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2018-03-07 10:29汪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精准

汪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126)

1 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教育部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在新时期的两个工作重点。站在学生资助工作新的起点上,要特别注意统筹资助和育人两大主题,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2 形势分析

以西部某高校为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7%,各学院、各省份困难生占比差别较大,少数民族和农村生源学生占困难生比例高;困难生思想整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助金评定中存在“等靠要争抢”等思想误区,毕业生中存在助学贷款逾期现象,一部分学生励志精神不强、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在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困难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不输于其他同学,但上研、出国率明显低于均值,受制于经济条件,困难学生在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可见,当前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在困难学生基数大、群体构成复杂的背景下实现精准资助;二是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三是如何在困难学生基础差、自身可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提升综合素质。

针对这些问题,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就要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依托,统筹国家财政、学校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在精准认定的基础上,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应助尽助;牢牢把握“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资助工作中坚持育人导向,在育人过程中坚持资助创新,力求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脱贫能力,拓宽成才发展路径,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3 关于建立精准资助机制的思考

教育部明确,精准资助就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具体到操作层面,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覆盖,至少要建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精准认定和受助学生动态监测两套机制,抓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个环节。

3.1 精准识别

一是要提高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在大一新生入学前完成基本信息采集,并在入学后通过随机抽样、实地走访、民主监督等方法手段,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要提升信息加工的科学性,模型评价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科学建立困难测评量化模型,充分依靠“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测评,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精确定位困难学生实际需求。

3.2 精准帮扶

要提高资助资源配置的效益性,建立资助资源配置机制,根据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将有限的资助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困难学生。第一,绿色通道确保学生正常入学;第二,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第三,勤工助学帮助学生自我解困、自我脱贫,同时减轻接受施惠或还贷引起的心理压力;第四,各类奖助学金、代偿资金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投身国防、扎根基层;第五,各类困难补助解决突发性、临时性、特殊性的困难。

3.3 精准管理

在资助资金管理方面,要做到预算严格、收支精确;在资助项目管理方面,要做到设立科学、匹配精准;在资助过程管理方面,要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在受助学生管理方面,要做到建档立卡、一生一策。

4 关于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为了简单地提供经济帮扶,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长成才,和其他所有学生一样,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能够和伟大祖国、伟大时代一同成长进步。要在做好经济帮助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通过学业帮扶、教育关爱、心理援助、能力培养等工作举措,帮助学生克服家庭经济困难,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脱贫能力,塑造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拓宽成才发展路径,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在具体工作中,要紧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指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要强化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要加强励志教育,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进取;要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要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好品质。

5 关于统筹资助与育人工作的思考

5.1 统筹资金项目,加强资源配置,推动资助项目精准化

第一,多渠道奖学金共促,确保学生学研有依。推行全面素质模块化测评体系,按照“以理论课程成绩为基础,鼓励全面发展,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促进个性发展”的奖学金评定思路,多层次、多维度表彰奖励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第二,三类贷款方式协力,确保困难学生学宿无虑。加强银校合作,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这一解决学费问题的主渠道,同时,学校资金提供无息助学贷款,解决特困生生活费短缺问题;第三,多形式助学项目并举,确保困难学生衣食无忧。深入调查具体需求,认真研究群体差异,准确定位个体需求,科学丰富补助形式,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多形式助学项目并举的稳定支撑,分年级阶梯帮扶,分层次精准资助;第四,多途径宣传代偿补偿,发挥资助工作引导效用。细致做好基层就业和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树立典型,宣传榜样,教育引导更多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5.2 强化教育引导,瞄准能力提升,实现资助育人常态化

一是建设人文关爱平台,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和精神双脱困为目标,重点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项目;二是建设励志教育平台,打造“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励志成长优秀学生报告团等品牌活动;三是建设诚信教育平台,组织“阳光资助”政策普及系列活动,开展分层次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使“诚信守诺”转变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四是建设能力提升平台,开展“能力提升训练营”计划,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素质。

5.3 加大监督力度,严格制度约束,推进资助信息公开化

首先,坚持管理与实施相分离、评选与公示相分离、评定与发放相分离,确保资助工作全过程公开;其次,不断规范申请、评审和发放程序,严格执行奖助工作申请评定流程;再次,建立回访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投诉机制,全过程跟踪监督和掌握信息;最后,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审计监督学校资助工作,提升资助信息透明度,并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反思提高。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精准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选择困难症
精准扶贫二首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