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依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如同一座等待探访的秘密花园,以其浓郁的幻想色彩、自由的游戏精神、诗意美好的境界深受孩子们喜爱。“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作为教者,该如何深入解读童话,又该如何带领孩子们擦亮童话的光芒?这是一条艰辛但充满幸福的路。
一、聚焦内容,揭开童话神秘的面纱
童话是远离现实的虚构故事,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童话具备哪些特点呢?
1.鲜明的人物。童话里的人物性格具有“扁平化”特征,好即是好,坏即是坏,孩子们一眼就能辨别。这样的人物设定,符合儿童的认知,能让孩子更快地融入故事中去,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比如《小木偶的故事》里的小木偶天真可爱,小红狐世故狡猾;《渔夫的故事》里魔鬼是邪恶的象征,渔夫是智慧的代表。
2.曲折的情节。童话情节曲折离奇,强烈的冲突时有发生,总是将读者的心紧紧地揪着。读童话故事,就像开启一段新奇的冒险。在《金色的脚印》里,“小狐狸被捉———狐狸父母施救失败———小狐狸被送人———正太郎跌入山谷”,短短的篇幅里,险象环生。每一次都是在节骨眼上发生转变,使得故事充满了戏剧的张力。
3.神奇的瞬间。河合隼雄在《童话心理学》中写道:“瞬间便是神灵。童话里有许多决定性的瞬間。”在教材里的童话故事里,也可窥见许多这样的瞬间。比如《幸福是什么》中智慧女神的两次突然降临;《小木偶的故事》里小女巫用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轻轻点一下,小木偶就有了所有的表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点燃火柴的瞬间看见的美好景象。这些瞬间看起来不可思议,却是童话里最神奇、最关键的存在。它们让故事拥有了非凡的魔力。
4.清晰的主题。童话故事在鲜亮的底色中凸显着清晰的主题,饱含真、善、美的力量。这些主题有的在文末点明,有的在文中体现,孩子在故事中找到快乐,心灵得到净化。《小鹿的玫瑰花》让看不见的美被看见,《七颗钻石》里充满了作者博爱的情怀,《金色的脚印》引发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二、关注表达,发现童话编织的脉络
童话编织的脉络,即作者在写作时所采用的特殊的组织方式。这些巧妙的编织,如同连接故事的藤蔓,伸展到情节的内里,成为讲述的经脉,使故事的各个部分紧密相连。教师将之进行提炼、归纳,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同一类文章或同一种语言现象,并在今后的创作中迁移运用。
1.开头结局,亘古不变的基调。“很久很久以前……”听到这个词语,孩子们就该坐直身子了。因为,精彩的故事开始了。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却能使读者在遥远、充满距离的叙述基调中获得神秘的认同感。
故事的结局总是大团圆:恶势力被打败,内心的障碍被克服,人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比如:魔鬼被装入瓶中,永远留在了海里;狐狸一家团聚了,回到了密林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这样的结局使儿童得以从非现实中回到幸福的现实,他们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经历了同样的挑战与跨越,获得了最终的心理满足。
2.环境描写,铺陈故事的底色。童话里的环境描写大多简洁明了,但却在寥寥数语中,铺陈出了故事的底色。《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场写道:“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冷、雪、黑三个因素叠加,那是一种怎样的冷,怎样的暗?故事悲伤、凄凉的叙述基调由此展开。《金色的脚印》末尾写道:“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耀眼、朝阳、金色,一改故事之前的沉郁,变成了温暖、和谐的画面,与圆满的大结局相呼应。
3.表现手法,闪闪发光的存在。童话有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反复、对比等,它们让故事变得深刻、有力、含蓄,成为值得反复品读的、闪闪发光的存在。
想象。如果童话里没有了想象,就会像花园里没有了鲜花、池塘里没有了水珠一样乏味。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看见雨点儿会说话,小蝌蚪在找妈妈,小鹿在种玫瑰花;我们听见小木偶快乐的笑声,和风娃娃一起飞到各处,去到巨人的花园里游玩……夸张的想象,让寻常变得奇妙,让做不了的事情被完成。
反复。童话叙事往往采用“3”的反复结构,但这种反复不是重复,每一次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七颗钻石》中水罐发生的一次次神奇的变化,每一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递增,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去年的树》里的三次对话,焦虑、心痛之情在鸟儿反复的追问里越来越强烈。
对比。童话将对立的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可以在强化中凸显人与物,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巨人的花园》中,一边是纯真、善良、热情的孩子,一边是冰冷、冷酷、自私的巨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大”与“小”、“明”与“暗”的对比处处皆是,呈现出一个寒意重、温暖轻的世界。
象征。童话常通过变形的人物、夸张超现实的情节,反映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因此,童话常常带有象征特质。如《巨人的花园》里的围墙象征着封闭、阻隔、私有化,建起围墙即禁绝了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拆掉围墙实则也是巨人敞开了心扉;《七颗钻石》里水罐最后为什么一定要跳出钻石?一是钻石纯洁无瑕、珍贵稀缺,正像小女孩亮闪闪的心灵一般,没有杂质。二是钻石最后变成星座闪耀夜空,象征着作者最珍视的“爱与善”,如同天上的星星永远闪耀。
三、解密思想,寻源童话背后的芬芳
每一个伟大的作品背后,必然闪耀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凝聚的是一个时代的背景、作家积淀一生的品格。
1.时代的镜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孕育出的童话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托尔斯泰笔下的《七颗钻石》里,充满了托尔斯泰对俄国人民苦难现实的怜悯,寄予了他内心普世的人文关怀。而在两位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椋鸠十和新美南吉的作品中,我们读到的是纯真温暖的动物世界。日本作家笔下的狐狸充满了灵性,天真、聪颖,这与《小木偶的故事》里狡猾的小红狐的形象明显不同,体现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为什么日本作家都喜欢以狐狸作为主角呢?其实,这与日本的信仰是分不开的。稻荷信仰是日本民间最普遍的信仰。而日本的稻荷神是“狐”。在日本传说中,狐仙是五谷的守护神。狐的身上由此烙下了仙气和通人性的特点,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2.家庭的印记。除了文化背景的不同,家庭环境对作者性格的影响,在童话故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
周作人曾将安徒生与王尔德两人做比较:“王尔德的特点在于‘丰丽的辞藻和精练的机智,他的童话是‘诗人的,但不属于‘儿童的文学。而安徒生是‘诗人,又是一个‘永久的孩子,所以在文学的童话上是没有人能够及得上的。”追溯到他们的出生,我们或可发现不同的原因:安徒生出生在一个鞋匠家中,母亲是洗衣妇,幼年贫困的生活让安徒生对底层民众有着深切的同情。就算成名后坐在富贵明亮的房子里,他的眼中也总能看见世界上最暗的角落,写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优越的成长环境促成了他的贵族气息。所以,在《巨人的花园》里花园春天的景象、男孩的出现甚至原作中巨人的死亡,无一不透露出华丽、唯美的姿态。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