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说到写作,既是学生的心头“恨”,亦是老师的心中“哀”。回思自己在上一届四年的作文教学中有何得失,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新一届的学生我可以继承发扬什么,又去改进什么?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聆听专家一席宏论,感觉共鸣颇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育专家也指出作文训练应该有规划,要体现阶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学生要写好作文,究其根本是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丰富的积累。二是要有必要的写作技巧。其中丰富的积累又是写作的根本,只有技巧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只重写作技巧的作文指导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没有技巧训练又无法实现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那么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呢?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个人主张,作文教学中可以“先放后收”。在收放自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从三个层面做了
尝试。
一、四年初中学段中的“放”与“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不说学生是不是巧妇,无米是绝难为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说“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觉得在整个初中学段的写作训练中,六、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放”,侧重对学生进行观察、积累、选择写作素材的指导。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前期放的基础上,八年级就要开始“收”,侧重常见写作技法的指导。而九年级则是全面的更高层次写作技巧的指导。最终让学生无论见到什么题目都有物可写,都能运用一定的技巧达到较高的写作水平。
二、课外练笔和课堂习作的“放”与“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两个渠道入手:一是每周进行一个话题的资料搜集,依据是一周课堂学习的需要,如文章写作背景、作家介绍、作家作品、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等。这些资料的搜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是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二是写周记。写周记时,我对学生的要求简单而明确:就是要真实、不要写流水账,注意详略,对于内容、形式、文体、技巧一概不做要求,让学生放开地写。在这样开放的写作要求下,学生的文章虽然看来比较散淡,但是情感真挚,内容丰富,经常有充满灵性的文字,动人心弦。为了鼓励学生,就将这些文章发到班级的博客里,推荐到学校的网站,课前做交流点评。这样的“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但是落到课堂作文写作时,我就开始“收”,强调作文要“刻意而为”,要在现实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选择材料,精心剪裁、修饰材料,以切合题目的要求。这样经过一定的积累,使得学生有物可写,基本会写。不仅学生的作文素材大大丰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初见端倪,初现成效。
三、一次作文的“放”与“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拿到一篇作文题,如果难度不大,我往往选择不对学生做任何指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就开始写。从而避免因为老师的指导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批改完作文之后我会从内容、主题、文体等几个方面将文章分成几类,选出优秀和改進空间大的文章作为范文进行讲评。讲评中指出学生所犯的通病,指导解决修改的办法,让学生按照指导再写。再写也分三类要求:一是文章本已优秀的同学要另选材料或角度来写。可以修改的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指导改进。不合格的推翻重写。这样一个题目,两次成文,先自由写,再经过指导重写,先放后收,在“放”与“收”中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尊重他们的体验,又实现写而有道,写而有法。
经过几年的尝试与改进,这种指导和训练的思路和方法还是颇为有效的,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意识、写作技巧,在这种收放之中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诗懿.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
[2]陈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