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进修学校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发展和新课程师资培训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一元”统治的理念,教师进修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着管理职能不清、培训规划缺失、需求分析不准、培训能力不足等发展困境。为了突破当前发展瓶颈,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教师进修学校需要明确发展方向、更新服务观念、加强多元治理、提升教师素质。
关键词 教师进修学校 发展问题 改革路径
1953年,我国开始创建教师进修学校,此后陆陆续续地经历了改革、调整、重组等发展阶段。上个世纪70年代,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以及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学历补偿教育后,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进修学校处于国家“高度统治”之下,在实现国家要求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区域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作为地方的教育师资培训单位,教师进修学校却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其功能定位越来越不清晰,业务素质不断下降,在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中的地位逐渐地呈现边缘化。事实上,有很多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不是被直接撤销,就是被其他的教育单位兼并,有的虽然依然存在但是早已名存实亡。难道教师进修学校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回顾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特点,重新审视其价值地位和时代内涵,尝试通过合理的途径走出当前的困境。
一、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并且开启了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与此同时,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性质开始发生了转变。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换、教育问题的变化都对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研训一体”成为了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的任务和目标。方向的转变必然带来策略的调整,以“研训一体”为发展方向的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在工作职能和定位上向教师教育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科研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及教育政策咨询等方面侧重。从2001年开始,国家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章程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譬如“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地方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建设地方教师培训机构的原则要求”等等。同时,“实现教师进修学校与区域相关机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方向。鉴于此,教师进修学校准确把握内涵,调整发展方向和路径,针对教师发展实际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策略。其中,具体的实践方式主要有:依靠网络资源,开展全员培训;针对具体需求,开展跟岗学习;深化理论引领,开展专题汇报;面对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讨;实现教研结合,开展教学科研;等等。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承担着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过去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一个基层机构,现在成为新的教师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1]。
二、教师进修学校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进修学校从成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国家管理统治的气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教育发展的断层和不均衡性,导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为了改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水平偏低及教师学历水平不达标的现状,国家决定通过创设教师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90年代以后,国家基本上改变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偏低的狀况,学历补偿教育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接着,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任务由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上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的师资培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教育的层次和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原来的定位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职能定位不清晰、需求分析不准确、规划制定不到位、培训能力不足等四个方面。
1.管理职能不清
教师进修学校一般都是属于县一级的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其从事的教育活动也是经过县级教育部门的批准才能开展的。一般情况下,县级教育部门的主要机构就是教育局,教育局内下设教研室或者教科所,其建立的初衷都是为了对地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进行具体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从办学实体的角度上来说,教师进修学校属于有固定的场所和人员的培训机构,应该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办学自主权。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培训活动中,教师进修学校并没有自身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其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及培训经费等都是受到地区教育局的直接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和教科所就逐渐成为了教师进修学校的上位管理部门,而教师进修学校就变成了下位的具体实践单位,三者之间的职能定位变得日益混乱。教师进修学校在具体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受到教育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制约,使得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其中,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譬如,我国部分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其教师人员的调配统一接受县区教育局的安排,当教育局的下属机构教研室或者教科所人员不够时,直接从教师进修学校调用具有正式编制的教育人员,这就造成了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的流失;有的地区将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直接调到辖区内下属的具体学校,让他们由原来的教师培训工作转为教书育人的工作;有的地方将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合并,借此来提升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相对的,教师进修学院的功能就逐渐消退了;还有部分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不仅承担教师培训的工作,还承担着农民工培训、中师课程、学校教师等多重身份和角色,导致培训的教师身心疲惫,教师进修学校的功能逐渐弱化[2]。endprint
2.培训规划缺失
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管理、教学、科研、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要想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一个系统的培训规划。然而,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教师进修学校根本就没有制定培训规划的机会和权利。作为地方教育局的下属单位,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均须听从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一般情况下,教育局会给教师进修学校指定培训项目,这些项目通常都是仓促拟定的草案或者政府意见的传达,基本上没有正规的论证程序。培训项目的制定没有计划性,培训主题之间也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常常今天是新课程改革,明天就跨越到了信息技术,教师很难通过这些培训获得系统的知识。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教师进修学校普遍缺乏培训规划,只是单纯依据上级教育部门的培训通知,临时组织教师和课程安排,其培训内容基本是由培训教师来定,很少会考虑到参加培训教师的需求和困惑。由于教师进修学校缺乏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规划,导致培训方向不明确、培训内容不科学、培训流程不规范、培训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仅仅沦为国家教师培训任务的一种“仪式”,照本宣科或者老调重弹,只要完成大纲要求的指定任务即可。
3.需求分析不准
教师和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不同,不是为了生产制造,而是为了传递知识、技能和智慧。开展教师培训,主要是将先进的、优秀的教育智慧传递给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进修学校是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载体,培训教师要想让培训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明白受训者的真实需求,只有了解了受训者的真实需求,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如果培训教师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用长篇大论来代替实践分析,脱离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忽视了受训教师的真实需求,也阻碍了他们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路径。有学者指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每一次培训,其培训内容都必须是源于接受培训教师的真实需求,只有培训具有针对性,参加培训的教师才会从中受益,一切盲目的培训都是没有价值的。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培训才会切合受训者的需求,并且使其从中受益。然而,在实际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多是基于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指示,缺乏主动投入的意愿,没有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研,开展的培训活动也只能是敷衍了事。其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不外乎两个方面: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背景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培训心理和培训需求,唯有在需求调研基础上开展的教师培训,才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3]。
4.培训能力不足
在教师进修学校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承担着——培训教师。只有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承担起教师培训的工作。但是,一些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现状表明,部分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专业能力并不突出。事实上,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训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渊博的教育教学知识及其他学科性知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经验,娴熟的教师培训技能,这几个方面的条件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承担起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任。教育部明文规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但是,实际情况中,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多是直接从事培训工作,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市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较少,几乎没有出版过含金量较高的教育专著或者发表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4]。
三、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改革路径
尽管教师进修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或者困境,但是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明确发展方向、更新服务观念、明确主体职能、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进修学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明确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教师进修学校圆满地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但是,在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教师进修学校逐渐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重新定位其發展目标和方向,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对教师进修学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其发展方向和目标。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学校的发展改革。因此,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明确教师进修学校中培训者的身份定位,转变自身原始职能,向研修者的身份靠拢。教师进修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其职能也决定了内部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具有持续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的教师支持服务系统。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从基本的研修培训工作人员成长为教育领域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者,不断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内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5]。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要能够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关注国家课程变化,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区域内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科指导,促进区域内整体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教师进修学校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把自身打造成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才能在不断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始终如一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服务区域的教育发展。
2.更新服务观念
教师进修学校实质上是在县级区域内承担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一个业务机构,也是国家法定的区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专业培训单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体的存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或者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社会机构也不例外。教师进修学校作为一种承担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促进的社会机构,其基本价值就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承担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社会职能。近些年来,国家的课程教学改革日益波澜壮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轰轰烈烈地展开。在课程改革中,学生培养的理念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对长期从事繁忙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讲既是发展的机遇又是发展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增强自身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了解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困境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内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到工作开展切实有效。有鉴于此,教师进修学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师培训工作的被动局面,深入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明确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疑难和问题,采用课堂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微格教学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途径,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唯有如此,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工作才能真正立足于基础教育的课程实践,奠定其师资培训中心的重要地位[6]。endprint
3.明确主体职能
多元主体的存在是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和权利,保证工作的开展处于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然而,多元主体并存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各主体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相互推脱和逃避的现象。教师进修学校在现实中的状况是,上有政府和教育局管理,下有中小学校接洽,因此,在多元复杂的治理环境中,必须明确自身的主体职能。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学会分权和放权,明确不同主体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在保障培训项目的价值意义、标准体系、经费支持等基础上,给予教师进修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确保政府部门的行为“高效”、“有为”、“有限”。其次,教师进修学校也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制定并完善教师培训计划体制,包括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人员的选择、培训方式的应用、培训结果的评价等等方面,全方位多途径力求培训效果最大化。再次,对于中小学校教师来讲,要根据自身需要实事求是地去选择参加教师培训活动,要把参加教师培训作为一件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和成长的大事,而不是一次工作之外的负累或者休闲娱乐的机会。学校也要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时认真选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培训的主题和课程,选择富有潜力或者急需培训提高的人员去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确保其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4.提升教师素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其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进修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必须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第一,让进修学校的老师“走出去”。教育者必须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教师培训的工作者更应如此。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只有“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到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参加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去优质学校参观考察等等,才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改变自身落后的培训规划和方式。第二,让优秀的教师“走进来”。主要是邀请领域内的一些优秀专家教授、中小学特级或者骨干教师等到教师进修学校对培训教师开展培训,用先进的理念和培训方式武装他们。或者是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聘请这些优秀的专家教师参与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堂中,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培训任务,从而提高教师进修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第三,加强培训教师间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培训要具有计划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对中小学的教师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因此,进修学校的教师也要时常聚在一起,开展研修教材、课题研讨、教改观摩等等活动,真正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培训行为。第四,提高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近些年来,教师不仅要能够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才能,还需要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修学校也已经开始超越单纯的继续教育服务,向着“教研训一体化”的方向发展[7]。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书育人,还要明白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教师进修学校唯有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引领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飞,田奇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历史模式溯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 马永全.“治理”视域下“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路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2).
[3] 高江海.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弱化与重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
[4] 李则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5(2).
[5] 刘洪清.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队伍专业化提升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6(18).
[6] 刘书.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思路的转变和更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
[7] 邵兴江,吴华.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问题与改革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作者:刘晓静(1979-),女,湖南湘潭縣人,大学本科,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