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琼予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的使用人数和范围都前所未有地增加,运用场景不断扩展,笔译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英语笔译人员除了对自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词汇、语法之外,还需要掌握大量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特点,同时也要对自身进行进一步的素质提升,充分地对行文逻辑和文化背景进行把控,提高自身素养,才能使英语笔译的质量得到提高。
英语笔译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英语笔译对翻译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然而翻译过程中,由于词汇量、文化、角度等方面的原因,常常会造成不必要的谬误。同时,笔译者长期处于汉语语境,导致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不自觉地按汉语语言规则进行翻译。事实上,由于翻译者自身主观原因和客观上的社会经历、地理阻隔等原因,导致翻译者在个体上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因此在笔译和对笔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补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相辅相成的科学,这五个学习英语的要点中,尤其以“译”为最难。从中国目前对英语的使用情况实际出发,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起步时间上相对较晚,又由于诸如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英语在长期以来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这样的环境下,英语学习者很难对英语形成系统稳定的学习过程。词汇量、短语、语法的学习虽然在常见的教材中可以很好地掌握,不过在实际的笔译操作中需要掌握的词汇是海量的,所以造成尽管将现有教材内容掌握了,但仍然在笔译过程中困难重重的窘境。所以想要熟练掌握笔译,最先要克服的就是词汇量和语法的困难。丰富的词汇量可以让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意思相近的词汇或短语时,能够恰当地将其区分。由于笔译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起步晚,造成其实际地位不高,重要性经常被其他学科掩盖的缺点,翻译者在自己心中首先要形成对笔译的认知,同时要将英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学习,形成立体复合的学习习惯,从而拓展词汇量,提高笔译水平。
英语笔译是将英语准确无误地翻译成汉语的过程,具体分为直译和意译两个方向,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入手,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和人群认可入手,进行符合实际语言环境的翻译,这样的翻译方式才是准确无误的。例如:The m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在通常的直译中,翻译为“这个人像家里的黑羊一样”。然而当翻译者深入到英语语境中,其语义的指向并非中性,而是一句略带贬义的话语,在中文中其实有相当多的类似语句可以用于翻译,诸如:害群之马、败家子等。同样,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疑难的点,常常会让笔译者产生歧义,比如“path”和“road”都含有道路的意思,但在具体翻译过程中,“path”所指的是自然形成的道路,与中文的“小径”类似,在中文语境内应该是用在较为有诗意的语句中。单词、短语、语法是英语的根基,英语翻译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记忆,通过增加实践的方式来区分单词具体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可形成对知识和词汇的日积月累,实践和学习相互促进。
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有些翻译内容并非用词准确就能达到翻译准确的,所以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其的了解,才能有效地将翻译内容准确表达。例如“Clear as day”这句话,其表面表达的意思是“像白天一样干净”,但通过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和融会贯通,我们会明白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清二楚”。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映射出的类似问题不胜枚举,有些翻译者在理论知识、词汇语法上有深厚的功底,但却容易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让人感觉遣词造句并不流畅,翻译成品与原文相比毫无美感。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其实还是文化底蕴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翻译者翻译的过程,并不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过程,而是传达原文内在思想价值的过程。
每一句话有其内在的连贯性规律,虽然其表意是连续的,但是句子是断续的。在翻译过程中,正确地截断句子是避免对原文产生歧义的重要方式。断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在接近句末的地方断句;第二,在接近句首的地方断句;第三,在句子中间断句。这三种断句方式分别对应不同的语言情况,在句末断句是应用在总结性的句子中,是方便对前述的内容进行阐释和总结;句首断句的情况应用在首先得出结论和给出句子提要,之后再分别详细描述的句子形式中;从中间断句的常常应用在“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这类句型中。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严格选词。各个场合和各个学科对于词汇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比如在商业行为中,所选词汇以商务词汇为主,而在针对科学论文或是专业性较强的语言情境中,它们的需求又是专业、严谨的词汇,所以在选词方面,需要注意对应的情境。在进行笔译之前,翻译者可对内容进行浏览和大致了解,针对其中具体表达的方向来做出正确的词汇选择,这样才能提高翻译的质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给学生的有关笔译的知识并非是学生掌握了就能够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的,具体到每一个单词、短语的分类以及对语言的分析,对应用场景和语境的分析,都需要学生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去逐步掌握。常见的实践方式是与拥有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实时交流,在此之外,翻译者也可针对将要面对的课题或项目,进行预先的了解,包括从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等方向进行预演预习。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应当运用一些现有的、成熟的经验来面对翻译工作。实际操作里,翻译者并不一定要拘泥于翻译内容的语句形式,而应当以翻译效果为最终指标,所以一定程度上地运用意译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让翻译结果更加通顺。另外,从语句结构来看,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追求简练的汉语并不会特意在语句中加一些在我们看来冗余的词语,但在英语之中,却常常会加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笔译者长期受汉语语境熏陶,翻译时常常会感觉到这些词汇显得累赘,导致最终翻译结果准确性产生偏差,遇到这种情况,翻译者应当有所取舍,在对句式结构和词汇掌握深厚的情况下,将这些地方在翻译中进行模糊,以增强翻译效果。对于翻译者来说,熟练地掌握直译、回译、意译、归纳、类推等翻译方法,在提高翻译者对语言技巧的掌握上有重大好处,也可以通过对英语的笔译让社会、文化等在目标人群中的认知起到促进。
笔译对翻译者水平要求较高,其主要体现在对逻辑性的要求上,科学、严谨、系统的翻译原则是正确、全面进行语义表达的要求。以专业性较强的论文为例:Many和A lot of均表示许多,但在科技论文中,常常会选用Many一词,因为这个词汇在符合其专业化需求的同时,也使表意更加准确。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翻译者逻辑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常识性的错误,所以翻译者在进行翻译之前,对整体内容的思考和对常识的注意必须多加把控,以避免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He tugged
heavy hand baggage down endless airport corridors.在这句话中,有些词汇对于实践经历较少的翻译者来说,会感觉无法找到合适的中文词汇来进行翻译,因而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将“endless”翻译为“无止境”,如果翻译者对机场设施有所了解,那么就会知道,在国际机场候机室到各跑道走廊皆为环状,而“endless”一词在这里对应的中文释义也正是“环状的”。如果按照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会在逻辑上形成瑕疵,让人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另一方面,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其主旨思想,作者在表达过程中会力求将前后内容贯通,形成具有逻辑性、传递性、完整性的内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前后内容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保持原文在逻辑上的连续性的问题,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所警觉。当翻译内容遇到表意不顺畅、前后矛盾的情况时,结合上下文,重新梳理内容逻辑,可以有效避免翻译错误。
综上所述,在笔译过程中,翻译者一定要在主义词汇准确性的同时,联系英语语境下的社会风俗、用语习惯,只有将中西文化精髓融为一炉,才能提升笔译者的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使自己在实现个人职业价值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前进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