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运算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数的运算离不开运算定律的运用。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就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而言,只有在认真分析、细心观察题目的基础上,找出核心的价值内容,才能真正对学生展开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中,整个年级段一直贯穿着一个内容,那就是简便计算。在整数范围、小数范围以及分数范围内都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出现。该内容也正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减少计算错误,并提高计算速度。但是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灵活运用。
简算是一种简便、迅速的运算,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时既要看到题目的整体信息,又要注意局部特殊性,目的是充分把握问题的信息,找准问题的核心价值内容,避免盲目作答。
一、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如21+17+89+11+79+83经过观察发现21和79、17和83、89和11相加尾数是0。根据这一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与结合律把原式变为:原式=(21+79)+(89+11)+(17+83)=100+100+100=300。
又如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10+10=20。
二、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注意特殊数字之间相乘。例如以下数字搭档:0.5×0.2、0.25×4、125×0.8。
像4×3.78×0.25=4×0.25×3.78=1×3.78=3.78、125×2.46×0.8=125×0.8×2.46=100×2.46=246。
再如32×125,经过仔细观察,其中一个因数是125,见125想8,积是1000,而32正好可以分解成4和8,因而,原式=4×8×125=4×(8×125)=4×1000=4000。
三、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如78×99+78,初看本题不能直接运用运算定律,但是仔细观察思考一下若把78变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即78×1后,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原式=78×(99+1)=78×100=7800。
再如490×52+49×480,初看原题不符合运算定律,题中既没有相同的因數,也没有刚好能“凑整”的数,但是根据“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原理,我们把“49×480”变为“490×48”后就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了。所以原式=490×52+490×48=490×(52+48)=490×100=49000。
算式进行巧妙变形,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分析问题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并要对这些特殊性进行归纳、概括,以使问题的特征明晰化。
四、利用减法、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减法、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种题型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的是减号或除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如56.5-3.7-6.3=56.5-(3.7+6.3)=56.5-10=46.5、32.6÷0.4÷2.5=32.6÷(0.4×2.5)=32.6÷1=32.6。
另外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要强化训练。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像5679+998=5679+1000-2=6679-2=6677,把998看作1000,然后把多加上的2减去。
5679-998=5679-1000+2=4679+2=4681,而这里同样是把998看作1000,要把多减去的加上。
通过对比强化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这样使计算简便乃至可以口算完成,提高运算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方面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交流、质疑。相应的,老师也应发挥主动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当的启发;当与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总之,面对学生,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加强练习,区别各个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和运用后产生不同的简便过程。这样就会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找规律,抓住关键数之间的联系,加强训练,这样学生才能有效掌握简便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