我就盘算着买些我喜爱的书。上中学时,我就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那只是囫囵吞枣而已,书也是向语文老师借的,因为还要急着还,我只好点灯熬油加班加点地趴在被窝里读,父母还嫌浪费电字儿。当恋恋不舍地把书还给人家时,我心里就涌起一种愿望,等自己挣钱了,我一定买书,而且读个够。
刚参加工作那年秋天,学校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母亲让我和弟弟上城里买几件衣服。我只给弟弟买了件几十元的上衣,就领着他来到书店。我如同饥饿的牛闯入青草园一般,《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与黑》《复活》……买了满满一书兜子。付了钱,我刚要走,这时书店又刚到《红楼梦》,我忙从售书员手中抢过一本翻了起来。久违的老朋友,又见面了。抚摸着崭新而又装帧精美的封面,嗅着淡淡墨香,我惬意极了。书的背面赫然印着价格:19.80元。这时,我衣兜里只有26元钱了,一整天,我和弟弟还没有吃饭呢。如果买了《红楼梦》,我们连回家买车票的钱都没有了。弟弟看我如此地爱书,就说:“哥哥,我不饿!”我终于买下了这套心爱的《红楼梦》。走出书店,天已见黑。买了几个面包和几根火腿肠,我和弟弟边走边啃着。到了车站,我俩买了两张站台票,总算混上了回家的火车。
衣服没有买成,我却买了一大堆书。母亲虽一个大字不识,但知道文化的重要,没有责备我,反而摩挲着每一本书,还说了一句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攒点字好。”
寒假的时候,学校出200元钱雇人看学校,我欣然地担当此任。看学校对于我来说是个美差,既轻松又清静,偌大的校园就我一个人。白天,我打扫好办公室,清茶一杯,捧书而读。累了,我就在白雪皑皑的操场上跑几圈;夜晚,有时繁星满天,有时皓月当空,我或吟诗,或拥衾而读。此时,我走进书的世界:有时驻足于大观园,看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有时来到草料场,风骤起,雪正紧,与林教头对酌,倾听林冲胸中之愤懑;有时为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而捏一把汗,亦为关羽败走麦城遗憾;有时为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戕而扼腕不已……我被书中故事所感染,书中人物的命运紧扣我的心弦,我为之喜为之忧。我的思想就像一叶小舟,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波澜而跌宕起伏。
读书贵有恒。读书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不是百米短跑,需要耐力。毛泽东在湖南读书时就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主席的这幅对联也是我读书的座右铭。从师范毕业开始,每天我都挤两个小时读书。
光阴荏苒,似水流年,悠悠二十载,弹指一挥间。教书之外,我便是买书、读书,从未间断。这个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和学生。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书香社会”,鼓励全社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全社会文化素质。这一高屋建瓴的倡导是十分有益的。遗憾的是,现在工资高了,条件好了,很多青年教师却没有我们那时买书、读书的热情。我曾问那些青年教师为何不读点名著呢?他们笑着说:谁像老夫子您那样古板,谁还有时间读那些书!噫吁嚱,悲哉!我们成天高喊打造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们为师者又有多少文化底蕴呢?
买书、读书是我人生历程中永远馨香馥郁的花朵,也是一串流淌动听的音符,让我永远温馨、淡定、从容、快乐。我也热切地希望青年教师们和我一样买书、读书。
(作者单位:林口县柳树镇中心小学)
编辑/赵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