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知科学的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科学知识的怀抱当中,感受科学和自然的力量。基于此,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是一门能够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学科,小学生的身边有很多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事物,小学生也渴求得到更多认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去探究、去分析,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升,以下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堂讨论中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需要给学生创建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找到解题技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也喜欢愉悦的学习氛围,大脑在处于学习状态时能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迸发出更多新奇的观点,激发学习的潜力。教师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同时对学生存在疑虑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土壤和生命》的过程中,土壤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针对土壤展开教学可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给学生布置问题“土壤当中含有什么”“秋天的落叶掉入泥土中会变成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减少对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在讨论问题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解释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的欲望。此种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在思考中获得学习能力,同时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也有极大帮助,进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1]。
二、自主实践中收获学习技能
任何一种科学知识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科学知识的作用也才能够被学生真正感知,进而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输,更要给学生建立起实践平台,在实验实践基础上给学生不同体验、不同感受。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过程中,教师可以讓学生自己说出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然后引出教学内容的讲述,教师可以准备一盆土壤和一些种子,与学生一同感受播种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播种,例如,种油菜,油菜籽要怎样埋进土壤,是否需要施肥和浇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播种油菜。在此过程中一些对植物播种不熟悉的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播种知识,了解植物的成长特点,同时还能够在课后自己去收集植物的播种办法,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生命力。最后了解在土壤当中,油菜的播种需要浇水,还需要将油菜籽埋入土壤当中,和同样是植物的大蒜不同,大蒜可以在水中成长也可以在泥土当中成长。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完成种植物的任务,然后将自己所种植物放在教室中,观看成长历程。此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的快乐和收获的快乐,了解不同植物的习性,然后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以上教学不仅仅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课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给学生带去了更多的学习成就感[2]。
三、合作学习激发探究兴趣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合作学习是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对于集体探究、集体自主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提升科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按照小组的方式给学生演绎物体在水中漂浮的情况,让每一个小组都准备实验工具——水杯和水,还有物体。有的学生准备了石头,有的学生准备了木头,还有准备了塑料玩具。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同,学生可以去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引发小组讨论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3]。
以上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小学科学课堂要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通过讨论、实践还有合作,让学生收获科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玉玲.小学科学课堂自主学习的“四个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57,59.
[2]贾阳.创设小学科学“e课堂”的自主学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39):128.
[3]赵桂华.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22(23):18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