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散文阅读学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散文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审美感受,也有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鉴赏能力。但就高中散文教学现状来讲,其审美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部分,给阅读授课效果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对此,语文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探索出更科学有效的突破策略。
一、审美困境
1.教学目标制定不科学
当前,虽然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在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在积极响应教学改革。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散文审美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传统教学背景下,散文教学往往比较注重一系列阅读技巧的传授,教师引导学生对散文内容做出深入分析,经常会将文章一段段分割开来,并设置相应问题让学生细致分析,进而导致学生很难对所学文章进行整体理解与分析,也难以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严重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2.轻视阅读审美过程
在传统的散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阅读学习的最终结果,很少会对学生的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给予过多关注。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的通常都是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跟教材上给出的标准答案存在哪些差别,并以此来明确教学侧重点,导致学生的阅读审美过程一直无法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
此外,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学生会习惯于按照教师的安排和指出的侧重点来进行阅读学习,导致学生也忽视散文阅读的审美过程。这也是高中生审美能力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高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显著的审美困境。
3.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将教参提供的标准答案视为主要判断依据,对学生的评价指导也往往都流于表面形式。这种单一的学习评价指导不仅会逐渐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也会导致其在分析、探究散文的过程中,思考方向逐渐出现偏离,只追求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思维定势,难以达到预期的审美要求,更别说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了。
二、突破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散文审美学习
在传统授课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很多教师都认为在散文教学中学生只要可以回答出与标准答案意思相近的内容即可,而未重视学生散文学习的审美过程。所以,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就要注重教师教育培养理念的及时转变,着重关注学生散文学习的整个审美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散文阅读的要点,包括散文表达的内容、具体的表现形式,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散文的审美分析,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散文的表达技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带领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情感做全面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散文中描写景物的内容找出来,并结合景物内容的学习来体会作者的情绪变化。同时,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全面关注,并及时帮助学生解答一系列疑问,进而让学生在今后的散文学习中,面对相同类型的散文可以选用更恰当的审美分析技巧,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有效突破散文教学中的一系列审美困境,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针对高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制定更新颖、更适合的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进而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因为学生刚刚步入高中,不论是对学习内容,还是环境与教师等方面都存在一种陌生感,学习状态、散文阅读能力都有待完善与提升,所以,针对这篇散文制定教学目标时,学生只要对文章的大概意思做到准确掌握即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应放在一些简单阅读技巧的传授和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上。反之,若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从一系列景物描写中总结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向,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压力,也极易引发学生对散文学习的反感。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认知水平等方面来进行散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才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3.优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除了在散文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和指导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应及时更新传统教学评价理念,将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视为评价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散文阅读审美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
比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散文时,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写这篇散文时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其當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过程来对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做出全面了解与把握。同时,在后期评价和指导的过程中,也将学生本节课对文章提出的观点,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回答表现作为重要参考评价,以此来真正找出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来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策略,不仅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轻松,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丰富的知识、有效的技能,还应从各个角度来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优化授课环节、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科学的培养策略,突破传统审美教育的困境,从整体上提高高中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信息,从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2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