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由学校”的探索及启示

2018-03-07 17:53张俊勇张玉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问责创新

张俊勇+张玉梅

摘 要 英国联合政府自2010年上台后,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教育差异,积极回应家长团体的诉求,大力推动由政府出资,由教师、学生家长、慈善团体、私人教育集团、企业、大学等所创办并运营的一种新型学校——“自由学校”。“自由学校”享有与私立学校一样的管理运营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政策作为英国推动教育改革的旗舰政策也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其取得的成果以及带来的问题对我国探索创新教育、规范民营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自由学校 问责 家长要求 创新

英国联合政府自2010年上台后,除了延续新工党政府推动的“公办民营学校”(Academies)并赋予中小学更多自主权之外,积极回应家长团体的诉求,大力推动由政府出资,由教师、学生家长、慈善团体、私人教育集团、企业、大学等所创办并运营的一种新型学校——“自由学校”。它在法律地位上属于公办民营学校,政府将其视为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的旗舰。尽管学校数量较少,整体比例还不到1%,招生数量更为有限,但其成为英国政府试水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代表着英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基础教育领域按照市场机制对多样性、创新性的探索对当前我国的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一、创立“自由学校”的动因

保守党组建的联合政府在2010年上台后,对工党执政时期的教育政策进行了继承和扬弃,比如延续对薄弱学校的转制整改措施、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支持力度。不过联合政府对工党的教育政策又有所调整,比如同样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工党的口号是“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3E政策,而保守党则提出了有别于工党的新3E政策,即卓越教育无处不在(Education Excellence Everywhere)。简单而言,工党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强调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的普遍性特征;而保守党则提出要把卓越教育惠及到每个人,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重点是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前提下,缩小地区、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在具体措施上,政府的教育政策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走公办民营之路,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部中小学的转制,大力推动“自由学校”政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撬动学校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教育质量的问责力度,除了完善巡视督查外,增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期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发布全英格兰学校成绩排行榜等等,通过施加外在竞争压力促使各个学校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在2010年保守党的竞选宣言中,就提出要进行一场“学校革命”。

作为教育出口大国,英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并不那么辉煌,在同年龄组国际比赛中表现平平,在国内的巡视督查中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有待改善,超过1/3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还不能流利读写和算术,雇主单位对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提出质疑。从高等教育来看,高校的诉求希望是“全能学生”,不但考试分数高,可以用复杂的公式计算,还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及生存技能,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校期间为学校能做出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英国教育的分层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固化,由此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社会流动性差,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比如,私立学校尽管只接纳了7%的学生,但垄断了六成以上的要职。类似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有一半的学生来自私校,这些毕业生又盘踞在社会阶层的上层。在伦敦奥运会期间,获奖队员中有1/3以上来自私立学校。在众多的公立学校中,尽管是免试入学,由于校风、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层次不齐,围绕着不同学校形成了不同的学区(catchment area),伦敦的学区房比非学区房高出60%。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着学生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显然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就批评说:“在现行学校体系下,筛选还是存在——通过房价、通过财富来筛选学生。这完全是不公平的。”

全英格兰有小学16000多所,学校质量良莠不齐,政府为防止教育质量下滑,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对薄弱学校采取一些帮扶措施。教育改革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同时也有社会力量愿意参与办学,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为此,保守党政府顺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北欧国家和美国借鉴一些关于特色办学的经验,把“自由学校”作为改革教育体系的试验田,其目的在于:第一,通过增加教育供给,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选择;第二,对学校结构体系进行变革,通过赋予新办自由学校更大自主权,为整个教育体系注入竞争因素;第三,以自由學校为试点,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缩小家庭出身带来的学业上以及日后人生和事业上的差距;第四,通过自由学校的探索,鼓励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创新实践;第五,改进教育部门对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等等。选择、创新、竞争是自由学校的主题,政府一再强调自由、自治,这赋予了学校机会、空间,更主要的是让学校获得了创新的信心。只要符合主流的英国价值观,能够做到尊重个人、善待环境,并且承诺反对暴力和种族主义,愿意把如何成功办好教育的知识、经验、经历等贡献出来,任何个人或组织,包括学生家长、团体、大学、慈善组织、私人教育集团等均可申请创办自由学校,经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后,经费由政府核拨。让懂教育、对教育抱有热情、真正能够把教育办好的个人或组织参与运营和管理是改革的思路。2011年英国首批24所自由学校获得许可并开始招生,每年数量不断增加,到2020年全英格兰自由学校数量将达到500所,一种公办、公办民营、私立等多元并存的态势驱动着教育的变革。

二、自由学校的现状和特点

自由学校是满足多元化需求、回应学生家长需求建立起来的新型学校。建立时间不长,依然属于公立学校,但获得的权利要超过任何其他公立学校以及公办民营学校,属于享受自由度最高的学校类别,直接隶属于中央,不受地方政府管辖。享有的自主权包括:第一,自由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按照可以被认同的价值观、理念、视野来进行发展;第二,自由决定教师的任职资格、待遇和工作条件,不受国家对相关规定的限制;第三,自由决定课程的设置,不必按照国家课程大纲教学;第四,自行采取弹性教学时长、学期长短和教学日程;第五,按照与教育部门的协议来管理办学资金,更大的预算自主权;第六,在非选拨性考试前提下,自行决定招生政策,可以不受地域限制。自由学校类似新建立的公司,所有权、出资权归国家,运营权、管理权、支配权归学校。自由学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自治性。表现为招生、课程、教师选聘与任用、学校管理等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只要该地区学校入学名额不足或者学生家长对教育需求强烈,任何团体或个人申请都有可能被批准。第二,绩效性。学校要为自己的运营负责,既要办学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等,又要承担办学风险,毕竟这是在支配纳税人的钱。第三,非盈利性。学校不得谋取利益,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必须像公立学校一样接受政府监督。第四,针对性。满足学生家长需求,增加教学资源供给,提升教育质量。第五,公开性。尽管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招生政策,但要做到公开透明,招生不得通过考试进行选拨,不同种族、阶层以及性别的子女都有平等的入学权利。第六,广泛的社会参与性。自由学校的校址五花八门,图书馆、古建筑、教堂、办公大楼,甚至临时的教室都可以设立为教学场所。endprint

自从2011年第一批自由学校被批准招生以来,每年3月和9月都会开放申请,如今已开放了11批,也有大批申请者因为不符合条件被拒绝。截止2016年9月,英格兰有425所自由学校,包括小学、中学、16~19岁技能教育学校,也包括针对特殊教育需要的学校,大学所开办的以职业教育为培养的学院以及只有5个学生的微型学校。分地区看,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伦敦的自由学校数量最多,达到130所,东北部地区只有12所。

2016年1月,379所自由学校在校生数量接近7.5万,同比增加50%,但也仅仅是全部公立学校在校生数量的1%。小学学生人数从13到729名不等,校平均学生人数146名,是公立学校平均人数的一半多一点。初中学生人数从25到1258名不等,校平均学生人数265名,其中1/7的自由学校人数少于100名。就小学而言,来自贫穷家庭学生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数,而中学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数。从种族来看,小学学生中非白人学生占比55%,远远超过全国25%的平均比例;中学非白人学生占比46%,也超过全国平均24%的比例,实质上也体现出移民后代对“自由学校”的教育需求。

就目前情况,保守党竞选时所承诺到2020年建设500所自由学校、增加27万个在校生名额,让学生家长有更多选择,达到该目标已经不成问题。每年都会有大批的申请者要经受政府的严格审查,学校是否建立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是否学生家长有强烈的需求、是否能体现出办学特色和亮点。在2017年的春季财政预算中,提出未来会安排3.2亿英镑,新增加140所自由学校,这也体现出政府在自由学校上的信心和态度。

三、“自由学校”的积极因素

自由学校建立的时间较短,在各个年龄段都招生学生,英国所推行的强制性的SAT、GCSE考试成绩排行榜还没有自由学校的名字。围绕自由学校的判断也只是基于Ofsted国家督学部门的督查报告,有80%的自由学校被评定为优秀或良好,总体比例高于全部学校的平均数。比如在2014/15学年度,自由学校的优秀率是27%,而全国平均是17%。应该说自由学校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面对客观环境、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有效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办学条件,走多样化、特色化的办学道路,为有效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学等提供了空间保证和制度保证。

试水“自由学校”,放松了对学校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按照教育部门的说法,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活力。同时,“自由学校”的班级规模较小,充分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点恰恰也体现出了私立学校的特点。尽管这种机制也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但英国对教育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教育能够与劳动市场对接,培养出真正能够为国家或社会可用的人才,国家对教育的改革、管理和推动能够体现出效率和效果,个人通过教育获得的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自由学校的实践无疑会为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的样本。

自由学校的确体现出于传统学校不一样的特征,有2/3的自由学校在某些或所有课程上与国家课程并不一致,超过一半的学校开展本地学校没有讲授过的课程。比如有些学校提供汉语课程、古典语言课程、科学技术针对性课程,等等。有一半的学校延长了教学时长,大多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延长的教学时长来开展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某些特殊领域有所探索或创新。一些学校本来就是由原来的校长或教师创办的,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一些原来的差生或成绩不佳的学生发生根本的转变。如在伦敦南部的一所自由学校把恢复古典作为自己的使命,重点开展三门学科——文法、逻辑和修辞学的教学;有专门为特殊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他们一般由学生家长牵头,帮助有严重学习障碍和自闭症的孩子学习就业技能,诸如园艺和动物饲养等;有的学校本身就是由大学牵头建立的,专注于某一门学科,侧重11~19岁孩子的学术课程,重点围绕着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和音乐来开展。由大学来设定更高的期望标准,也可以看出英国意图在教育上有所突破,依托国王伦敦学院建立的自由学校就专注于数学潜能的开发,只要能表现出数学天赋和特长就可能会成为该校的招生对象。也有类似由体育冠军和欧洲杯奖杯获得者牵头建立的学校,他们本身的经验就比较丰富,可以为学校引进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为一些具有体育潜能的孩子创造一些机会。类似灯塔自由学校就是由基金会创办的,致力于为13~16岁的年轻人提供侧重于足球的训练,发挥足球和运动的力量。正是因为办学特色,自由学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教育部2014年对109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申请入学人数与实际招生名额接近3∶1。

自由学校不仅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特殊需求提供教育环境,而且注重行为举止的修养。教育巡视局为某个自由学校对学生行为的培养感到赞叹,该校具有坚定的价值观和原则——待人诚恳、尊敬他人、奋进向上。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人生职业规划,学生在社会、道德、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教育表现尤为突出,学校的管理层不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创新,其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学术层面。课堂内外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井然有序。学生家长也认为孩子“发自内心的高兴,各方面都得到改进并热爱学校”。一所自由学校就因为在素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国家素质教育奖。

英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又注重传统的国家,自由曾经为这个国家的辉煌迸发过无穷的动力。绝大多数“自由学校”的探索是值得提倡的,赋予学校自由就是希望能够创新,进行个性化教学,在强有力的领导下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但也有一些学校或者被政府关闭或者自动关闭,有的本身学校管理差,一些学校管理者无法胜任职务,师资水平不高甚至存在很大欠缺,招生不足,甚至个别学校产生欺诈行为,出现这些问题也使政府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最为突出的是在Suffolk有4所自由学校被批准建立,可以满足10600名学生学习,却仅仅有37名申请者。也有学校还没有建立就关闭,政府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这也为教育界人士所诟病。过度的放权和自由不仅引起对教学质量标准降低的忧虑,也导致各种势力膨胀,除了一些运营不太好的私立学校也借这一政策请求改装成为自由学校外,也有一些宗教极端势力趁机向教育领域渗透,对自由加以滥用,试图扩大自己教义的宣传,比如有的宗教主张宣传上帝造人,显然这与近年来英国的科学课程根本不吻合,也遭到了政府的明确反对。即使是在现代,英国的主流学校还是把宗教课程列入全国教学大纲的。比如在德比的一所自由学校就提出“如果当教师按照课程大纲要求传递的教学完全有悖于伊斯兰,伊斯兰研究的负责人会知会相关教师并提出相应建议”。顯然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倡导和谐、和平共处的价值观依然是非常重要的。endprint

四、英国“自由学校”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在基础教育上同样也存在着与英国类似的问题。一是在基础教育能够满足普遍性的前提下,催生了能够上学到上好学的需求,这实际上产生了这种需求该不该满足、能不能满足以及如何满足或不满足的问题。二是尽管我国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升学率的指挥棒成为束缚教育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难以办出特色。三是面对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该如何调整改变教育政策,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首先要满足公平,其次才是效率,英国之所以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不同家庭背景之间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英国的教育在一定时期也存在由慈善事业和私人、教会等兴办的历史,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师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促使政府在不放弃责任的情况下全面推广带有市场化的自治模式,究竟这种模式能否带来整体人才培养、教学水平等的提高还有待于观察。我们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些国家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透过英国“自由学校”的探索与改革还可以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某些启示。其一,在教育唯升学率的前提下实际上也会使学生应有的创新创造能力遭到抹杀,因此,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革教育评价制度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大学招生制度不进行相应改革,基礎教育阶段的改革也会雷声大雨点小,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二,近年来在发达地区和经济富裕城市,民营学校的建立、发展、运营与英国的“自由学校”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国民营学校在公立学校占据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还难以发挥推动教育变革进行创新的作用,这些学校由于自身的资金来源性质还难以承担公共服务职能,除了内部管理体制之外,很多方面在公立学校体系还有很大的依附性。其三,创新人才模式是教育变革的永恒主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如何创新、怎样创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们是人口大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不能真正为每个人的成才提供适合的环境,把每个人的潜力和才智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http://www.educationengland.org.uk/documents/pdfs/2016-white-paper.pdf

[2]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free-schools-applic-ations-and-places

[3]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2/aug/13/olympics-2012-gb-medallists-private-schooling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2/jul/09/free-sch-ools-academies-opposition

[5]http://www.newsandstar.co.uk/news/national/article/Theresa-May-New-grammar-schools-will-end-selection-by-postcode-and-wealth-8fe756dc-ef25-49f3-816b-f718dc7b9b9d-ds

[6] http://researchbriefings.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ummary/SN07033

[作者:张俊勇(1969-),男,河北南宫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博士;张玉梅(1971-),女,河北隆化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责创新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