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此阶段的课程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特点,合理、恰当地进行教学。语文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应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而是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查漏补缺,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优点
所谓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范围不再只局限于语文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根據教学内容,结合其他学科长处所进行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除此之外,学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特点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学习,例如表格、图画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量从左至右的连贯性文字,而是通过图画、表格等方式将信息进行表达。由此可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理解记忆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具有局限性。而通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性阅读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利用二者的共同之处——利用表格或图画表示信息,便会拓宽思维,不断收集、整理、概括所学内容。这样一来,二者进行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留心所学习内容,并积极主动地去归纳这些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好地掌握。
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时,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同时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分论点。而此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将有关的分论点展示。除此之外,教师运用多媒体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会使教学氛围更加融洽,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改革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师通过对初中语文进行综合性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得到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而通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不断发展。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在于作者发现了多少新的内容与知识,而是应当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与辅助作用,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对古诗内容的背诵,而是应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沧海》等古诗词的讲解,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好河山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培养学生更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拓宽了课堂教学范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述、板书与教材相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教师所能想到的内容有限,并且运用并不便利。而对初中语文进行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将大量的拓展内容有效展示并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课堂教学范围便拓宽了,学生知识积累与见识便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向学生抛出作者母亲说出的“好好活”有几处,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以小组的形式选代表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以简单的表格形式对文字进行展示。同时,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教师运用多媒体搜索有关史铁生的内容,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更加充满兴趣。
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是如此。这样的方式对初中语文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总结、记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具有不利的一面。这便需要教师积极调整,恰当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地发挥优势,并促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8(21).
[2]方胜.怎样做好综合性学习的“形散神聚”:“难忘小学生活”教学例谈[J].教师,2018(24).
[3]黄珞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认识及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
[4]梁永强.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作者简介:陈荣荣(1977.06—),男,籍贯:福建惠安,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侯卿中学,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