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客家文化丰富语文课堂

2018-03-07 09:46何柯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承渗透

何柯

摘 要: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语文教师应当挑起大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教育。实施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点:营造浓郁的客家文化学习氛围;采取普通话与客家话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颂赞客家伟人,标榜客家模范。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承;语文教学;渗透

客家文化历经秦、汉、唐、元、明、清至今几千年文化甘露的滋润,“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终于盛开出一朵娇艳异常、芳香无比的旷世奇葩。客家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继承的精髓,大到客家精神、客家戏剧、客家音乐、客家舞蹈,小到工艺、民俗、建筑、饮食……在大力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无数客家学子的客家人语文教师,应该勇于担当起引导学生了解客家文化和传承客家文化这一重任。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客家文化教育呢?方法如下。

一、营造浓郁的客家文化学习氛围

“环境氛围教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的确如此,氛围熏陶是一种课堂外的无声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感悟”。因此客家方言区在建设学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客家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硬颈精神”,我们可以在学校塑一头充满爆发力的“拓荒牛”雕像,在旁边注上能够诠释客家人勤于耕耘、勇于开拓、不达目的不罢休深刻含义的经典名言,也可以塑一尊孙中山的雕像,对孙中山作一个“身为客家后裔”的详细介绍,以此激励学生,让他们有一种作为客家人的优越感、自豪感,也可以在校园四周树立牌坊,印上一句句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哲理名言,或者在校展示栏中展示关于客家风情的照片、报纸、绘画……让学生设计宣传客家文化的手抄报和黑板报,组织学生观看颂扬客家精神或者介绍客家风情的电影……方法多多,不胜枚举,关键看学校领导和老师能否充分调动自己及学生的积极性。我曾经到过梅州市的几间中学,他们在营造客家文化氛围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到位,这很值得我们河源人学习。

二、大胆创新,采取普通话与客家话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在客家方言区使用客家方言辅助教学可以收到惊人的效果,因为这样可以使课文内容更为形象生动,更易理解把握,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感情,表达更清楚、更流畅,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懷,更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记得曾听过一堂双语教学课,即普通话与客家方言结合。整节课下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笑语不断、掌声连连,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当然,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一尺度,应当还是以普通话为主,客家话为辅,如果主客搞反了就会使得语文课变得毫无生气,教师要能够引得开去,收得回来。

三、颂赞客家伟人,标榜客家模范

客家祖先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和心酸的血泪浇铸出如黄金般闪耀的客家精神文明。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的客家名人,客家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直接利用课文中的客家人物,或者间接联系客家名人,对学生进行模范教育,例如:在讲授《文天祥》等文章时,首先必须对文天祥作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他是客家人,使学生有一种身为客家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后在分析课文或者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渗透他的客家精神,例如,讲文天祥时,教师完全可以“狠狠”抓住他的“硬劲精神”,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辩论赛。那么如果课文主人公不是客家人,我们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精神特征借题发挥,引出与之类似的客家名人。例如,在讲授《林则徐》《军神》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以课文中的人物作引线介绍爱国诗人黄遵宪,民主革命先驱叶剑英,桥梁专家李国豪等客家名人,宣扬他们身上体现的客家精神,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为他们学习名人、培养自己崇高的客家精神作充分的熏陶感染,如此教学既能收到传承客家文化的良效,又达到了对学生实施情感价值教育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笔者提出的不过是些微的拙见,我们还可以把客家文艺表演、客家工艺制作比赛、客家美食制作或品尝竞赛、客家知识调查问卷等搬上讲台,以此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客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营造浓烈的客家文化学习氛围和引导学生吸收客家文化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与教师的主动,如果教师能够勇于担当大任,挑起向学生宣传客家文化、学习客家文化的大梁,那么客家文化的传承就会后继有人,方能不至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传承渗透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