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洪铭的治校品格

2018-03-07 13:06徐孝冰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宁海县宁海治校

徐孝冰

一、高扬知行合一

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市的符洪铭,从小深受家乡杰出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影响。他对每一届高一新生介绍自己时,总有那么一句话:“我是余姚人,是王阳明先生家乡的人。”自1981年8月从宁波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他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及行动,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宁海教育这块土地上,收获了沉甸甸的教育果实,并成为一名真正的宁海教育人。

他认为,每个教育人的心中要拥有教育理想。要实现教育理想,必须将教育理想外化到教育实践中,务必保持着务实的工作作风;否则,最美好的教育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清谈误国,清谈也误教育。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系统工程,不允许半点虚假和矫情。不管在普通教师的教学岗位上,还是在校长的管理岗位上,他敢于担当,重在行动,以务实的教育行为无声地告诉学校师生这样一个道理:实干兴教育。

实干是其工作的写照。他同时任教高三生物、化学两门学科的时间长达10多年。他先后在宁海县长街高中、知恩中学、宁海中学三所学校任教并担任管理工作,以校为家。如此的知行合一,铸就了三所学校在不同时期的高考辉煌成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街高中,21世纪初的知恩中学,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进入重点高校。2004年他执掌浙江省宁海中学后,高考成绩继续进位于宁波市前列。

二、把脉教育本质

教育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学校是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这个方向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作为宁海县基础教育的领头羊,宁海中学是责无旁贷的,它对宁海县其他学校的教育起到引领作用。因此,符洪铭的治校品格中彰显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

宁海中学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1926年成立的宁海中学,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柔石、許杰等。中共宁海县第一个支部也诞生于此。符洪铭强调,一个学生要有用于国家和社会,其个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充盈着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这种积淀和自信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中国革命史的正确认识。从学校的教育实际出发,他时刻关注红色教育如何代代相传等问题,目的是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今天的教育环境是来之不易的。他坚持传承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成为宁海中学立德树人的一个响亮品牌。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必须与时代同步。符洪铭放眼当今世界,认识到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一个学校的正能量教育缺位了,这个教育是极其危险的。”作为宁海县符洪铭名校长工作室的首席导师,他对他的徒弟校长们一再强调了此点。90多年的宁海中学,优秀校友众多。这些校友也成为坚持正能量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不断邀请优秀校友走进宁海中学,以他们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启示年轻一代学子。

三、践履科学精神

符洪铭一直认为学生未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生是否有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既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服务于宁海县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也显现出他治校的又一个鲜明品格。

他常说,科学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要坚持教育规律的客观性,坚持真理;一切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坚决不做有违教育规律的事情;坚持教育创新,着力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创新要遵循教学规律,学生的学习创新同样也要符合规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相长。他以客观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导向,坚持教科研课题要有效对接教学实际。从教育改革红利要惠及宁海县百姓的落脚点出发,依据当前的新课改要求,他带领学校班子成员进一步完善了一整套符合宁海中学实际的教学流程,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宁海中学的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科学精神为该校师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宁海中学教师向宁波市名教师、领军和拔尖人才的冲击力度不断增强,浙江省特级教师的后备人选强势增多,学生向全国一流高校挺进的数量长期稳居在宁波市前列。

符洪铭在其治校的历程中,通过知行合一这个行动载体,将教育的本质属性深度融合到治校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科学精神的宁海县优秀学子。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海县宁海治校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日月星
吃粽子
自大的小蚂蚁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宁波市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