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茜
肯尼基·胡德曾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解析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新课改以来每位历史教师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话题。不少历史教师纷纷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满堂灌”,因而在课堂中加大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力度,采取了诸如教师提问、小组探究等方式。然而往往课堂氛围虽热烈,实际教学效果却未有明显提升。那么如果做到科学合理呢?笔者在此以《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例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易后难,先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后提升思维活动的空间,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简而言之,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以《法国大革命》这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中主要设置了三个问题:“哪些‘历史力量共同引燃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在这十年中留下了哪些历史足迹?”“拿破仑称帝是否意味着法国人民背弃了平等梦?”第一个问题主要是由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解析史料,推断出“历史力量”究竟是指的哪些,即勾勒出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小,在教师的引导和材料的提示下,学生可以比较轻易地归纳出革命背景,考查的是基本知识点。第二个问题则是要求学生根据表格自行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完成表格内容,即自行追溯法国革命的历史轨迹。这个问题难度适中,对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第三个问题则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分析拿破仑称帝,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学生可以根据先前所学进行问题分析,而且问题的设计比较开放,给了学生更多空间进行探究。
二、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问题设计的基础。只有问题具有趣味性、探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才能有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节处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新颖有趣又有探究意义的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再通过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笔者在《法国大革命》中就在几个细节处增设了趣味性的问题。如讲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时,笔者就先展示了路易十六的日记“14日,星期二,无事”,进行设问:这一天是否真的无事发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该事件的发生。随后再展示《世界历史》中“1789年7月14日,8000多名巴黎市民进攻114名士兵驻守的巴士底狱,付出了98人阵亡的代价,打开监狱大门,里面却只关押着7个囚犯”,进而设问:“为何巴黎人民宁可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要攻占巴士底狱?”以数字上的巨大反差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揭示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再比如讲述“波旁王朝的财政危机”时,我就引用了几则既能够反映王室生活奢靡,又具有趣味性的材料来让学生自行感受王室铺张浪费的生活对财政危机的影响。譬如展示“赤字夫人”玛丽皇后耗费了40年制作完成的怀表、价值160万里弗尔的项链,路易十六弟弟阿图瓦伯爵订购了365双鞋以便每天更换等等。从课堂效果来看,与先前老套的反映波旁王朝统治危机的史料相比,学生对这类直观、有趣的材料更有兴趣,课堂效果也更好。
三、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在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基本问题之外,一定要设计1~2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自行探究。如果整堂课的问题设计都是简单的、通过教师引导就能轻易得出标准答案的问题,那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提供机会进行实践演练,通常来说,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放在课程后半段,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提出。如此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笔者在《法国大革命》的课程最后就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完成的开放性问题“为何法国大革命求民权却得恐怖,求自由却得独裁?在你眼中,法国大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个问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通过整堂课的课堂学习对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教师又提供了四则观点相悖的材料给学生以提示,因而这个问题还是具有探究的可能和意义的。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重新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同时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深化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如何将历史课堂设计得盡善尽美、设计得更加符合探究型学习的理念对历史教师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不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问题设计中我们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问题设计,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调整教学设计。让我们共同聚焦历史课堂中的有效问题设计,戮力探索构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戴军.历史教学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