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沂蒙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2018-03-08 02:4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沂蒙临沂价值体系

林 存 华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近年来,大学生在人格养成、道德素养培育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态势,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危机和隐患。但是,在如何推动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锤炼素质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一老问题上,高校依旧普遍感到棘手。临沂大学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开创性地将沂蒙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中,将沂蒙精神作为对大学生开展人格教育的关键,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养成健康、进取、阳光、坚韧的人格,为破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这一难题找到了一条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路子。

一、人格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的队伍日益庞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但是,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与此相伴而来,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在人格养成、道德素养培育等方面明显质量下滑,出现诸多令人担忧的态势:荣辱混淆不清、自立意识薄弱、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沉溺于网络、违法犯罪等等。这些状况给予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们如下警示:其一,必须关爱青年学生的成长;其二,必须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问题;其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的确,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伴随着生理、心理的日渐成熟,他们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在其人格上也呈现出独特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作为独生子女物质方面相对优越而在精神需求上相对短缺;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又易于偏激冲动而沉溺和依赖网络、手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完善、成熟但又易于跟风盲从而陷入迷茫、沮丧;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相对充裕的时间但又因自律性差而易于虚度时光、懊恼苦闷;单纯率性而易于受骗上当、患得患失;诸多问题交织而易于沮丧消沉、蹉跎时光。加之,多元文化思潮的激荡,腐败、包养等丑恶现象的冲击,在思想、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无不影响和冲击着以“95”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那孱弱的心灵。根据笔者对临沂大学近10届大一新生的调查统计,高达61.5%的被调研学生入学后感觉“彷徨迷茫”,38.8%的学生“遇事易冲动”。众所周知,大学阶段在人生旅程中的极端重要,可以说,这一阶段,“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2]从社会实践看,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养、人格状况令人担忧: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被劝退学;因学习成绩、情感、自闭而轻生;因琐事将同学、老师乃至父母杀死等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上述种种无不昭示着:人格塑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二、沂蒙精神——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精神之钙

在当代中国,能够担纲当代大学生价值理念、人格素养健康发展引领重任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特点所决定的。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精心培育下逐步发展而来的,它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之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代表着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是培育和陶冶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价值取向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更为可贵的是沂蒙精神始终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沂蒙精神依然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同、内涵一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3],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沂蒙精神的发展历程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王换于、明德英、尹德美、宋炳锋、梁怀玉等为代表的沂蒙山人以“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为荣[4],如昼的灯火、滚动的石磨、如林的担架、如流的车队唱响着沂蒙山人嘹亮的拥军爱国之歌,他们与山东的党政军一起,初创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热情似火的沂蒙山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重重困难挡不住英勇睿智的沂蒙山人,他们充分利用手中的农具整山治水,千库万塘锁蛟龙,南茶北引,南稻北移,涌现出了厉家寨、九间棚等享誉全国的典型,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沂蒙精神增添着动人的风姿。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有开创精神的沂蒙山人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在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沂蒙山人传承革命精神、勇往直前,“一创六建”,在城市整体建设上创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惊叹的“临沂奇迹”,展示了沂蒙山人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豪迈志气,传承着中华民族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范。为此,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动情地感叹“现在的临沂已经不是大家以前印象中的贫困革命老区,而成了山东面貌的一张名片,有着大城市的气派,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作为山东人,看到这种变化,我为之振奋。眼下这种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正是老区人民的奋斗精神。”[5]可见,沂蒙精神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最本质的要素,是沂蒙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6]。它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沂蒙精神的形成及沂蒙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成功典范,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7]。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根同源的沂蒙精神浸润和滋养着大学生的心田,为他们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感悟和品味真善美,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和养成坚毅、开朗、进取的性格,传承和践行诚信、友善的优良道德传统提供了优越的文化氛围。

从沂蒙精神的价值功能看: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烈士胸怀理想为革命胜利甘愿破头颅洒热血,以大无畏的豪情披荆斩棘,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典范;根据地党政军民一条心,面对封建势力的威胁、阻挠,创造性地通过“豆选”“识字班”“庄户学”等形式让不识字的农民来感受、体验和行使自由、民主和受教育的权利,让大学生真正领悟社会主义事业来之不易,不珍视现有的学习时间、没有文化、知识匮乏必将给未来蒙上阴影,从而激发他们珍视学习机会、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与决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整山治水、南茶北引、南稻北移、商城崛起,从过去“外货不入,内货不出”的四塞之崮发展为如今商通天下的商贸名城,成为新时期山东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和名片,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养成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的榜样等提供了范例;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在思想、情感、行为和精神等方面感染、熏陶、鼓舞着当代大学生,让他们磨筋骨、健体魄、明事理、知荣辱、得体会、有提升。以上种种充分说明:沂蒙精神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鲜明写照,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8],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精神之钙。

三、培育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临沂大学的矢志追求

临沂大学在吸纳其他革命老区高校运用本地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创造性地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育人教育之中,以优质的沂蒙红色文化为关键抓手,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念信念,崇尚荣誉责任,健全人格品德,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创业意识、奉献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与国家及社会择才标准——德才兼备相一致,临沂大学致力于培育“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学校育人目标相配套,各项机制环环相扣,确保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各项举措具体表现为:

1.在内容及形式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以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全面落实红色育人工程,以全面推行和落实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增设《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这一校本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中落实红色育人工程。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出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办学定位,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无不渗透着地域特色和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临沂大学开通了校内沂蒙精神育人电视频道和数字广播,在学报、校报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创作了一批红色雕塑、沂蒙精神长廊等校园文化景点,全面推进沂蒙精神“进校园”。此外,临沂大学还专门组织学生参演、观看红色话剧、开展志愿者活动、参加军训和红色运动会、红色电影欣赏、制作红色手抄报并充分利用微信、党课、团课及班会等载体在学生中宣传沂蒙精神,鼓励、支持并指导学生组建沂蒙精神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沂蒙精神“进课堂”“进头脑”。[9]通过以上举措,将沂蒙人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承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相融合,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高效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念信念,崇尚荣誉责任,健全人格品德,培育与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集体观念、创业理念和奉献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

2.在措施保障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化举措,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团队建设和经费保障上下功夫,切实保障红色育人工程的有序推进。为把沂蒙精神融入学科平台建设,加强红色理论育人,临沂大学成立了沂蒙干部学院、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基地等教研机构,对沂蒙精神、沂蒙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研讨,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及校级课题,研发编写相关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红色育人工程,以校本通识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沂蒙精神与沂蒙红色文化”。依托思政教学部,成立专职承担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抽调思政课教师成立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室,专门承担《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沂蒙老区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红色资源,把课堂拓展到社会实践基地、教育基地,让英模、红嫂、支前民夫等鲜活的人物、事例感染、启迪、引导学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临沂大学依托沂蒙精神开展研究,已取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及省级课题等高端科研项目40余项,市厅级及校级课题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为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已成为临沂大学最有活力、最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从而让大学生淌洋在红色四溢的校园文化之中,受熏陶、被感染、有所悟、得提升。

3.在教学实践上,遵循并充分利用教学规律,增强红色育人的实效性。临沂大学深知“沂蒙精神育人工程”是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有序推进,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临沂大学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契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立足于引导他们熟悉大学新环境,认识和体验红色文化;有条不紊地开展军训、学唱红歌、参观红色馆、学习《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等红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身处红色文化这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态的熏陶之中,以矫正他们人格塑造中的错误认知和不当言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与初到学校懵懂无知的大一新生不同,大二、大三的大学生已熟悉大学环境并基本掌握了如何在大学开展学习的实用方法,因此,旨在培育和锤炼大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社团活动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增多。临沂大学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逐步完善健康的人格及生成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养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沂蒙精神特质,从而在离校后继续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OL].新华网.2014-05-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2] 柳青.创业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 徐东升,费聿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4] 余爱水.战争的较量,最终是文化的较量[N].解放军报,2015-05-31.

[5]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倡导弘扬沂蒙精神[EB/OL].新浪网.2010-01-26,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6/124219549867.shtml?opsubject_id=news-2010sdlh.

[6] 林存华,徐东升.论地方高校与沂蒙红色资源的有机契合[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7] 苑朋欣.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8] 冷小丰.苏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融性初探[J].福建党史月刊,2011,(18).

[9] 徐光明,魏海政,等.“三山一坡”精神滋养高校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6-01-08.

猜你喜欢
沂蒙临沂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临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利信铝业有限公司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山东临沂:铁腕治污,久久为功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