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柱伟+张艳丽
摘 要 目前国内学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必然学得好。而我们的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学得有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称之为“有效”。所以本文首先对教师视角研究进行理性审思,从关心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理论出发,探讨从“学”的角度研究的意义;然后从明确课堂角色定位,开放教学过程、实现有效引领和超越“评”、实现“价”的构建等三个方面建构有效性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师教 学生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追寻的最基本目标。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随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学生参与的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所以对于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被称作为有效教学,学生拥有最终的发言权。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所有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这里所有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并不是指所有学生都获得同等的发展,所有学生指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班级所有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学生有所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一、对教师视角研究的理性审思
1.从出发点与归宿点上看
早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针对教师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以教师为出发点,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进行研究,探寻教师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研究最终以教师的教为归宿点,研究成果通过提出各种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现在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多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关注教师,同时也兼顾到对学生学习问题的关注,但最终归宿点还是回到教師教的层面,探讨教师的有效教学的各种策略。像朱德全等人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一文中认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出发,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教学激情和形成特定的教学风格[1]。这样研究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归到教师角度,探讨教师的有效教学。并不是说从教师视角研究只有弊端,从教师的视角切入,在研究的过程中能有效洞察教师日常教学的各种问题,针对课堂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出教师如何通过设计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发挥好教学评价等等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样虽然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但在操作中以教师为落脚点就有可能超出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域限,走向教师课堂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兼顾,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而课堂教学是教和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
随着学生主体性研究的逐渐突出,学者们越来越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发展。这就呼吁我们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什么,他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发展。同时在归宿点上,研究学生是如何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吸收,是否在课堂中实现了发展,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得到发展等等,让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落到学生上,让学生自己评价在课堂中是否学有所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从研究的内容上看
从教师视角出发的研究,更多的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由教师来操作的,虽然我们也强调学生参与课程编制、教学设计等活动,但现实中学生的权利要么是被剥夺,要么是他们根本没有参与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参与,可见学生在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无可厚非,从教师教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其成果能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指导,将知识与过程的安排尽量合理化、最优化,实现课堂中教师“教”得有效。但这样的课堂很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就是教师对课堂的严格控制。
教师完整地呈现知识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师所学的知识,因为不同学生对教师编码的知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呈现的很多知识也不一定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学得有效应是所有学生和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发展。作为一群有着主动性的群体,他们能在协商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积极性的最大发挥,在评价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如何学得有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种诉求。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从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抛弃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而是对这些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得有效。
二、学生视角——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必然诉求
学生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中心,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一直呼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1.诺丁斯关心理论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有教师的课堂。学生正处在认知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免走很多弯路。在教师的指导方面,美国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曾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系统地建构了她的教育关心理论,并于2002年明确地列出了关心行为的公式,表示为:①A关心B;②A发出与①相符的行为;③B承认A关心B。所以教育一定是双方的,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反应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保证学生的积极反应,不仅需要教师有效地教,更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认同,并给予积极反应。教师所教的更多的是代表教师对知识理解传达出来的一些符号,外在的灌输其短期的教学效果可能明显,当学生面对即将进行的考试,迫于压力他们会将这些信息放在短时记忆中,一旦这种压力消失,部分知识也将消失。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保证教师愿意去教学生,对所教的知识有着充分的组织和建构,学生也愿意去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要求。endprint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起来的,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新的知识经验。所以建构主义就特别强调让学生个体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同时也强调在知识获得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我们就可以看出,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个命题必须是指定的理解。由于不同的个体原有的认知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意义建构基础上的,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冲突,不过目前课堂的最终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以学生自己的妥协告终。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要消除这种无效和低效,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发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最终构筑高效的学习课堂。
3.学生主体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活动,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学生的学习活动[4]。因此,“学”的实质、核心是自主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的涵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主张,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人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完全为与学习有关的决策及决策的实施负责的一种学习情境。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即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主动作出选择、控制或调节时,其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充分的自主学习应具备如下特征:(1)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2)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3)学习方法由自己选择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4)学习时间由自己计划和管理;(5)对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监控;(6)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自我强化;(7)能够主动组织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5]。
在自主学习的理论中,特别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等等。所以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学。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明确课堂角色定位
在课堂中,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要实现学生有效地学就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中,教师只能充当引领者的角色。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有效的信息呈现出来,在呈现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尽量让每位学生对所呈现的信息都有所启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社会默认将学生的权利让给了教师,而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也对这种赋予的权利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享有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知识,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自己在课堂中的有效发展。
2.开放教学过程,实现有效引领
目前,对课程教学的研究已由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课堂教学也应将教学过程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接纳知识、内化知识。所以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己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让每个知识都是一种意义建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容纳各种观点的碰撞,让学生在观念的交锋中实现对意义的重新建构。杜郎口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杜郎口中学取消了全部教室讲台,没有了老师的高高在上,老师和同学们站在同一地平面上,老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6]。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无所拘束、畅所欲言、倾吐心声,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向老师挑战。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一点,观念的碰撞不是随意的碰撞,一定要保证有核心价值的引领,保证观念的正确性与指引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给“教”与“学”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所有人都朝着这个目标在发展,任何游离于这个目标之外的所有教学都是无效的。观念的碰撞也不是无序的碰撞,毕竟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所以如何保证学生学得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学生也应有高度的自主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合理利用时间,实现课堂中自我学习的有效引领。
3.超越“评”,实现“价”的构建
课堂中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價,两者缺一不可。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有教师的课堂,只有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才会实现完全的有效。杨启亮老师指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追求,必须弄清楚真实有效和虚假有效。真实有效是指实现教学的实在价值,虚假有效是指实现教学的符号价值”,“关注评价如何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评价如何指挥教学”。为了评价而进行的教学,就会关注教学如何应对已有的评价,逐渐走向了分数导向的路线,执迷于对教学符号价值的追求。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不应该只针对问题而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接近标准答案,更要关注价值的引领,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激励、促进等功能,实现教学的实在价值。
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自主学习也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评,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渐培养学生自评的能力。逐渐将课堂的各种评价权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实施有效评价。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自评中应克服学生简单机械地对问题结果对错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反思评价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德全,张佳琼,桂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间研究[J].教育研究,2010(10).
[2] Noddings,Nel.Startingat Home:Caring and Social Polic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2002.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余文森.自主学习的真谛是什么[J].人民教育,2002(11).
[5] 杜秀芳,侯春悦.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状况[J].当代教育科学,2007(15).
[作者:金柱伟(1989-),男,安徽合肥人,亳州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张艳丽(1988-),女,安徽阜阳人,亳州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