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化生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2018-03-07 20:12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心一带一带一路

刘 政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生态的构建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生态构建的必要性

起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联通中西方贸易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是时代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全新的战略构想,其广受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相关部门在各主流媒体上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外延,提出要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文化、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目标[2],建立一个共享发展的新平台,实现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大融合。如何打造更为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沿线不同国家之间的有效沟通,将事关“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效果,因而,通过构建文化生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生态的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沿线各国在人文、资金、贸易、设施、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联通,同时也深化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3]:带动了许多国际组织一起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并同许多沿线国家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设立为沿线各国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平台,事关沿线国家民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项目逐步落地,各国民众在文化、旅游、商务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深入。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远远超出了各界的预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贸易、资金、设施、政策的互通,始终离不开民心的相通。[4]而民心相通的关键要做好人文领域的深入融合,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深入了解,加强不同国家民众之间对求同存异的认同。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来促进沿线国家民众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新型文化格局。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生态正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思,它借助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用一种新的视角来全面系统地观察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生态强调了文化与自然环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对其沿线各国全方位发展的内在影响。因而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生态构建是借用生态学的有关理论来研究沿线不同国家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渗透其中的各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生存发展智慧。[5]

二、构建文化生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

(一)文化生态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真正惠及沿线各国发展的关键要素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在于心相交。[6]要秉持真诚相待、互利互惠的理念,将中国梦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美好梦想有效对接,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构建起一座互通有无的心灵相通之桥,特别是能否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之间构建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以互通有无的网络平台化解地理界限分明的国家之间的实际距离,从而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的合作新模式。

古丝绸之路留给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促使中国与沿线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上建立起一种共担和共享的命运共同体,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组织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积极响应。但同时,国际上对中国所提出的倡议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歪解中国的战略,造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关系的疏远甚至紧张。纵观历史,“一带一路”沿线中一些国家在古代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势力影响下,“一带一路”倡议难免会引起一些国家的误解甚至对抗。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社会发展水平和程度各异,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个别国家与中国在一些边界或岛屿方面存在领土争端,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在一些境外力量的煽动下,容易引发一些局部的或小范围的冲突或对抗。

就中国来说,一些学者认为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分歧,将矛盾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在良性的互动中寻求共赢,将有利于争取相关国家的支持。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包容,才能形成多元文化交流相融的内在合力。中国与沿线各国秉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真诚相待、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发展。按照“三不”原则,即不干涉内政、不谋求主导权,不寻求势力范围,进行全方位的真诚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7]以全新视角下的文化生态构建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动力,可以有效回击中国威胁论给沿线国家带来的不利于彼此间共同发展的声音,有助于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更广泛地务实合作。

(二)通过文化生态建设做好人文交流,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

尽管贸易往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线和主要任务,但经贸往来并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部,我们要重视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内在关系,通过文化生态建设与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开展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互动,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重视民间的文化交往互动,加大沿线国家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增进各国人员的交流往来,通过文化生态的互联互通,争取获得沿线各国民众的大力支持,筑牢沿线各国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基础,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借助于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沿线各国民众彼此间深入地了解,在沿线不同区域内打造出各民族都可以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沿线不同民族间的人文交流作为促进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在国家间的交往中有其特殊的内在价值。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对沿线各国民族之间的人文交流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与公共外交相比,文化领域的互动更加多元化,对沿线各国间增进了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中,中国需要透过文化生态建设积极主动地加强同沿线国家间的交往,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度,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舆论环境。在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互动的同时,向沿线各国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而加强自身发展的软实力,透过文化互动,让沿线国家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面对困难,沿线各国同心协力、休戚与共、共度难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沿线国家一同发展,通过文化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各国专家和学者的智库,借助智库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忧虑,从而增强“一带一路”下沿线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

(三)文化生态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共建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都伴随着文化价值观的进步与转变。例如,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彻底否定并摧毁了中世纪的封建思想枷锁,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西方社会由此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更是一部生动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史,以民主、科学为旗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文化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相对于经济实力而言,文化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构建文化生态,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推动沿线各国的综合国力在各个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四)构建文化生态需借鉴历史经验,其有利于促进沿线不同地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曾经的丝绸之路在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之后,如今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恶化,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用一种全新的生态观来引导沿线各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造福各国民众。对此,可借鉴历史经验,融合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用文化的视角将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理念充分融合,走一条适合沿线各国发展的新路。文化的发展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自然环境差异带来的影响,人类社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也不是单纯的文化价值观的作用,而是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停地向前发展。我们用文化生态新理念来加强沿线不同国家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路融合,如同构建了一座联通文化与自然生态的桥梁。[8]

(五)构建文化生态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兼容

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延续软环境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文化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发展演变的,不同民族文化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因为其各民族文化所依托的外部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外部生态条件一旦有所变化,其文化就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消失。因而,生态环境是文化延续的外在必要条件,一旦生态环境有所变化,民族文化就会发生变化或消失。新的历史机遇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各民族文化都受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加强本国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加强不同民族间文化的深层次交流互动,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因此,应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体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可以看出,构建文化生态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并使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文化生态的对策及建议

(一)秉持务实合作的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务实合作的精神,激发沿线各国的创新活力,打通沿线各国的发展命脉,促进沿线国家的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自然要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各不相同,彼此间的互补性很强,因此,应深入开展合作交流,谋求共同发展的潜能巨大。沿线各国要抓住新的历史契机,构建互联互通网络,创建新型合作平台,开创多元发展模式,充分激发沿线各国的潜能,汇聚沿线各国的智慧,把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彼此间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大格局。

(二)秉承包容开放的胸怀,坚持利益共享的原则

包容开放是人类历史在丝绸之路上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是沿线各国谋求发展应秉持的态度。“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利益共享原则,为沿线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形成共享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沿线各国的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沿线各国的发展中去,将自身的发展经验毫无保留地与沿线各国共同分享,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沿线各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机制

文化发展是在交流互动中得以实现的,任何民族文化都无法孤立存在、独自发展。为了使自身的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必须使本民族的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充分汲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延续的养料,为自身的文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通过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构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机制,使本民族的文化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其自身文化得以传承。

(四)注重文化生态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由硬环境和软环境组成的,只注意硬环境(自然生态)而忽视软环境(文化生态),或只重视软环境(文化生态)而忽视硬环境(自然生态)都无助于文化的传承。其实在多数情况下,文化生态(软环境)与自然生态(硬环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不带人文烙印的自然生态,也没有绝对地脱离自然生态的文化环境,任何文化生态都是二者的融合,因此,在构建文化生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然生态的建设,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文化生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积极开发文化生态项目,增进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

沿线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民俗、特产、服装、文物古迹都是可以利用的文化生态资源。[9]将文化生态项目与民间交流活动相结合,使其成为促进沿线各国不同民族间深入了解的重要文化载体。如历史文物和自然风光等,发展文化生态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互动项目,将其推向旅游市场,积极开发文化生态产业,借此增进沿线各国的民心相通。

[1][2][6]梁红军.“一带一路”战略的民心相通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1):48-52.

[3]刘奇葆.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合作共赢[J].对外传播,2016,(10):4-6.

[4]车向前,郭继荣.跨文化外推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升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56.

[5]熊春林.论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2,(2):25-28.

[7]徐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生态支撑[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26-29.

[8]邓先瑞.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3-97.

[9]刘红叶,刘燕华.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3-36.

猜你喜欢
民心一带一带一路
党心民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迈腾DSG伤透民心——一汽-大众迈腾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