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吾周毛 斗拉加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24)
热贡唐卡在藏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期的吸收、发展、创新、继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体现藏传佛教艺术的 独特魅力。下面主要针对热贡唐卡艺术的内容、唐卡制作工序及其艺术价值进行分析与论述,对保护热贡唐卡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存在世界巅峰的藏民族,他们始终相信俗人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神灵是存在的,并信仰他们,他们最高的高僧大德和教派祖师等把各自修养时所见到的密乘教法中的众神绘制出来,那些绘制的图像被后代人所收藏和信奉供养,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唐卡这一独特的绘图文化。唐卡不仅是独特的艺术,它呈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民俗、生活习俗、认知现象等。藏族的绘画艺术最早出现于本教时期,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吐蕃王朝的第一代吐蕃王聂赤赞普到第三十二代吐蕃王松赞干布,在统治时期均以本教治其国政,本教的思想影响,产生了相应的本教美术。本教文化中有着很多宗教仪式,如煨桑、火供、糌粑制作的“朵玛”供品等,在众多仪式中,他们会画一些形似各类动物的图案,由此便酝酿出了最初的绘画艺术。直到佛教被藏民族所接纳,本教美术对佛教的审美观,尤其对藏传佛教造像的影响十分深远。
今天,唐卡这卷轴画形式的艺术画像从寺院和高僧大德广泛走进了藏民千家万户,遍及每一个角落。热贡这历史名城更是成为东部藏区绘画唐卡的摇篮之地、唐卡之乡。由于地区的认知过程与生活习惯、审美观等不同,藏区出现了五大画派:由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创始的钦则画派、勉拉·顿珠嘉措创始的曼唐画派、南喀扎西活佛创始的噶赤画派、雅堆·齐乌岗巴活佛创立的齐岗画派、还有尼泊尔画派等。热贡唐卡画派属于曼唐派的地域分支。呈现出热贡地区特色画风的热贡唐卡具有很多种特点,如从唐卡上色来看,热贡唐卡非常显眼,是色彩斑斓的,而拉萨唐卡是比较单一的色彩,不太用金汁绘制。热贡唐卡从材料上分为彩唐、金唐、黑唐、珍珠唐、红唐等,彩唐是最常见的彩绘唐卡,黑唐和红唐、金唐是由底色起名的,珍珠唐卡是用珍珠串起成线条完工的唐卡艺术。热贡唐卡常常会用黄金和金汁绘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色彩都很明亮,花纹是细腻精美的“唐卡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绘画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模式、规范要求以及内容、构图、色彩等,被历代高僧艺术家总结为各类绘画理论并提炼为画经以后,又通过藏族地区特殊的教育模式——寺院教育进行最重要的形式。”[1]因为唐卡涉及宗教内容,唐卡画师需要精通宗教理论,在唐卡绘制过程中,各类佛像的头部比例和身相比例有着严格的度量规定,各类佛像和菩萨的身姿、表情、衣饰、法器、手印等要根据佛经内容进行绘制。
绘制唐卡需要经过几个重要的制作工序,分别是净化、画布、研制绘画颜料、勾草图、上色、勾线、开眉眼、缝裱、开光加持等。画师们把每一次制作画像当作一个信徒修持供养的过程,所以他们画像前都会算定良辰吉日,诵经文,沐浴清洁个人卫生,虔诚点香膜拜。画像前进行净化仪式是为了严守清规戒律,保持心灵上的素净,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心愿传达在自己所绘制的唐卡上。
唐卡不仅在技艺上,在材料上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先对画布和颜料的选择就非常讲究,如果用上好的布料和颜料,唐卡的色泽历经百年也依旧鲜亮。画布一般选平展稍厚的白色棉布,但也不能太厚太硬,之后用一根粗钢针将裁好的画布绷在特制的木框上,固定之后,将会准备配胶,配胶时,先将胶浸泡在凉水中划开,之后倒入温水中,待冷却后加热,使胶水变得均匀光滑,然后涂在画布的两面,涂好胶的画布需要在阴处晾干,这样就可以上白底了,在干透的画布两面均匀地涂上温水泡制的白土汁,使布面细孔被填塞,表面变得平滑。画布完全阴干之后,画师们先用平滑的磨石磨画布,之后再用白瓷碗打磨画布,直到画布的纹理都看不见为止。之后画师们会在画布上打线,也就是勾勒底稿,这是绘制唐卡流程的基础,是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规则,将要绘制造像的尺寸、比例、位置做了相应安排。通过打线素描画出神、佛像的轮廓线,之后再用木炭条和铅笔画上佛像的轮廓和山水、行云、花草、鸟兽房屋等。神、佛像的绘制有严格的度量标准,作画时要严格按照《佛造像度量经》,画师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得很好。底稿完成之后,就进入上色环节,唐卡着色要按照之前的底稿构图进行上色。这环节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画师们按顺序先对面积较大的天空、静物、地面开始,然后是袈裟、衣冠、面部和肤色要到最后才上色。为使唐卡的着色有立体感,唐卡还要进行晕染,晕染可以使两种颜色的过渡自然流畅,赋予唐卡绘画中的事物真实的质感与立体感。晕染也是从面积大的天空和地面,之后是花和云朵、佛像袈裟等,依次进行。最后染肤色后,上色环节就已完成。为了使画像的轮廓更加清晰和图案更加明显美观,画师会给画像的轮廓进行勾线。勾线是唐卡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画师们用尖细的笔尖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饰,还有山石、树木云彩等佛像的周围环境。勾线后,唐卡基本样貌就确定了,这时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用金环节,它是绘制唐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如用金和水、胶等匀称协调,这样,勾金线色泽更亮丽。经过很多复杂又细致的工序之后,还有最后一个具有神圣意味的环节——开眼。这时,大多画师一般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诵经供佛,只为表示对佛的虔诚和感谢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发生意外事件阻止完成画像。开眼时,画师们又会轻轻地打个底稿,之后再开眼。这样画师的工作就完成了,这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像,对于信仰者来说,没有大师或活佛进行开光和在背面写上经咒,还不算完整。所以,画师和有缘者带唐卡到活佛前,让活佛念咒开光加持,这样一幅唐卡就正式完成了。
唐卡是藏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极具地域性的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每一角落的每一特殊文化和每一遗迹都有着一定历史过程和历史价值,它们的形成不可能是跳跃性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与理念。所以作为热贡的特殊艺术,唐卡必定会是历史的过程中承载着一定价值的一种文化现象。藏族的历史始终受宗教的影响,藏文化也是如此,因此唐卡艺术还有雕塑、堆绣、木刻等无一不涉及宗教内容。尤其是唐卡艺术,它所绘的内容涉及政教的历史,比如《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藏族唐卡巨作,它是图解藏民族的宗教、文化、艺术等融合的产物。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如历史:图解了藏民族所持的宇宙形成观点、人类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形成、吐蕃王朝、吐蕃王朝解体之后的历代藏王等的形象和业绩。宗教:各宗教学派的各类佛像和菩萨、坛城、护法神等。民间文化:藏医藏药、藏族天文历算、藏戏、神话传说、格萨尔等。它还描绘了藏族区域的各名山大川和著名寺庙等。英国的批评家罗斯金曾说过:“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部书。”罗斯金强调的是艺术本身作为历史证据的原始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来,唐卡不仅有着艺术性的美观,还成了“图像证史”的艺术之书。
“宗教的想象伴生和激发出艺术的想象,然后物态化为象征宗教崇拜的造型艺术。”[2]藏族原始宗教的宗教行为等形成了相对的画图技艺,之后宗教理论的完整性和高僧大德在修密乘时见到肉眼无法看见的众佛菩萨,在原有的画图技艺上绘制,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唐卡艺术。热贡唐卡不仅继承了传统性的绘画方式,还在历史的过程中将各画师创新纳入新的画风,融入别民族的风格。
唐卡的画风不同于其他艺术绘画,它独特的画风呈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还有民间风俗、宗教情感或宗教体验。在描绘对象上,虽然跟大多数绘画一样有着人物画和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但最大的不同点是唐卡中的描绘对象都是神圣化了的。在形制上,有壁画、泥塑、木雕、砖刻、石刻、堆绣等。在构图上,中国的传统画大多讲求经营,跨越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念而绘,比如风晴雨雪、四时朝暮等;西方从中世纪以前的宗教性画图到之后的用理性态度绘画,创作出每一幅物体的立体感。但唐卡的构图理念不同于中西理念,从出世到现在都不会以画家的情感而随意性地构图,它的构图等都是定制化的、不可混淆的,如《佛造像度量经》内制定的。
唐卡中描述的形象不是由画家根据实际生活体验和认识创造出来的,各佛像或菩萨的形象都是在佛经内用文字制定的,是由藏族审美观里最高级的美和人性化融合画出来的。如画家没能按规定之项而绘画,随意而作,有可能会变质或异化,这样的画作就称不上唐卡,也许只能称作藏式画图,这样的画图在全球统一化的影响下在藏族社会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理性和批判理念而创作的藏式图像和藏族传统的唐卡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藏式艺术。
总之,虽然热贡唐卡在绘制过程中不是自由性的,但传统的画风赋予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每一笔画、每一勾线,都是每一个藏族人的共同理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规律。
历史性的唐卡是神圣的,是不可经济化的,是由寺庙或个人、家庭崇拜供奉,不得他人触碰。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面走进了国际化,藏族也开始渐渐关注起经济发展,他们开始把文化经济化,带动藏地区的经济,改变经济落后的现象。唐卡也在新的时代里无法逃出文化经济化的命运。“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不管是发达的还是发展中的,都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每个国家都应该深刻自省,因为如果不做X光胸透,不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潜力,任何国家都不会有所发展。'”[3]不管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该学会借鉴历史辨析未来之路。热贡艺术是热贡地区所拥有的最好的资源,想要发展热贡地区,追随中国梦,就应该利用这些资源走进国际市场,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文化经济化时文化的精髓精神,模糊掉它的文化价值,它也就渐渐会失去经济价值,消失在历史中。
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装饰性融入画景,以写实手法与装饰性进行有效变通,使装饰从本质上,与绘画有机地相结合。在与藏传佛教绘画的面貌大相径庭的体式中,从内在审美中,实现藏族绘画的本质特征,大胆地将这种体式运用于宗教内容作品中。在现实题材中,这一与当代性不期而遇的新体式,就更加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4]由于世界信息化和统一化,世界各角落里的文化都相互冲击和相互融入。现代的热贡作为藏族的各类传统文化的聚集地,它的艺术跟传统的民间风俗吸引着更多的游客,信息化时代,艺术本身的包容性使其吸取了外来的技法和内容,实现了当代审美追求[5]。但它在工艺上,还是保持着原汁原味,不让其有的风格异化。改革开放以前,热贡艺术的教学都是以传统的师承教学和寺院教学模式,教学性质不是随意性的,是非常讲究的,它的模式虽然使文化艺术进展缓慢,但模式是客观地继承和延续祖辈风格,是单纯性的。而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教学过渡到现代教学方式,各学校内全面开放了美术教学,把传统的唐卡技艺和审美风格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结合了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这让热贡唐卡在当今时代中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效果。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因过度重视唐卡的审美价值而有忽略它文化价值的问题。唐卡不同于西方那样以画家的情绪和理念而绘制的艺术品,唐卡内容和构图是有规定性的,不可随意地搬弄新花招,如它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所改变,那它的文化价值也因之消失,所以,唐卡不仅要追求外在的审美,更应该注重内在的文化价值[6]。
论文通过概述热贡地方史,阐述了热贡艺术——唐卡绘制的重要工序,从它的文化价值重要性到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调查热贡唐卡的现状,结果表明,现代热贡唐卡走进国际,人们会忽略唐卡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过度重视它的外观审美,所以我们不仅要利用热贡艺术的丰厚资源,挖掘更多的发展地区经济之路,还要重视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实现完整的继承和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