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梦溪笔谈》的语言学价值

2018-03-07 18:09赵傲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梦溪笔谈沈括字书

赵傲伟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记载了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非常高的地位。《梦溪笔谈》最终成书于公元十一世纪末,该书分为《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个部分,主要收录了沈括这一生的所见所闻,全书共二十六卷、十七门,每卷按照顺序分别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书画、技艺、药议”等。通读全文,发现《梦溪笔谈》有非常高的语言学价值,基于此笔者就谈谈其中的语言学价值。

一、训释语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不局限于古训,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蜡壳,攻以为器,致如白玉。”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周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这一句是释联绵词比较擅长的《辞通》。其中引用了“车渠”这一词汇,且该词语引用于《魏文帝车渠杭赋序》这一著作,正所谓“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玉文,生于西国”,这里所写的“车渠”,因为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解释。沈括对于郑康成所著的注释所给的批评则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沈括宽广的阅历。

但是沈括在一些诗文韵脚、用字等方面所作的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晚唐诗人主要以小诗出名,但是在读书方面却不太擅长。如白乐天所著《题座隅诗》,在该诗中有一句“俱化为俄拜”,该诗以“孚”字为韵。沈括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即《白居易集》卷七,在该诗句中“俘”和上句的“徒”韵脚相同,沈括以为白居易压错了韵,但实际并非如此,“俘”的读音有多种,在《广韵》一书中便有两种读音,即piǎo和fú,字意均为“饿死”之意。所以一般诗句中都以“浮”和“徒”作韵脚。

二、音韵与格律

关注切字的源头,这为后世人们了解反切的源头与原理贡献了非常好的文献资料。正所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巨”,‘何不为‘盒,‘如是为‘尔,‘而已为‘耳,

‘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在这条文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其一,简述了我国切韵文学的最初起源,沈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也证明了最初在宋代时“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很多实例,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尽管在表述上可能不是非常详细,但是这也证明了反切术语与部分方法,在为人们提供启发的同时,也为当代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三,沈括所提实例是专门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加之所用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因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文献;其四,关于切韵之学,沈括在逐渐发展与渐趋缜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体系纷争的论点,这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三、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

关于虚词用法的分析以及字书错误的纠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音不同,如云‘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须云‘局否肃雍、‘胡否饮焉,如此全不近人情。”在这一段文字中,沈括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否”和“不”这两个字在用法上的差别,更难得的是,沈括在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上对“否”和“不”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区分,不单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证明用法的差别。尽管对这两个字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理论层面,然而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全不近人情”这一论点,其实主要含义就是与人们平时所自觉遵守的语言搭配习惯、规律不符之意。

此外,在《梦溪笔谈》笔记中,也有一处对语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華言‘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这一句是沈括进行事件的记录时所提,其中“语倒”即语序颠倒之意,可以看出沈括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序方面存在的区别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括对我国语言的了解与认知其实有一定的见地,并且在书籍中予以体现。在通读《梦溪笔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笔者主要从训释语词的创新性、音韵与格律极为细微、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这三个方面对语言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代《梦溪笔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457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梦溪笔谈沈括字书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
雁字书
祖昌教孙读“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