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趋势下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策略

2018-03-07 20:22王美虹
文化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走出去一带

◎王美虹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一、世界贸易保护的新趋势

(一)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体

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数据,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救济的措施长期排名靠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国利益优先”的政治口号下,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步伐,成为金融危机后采取贸易保护的坚定者,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印度等一些新兴体国家也逐渐成为发起贸易保护的主体。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报告》的数据,2008年以来,印度、阿根廷等新兴国家实施贸易歧视措施在全世界排名居前三位。

(二)贸易保护领域逐渐扩大

从贸易保护的商品领域来看,贸易保护的领域逐渐从传统商品领域扩大至其他新兴领域。尤其是对那些有可能导致失业率增加风险的对外投资,采取更多的贸易管制措施。不过,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使世界经济和许多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形成合作与关联,贸易保护也较多地限制在关联度较小的产业。

(三)贸易保护的隐蔽性和多样化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并没有违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而是利用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的漏洞来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贸易保护。例如以卫生健康为由提高商品进入的技术标准、单方面设置技术壁垒、扩大知识产权涉及产业、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进入障碍等,都体现出“规则合理”帽子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

世界贸易保护新的变化,将对世界文化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是版权是文化产品交易价值的核心,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贸易保护,势必会阻碍世界文化贸易。二是全球文化产品生产还未形成较完善的合作体系,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紧密,更易于实施贸易保护。三是以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为由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在极大阻碍全球文化贸易的发展。近几年,美国以国家网络安全为借口,加强对互联网的管制,这充分体现美国的单边贸易主义思想。

二、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贸易保护抑制全球贸易和文化消费需求

就世界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依然会延续“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发展特征。201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3%,据预测,2018年美国的增长率可能会有所增长,达到3%左右[1]。虽然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平稳,但增长速度还是低于预期。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和欧盟等国的经济增长就没有那么乐观。欧洲经济仍存在诸多风险,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下滑,直接引起国民收入的下降,从而导致家庭消费支出降低。这对艺术收藏、奢侈品消费、出境旅游等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比较大的文化核心及相关产品的贸易将出现萎缩现象。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主要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在居民收入偏低的情况下,民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保护主义加大文化贸易的潜在风险

目前,以西方大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西方大国大力鼓吹“制造业回流”“本土化制造”口号,鼓励本国企业将资金和岗位回迁国内,严重打乱了全球商品价值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其二是西方大国通过一系列政策,人为提高贸易壁垒,导致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增速逐渐趋缓,经济全球化进程放慢。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他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限制尤为严重。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中资投资美国设限,并在世贸组织采取针对中国的行动等一系列行为都表明中国正面临逆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贸易不公平对待。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误会,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在倾销过剩产能,或者认为中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这对中国文化贸易和国际间合作交流带来影响,形成潜在风险。

(三)贸易保护主义易导致文化贸易环境恶化

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除了在经济上对文化贸易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之外,还会在观念、价值导向等方面对文化贸易产生间接影响[2]。贸易保护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当前逆全球化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进一步助长了排他性民族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给全球的社会稳定、国家对外往来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投资环境逐步恶化。后金融危机时期,逆全球化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也开始漫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给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出现偏差,致使中国企业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易于产生误会,抑制了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性,阻碍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和地区的文化贸易。

三、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策略

(一)建立多层次的贸易区域选择战略

美欧等发达国家是当前新贸易保主义浪潮主要操纵者和发起者,中国如果继续以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重点贸易对象国,势必会对中国文化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国有必要选择多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开发多层次的文化贸易区域,多广度地发展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第三层次文化贸易区域。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规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产品也可以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实现双边或多边贸易。积极发展以金砖国家和新兴体国家为主的第四层次文化贸易区域。随着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越来越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却越来越多,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前景也越来越好。因此,中国可以利用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不断拓展非洲和拉美地区作为文化贸易的第五层次区域。非洲和拉美地区还存在许多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需要重视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相反,中国应该多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往,援助这些国家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达到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3]。

(二)传播合作共赢的文化贸易观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贸易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更大的利益,需要树立和传播合作共赢的文化贸易观。尤其在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汹涌时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行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或者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实质行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对全球的经济文化交往带来积极作用,但因观念认识的不统一,“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对倡议的态度并不一定是积极认同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认为在历史上他们的经济、文化处于被动和附属的地位。因此,树立和传播合作共赢的文化贸易观念无疑是打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惑,推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关键所在[4]。

(三)创新文化企业合作机制和文化共享平台

完善的跨国文化企业合作机制是推动文化贸易的微观基础。例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现状、文化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形成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等多种文化贸易合作机制。这些文化贸易合作机制并不会取代或对抗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而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补充和完善,或者在现有的经济合作机制内增加文化贸易内容。跨国企业的文化合作机制与经济合作机制相比,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合作机制主要考虑企业利润,而文化合作机制除了要考虑文化企业利润之外,还有国家文化安全与合作问题。同时,文化企业合作机制体现在多方面,除了生产的分工与合作、商品交换等之外,还有更多的无形服务的合作。跨国文化企业合作机制形式除开展文艺展演、新闻出版、影视贸易、文物博览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之外,还可以拓展学校教育、文化旅游、学术交流、知识产权贸易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走出去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