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7年大陸在原有「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京津冀一體化」的整體佈局下,又有「雄安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異軍突起,引領區域競速發展;加以新科技與互聯網上下幫襯,尤其「一帶一路」分路合進已見成果,國家實力廣受肯定,中共「十九大」召開後,全國民心士氣一舉達到新高,經濟持續成長毫無懸念。
而政府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方向,除了農業現代化、環境治理以及產業轉型外,也聚焦在以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策略,無論是支持青年創業、增加就業、為退休人員加薪,以及由政策引導推動養老、教育、體育、旅遊產業等,富裕民生的效果非常顯著,使大陸由生產大國加速轉向消費大國。生產端所創造的利潤與未來發展前景遠不如消費端,這是許多大陸台商的共同體認,也是未來台資企業調整佈局的重要考量。
大陸消費市場趨勢
觀察當前大陸的消費市場,有幾個特別值得注意的趨勢:
1.消費者偏好養生、便利且科技設計感強的產品,不在乎 「性價比」,衝動購買的比例較高,成功的新產品大都具有高端化及價格偏高的特點。
2.線上購物逐漸超越實體店;消費群體以90後占比偏高,這些「互聯網世代」的年輕族群對網路十分依賴,即使選擇聚會餐廳也會認真參考網評。
3.消費者缺乏品牌忠誠度,對創新形態的產品或服務接受度高。新奇、絢麗甚至略帶浮誇的風格與包裝很受歡迎。
4.消費者對品質的認知、區辨能力仍待培養。只要說得出產品特色或有獨特的故事,「口碑推薦」或「名人、專家加持」的行銷方式就足夠挑起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5. 「微信」普及之下,手機電商如螞蟻雄兵,成為除京東、淘寶等電腦購物網站外另一龐大銷售系統,影響力不可小覷。
同質競爭激烈注意環境變化
面對近年大陸經濟結構的調整,國臺辦、全國台企聯及各地台協都積極協助台企轉型升級,生產型企業雖無法立即脫胎換骨,但體質健全的台資製造業已逐漸適應市場變化;尤其2017年出口訂單穩定,以外銷為主的台企都有不錯的業績。而在台資企業轉型升級中,先期投入養老、醫療設備、老年用品等大健康產業或整合生產、深加工、冷鏈物流乃至觀光、休閒的現代化農業,以養生、健康概念結合文創、旅遊、休閒、民宿的特色小鎮,以及教育、培訓、育嬰、餐飲、保險等小型服務專項的業者,經歷過去幾年的辛苦佈局,已陸續看到收益與成長,但未來同質同類的競爭勢必愈來愈激烈,必須時時注意環境的變化。
發揮優勢 先馳得點
以往國際消費市場主要在西方,「台灣製造」雖品質可靠,但對歐美人士的生活需求與審美品味畢竟仍有「隔靴搔癢」之感。如今大陸消費市場崛起,全球開始迎合大陸消費者的需求,說中國話以外,所謂「中國元素」大行其道,龍圖騰、青花瓷以及帶有中國宮廷和喜慶意涵的金黃和大紅色彩都成為國際名牌設計師的靈感泉源。以往曾被西方人鄙夷的「打底褲」已然成為今冬潮流新款,黑髮黃膚細眼寬鼻的東方面孔更是時尚界的新寵兒。以台灣更貼近大陸的地理與人文優勢,加上台商對大陸市場的了解,以及數十年全球品牌代工的豐富經驗,我們不但可以繼續負責生產供應鏈的整合,更可以積極對接大陸消費市場和國際供應商,朝上游整合成為創意與設計中心,這是專業出口製造的台商轉型升級、擴大業務的大好時機。
而在大陸消費蓬勃但本土品牌眾多、彼此尚未拉開領先差距之際,也是專注內供的台商搶先佈局、擴大市占率的好機會。這些台商品牌未來除須注意大陸的品檢規定與查核,不斷提升產品的設計內涵,以提高整體價值外,基於線上銷售已成主流,更要努力強化網路行銷。由於目前購物網站多以商品銷售量排序,在上線推廣費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小型台企為拉抬銷售量及增加本身的曝光度,我認為不妨思考結合網上銷售同類產品的頂級商戶,針對市場需求開發差異化商品,並同步經營線上行銷,爭取先在市場站穩腳步。此外,大陸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具有國際貿易背景的台商可以引進並代理銷售國外知名民生消費用品、機械設備、工業產品或健康醫療儀器等,擴大先馳得點的優勢。
總之,大陸由生產型引領的經濟形態轉變為以消費帶動,讓所有台資企業精神大振。在市場結構調整及需求變化之中,即使是原本因外銷市場緊縮或遭逢技術升級瓶頸的企業,只要積極調整腳步趕快跟上,或許就能找到順勢再起的機會,而更多已具備自身優勢的台商隨著這股上升氣旋,更可發揮天時地利更快取得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