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姣鹏
摘 要:21世纪是创业型经济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想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必要加快转型成为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就业市场的压力,还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简要分析创业型经济对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详细探讨创业型经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带来的启发以及具体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创业型经济;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与启示;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1-0148-0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水平已然成为衡量各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所谓的创业经济,是指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与素质教育和精神培育工作密切相关。创新型经济的概念最早于1985年由奥地利著名管理顾问德鲁克提出,他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正逐渐由“管理型”向“创新型”过渡。20世纪末,创业型经济开始受到经济学领域的广泛重视,经过数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如今创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创业教育最早开始于美国的哈佛大学,至今已有五十余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对其予以了高度重视,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见,我国相当重视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创业型经济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民族进步的核心灵魂,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大学生群体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我国建设特色主义事业的主力军。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挫折、打击甚至失败,考验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此外,在创业型经济视阈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作风与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创业实践活动,能够让当代大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拼搏精神,使其树立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能将目前就业市场的压力转化为创业的动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出各行各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建設创新型国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贸易发展迅速,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愈演愈烈。我国要想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打破不公平的国际分工原则,必须紧密结合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升国民素质,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创业型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还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二、创业型经济对高校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在创业型经济视阈下,高校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改革,优化高等教育体系。
(一)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主张的观点,通常与其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价值观取向有关。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理念贯穿了创业教学活动的纵横向,为创业型经济视阈下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根据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应当将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知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否定,而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炼升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企业家精神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高校教师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时应面向所有学生覆盖“企业家精神”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针对部分精英人才进行局部教学,旨在通过创业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冒险精神,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由“功利性”向“终身性”的转变。因此,高校在“企业家精神”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一定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新体系,使其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又能适应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高校应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使其覆盖大学生在校期间四年的学习。
首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建立分层次、有针对性、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例如,大一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对创业知识有初步了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大二以衔接性课程为主,帮助学生们处理好创业课程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对接;大三课程为实务教学,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操作平台,使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务问题;大四开设的课程为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高校应尽可能地丰富课程体系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们对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具体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技术、创业环境、创业素质等各种类型的课程,全面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形成。
再次,高校还需重视教材的建设问题。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教材很少,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教材,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创业教育教材编写经验,结合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出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材,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endprint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质量水平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成果。因此,高校应对当前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在职称评定、教学考核、经费拨放等方面适当地向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倾斜,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家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当中,从而有效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首先,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创业实践活动,选派优秀的创业指导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挂职培训,学习先进的创业理念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创业教学水平。
其次,邀请杰出企业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实践指导教学,向学生们传授成功创业的经验和技巧,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他们获取最新创业信息的渠道。
再次,丰富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作为一名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应对管理学、心理学、会计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有所了解。因此,高校应不断充实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最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对大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创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建立完善的创业案例数据库,通过对这些失败案例和成功案例的客观分析,总结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有利于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培养计划。
(四)建设多方合作的创业基地
高校应坚持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政府、校外企业的合作联系,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借助政府和企業的力量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快速稳定的发展,尽快实现与创业型经济的对接与融合。因此,高校应积极创造实践条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参加政府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课程,了解更多最新的创业政策;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邀请政府部门的权威人士来校宣传创业知识,分享创业资源,提高大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
与此同时,高校也应探索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路径,加强合作力度,达成协同发展的合作意识并签署相应的人才培养意向书,明确标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科研活动等具体事项,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逐渐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合作为基础建立创业基地,能够将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政府的制度保障以及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相结合,充分保障了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和技术研发服务,也提高了高校创业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应充分整合多方的资源优势,合理有序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们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成为适应创业型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创业型经济正逐渐成为各国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两者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力度仍需加强。因此,我国高校应在创业型经济视阈下加大创业教育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星彤.创业型经济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与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6,(16).
[2] 唐红娟.创业型经济时代高校实施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与思路[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4).
[3] 孙柏璋.创业型经济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3,(2).
[责任编辑 刘 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