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鸾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永安:366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是依托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现代教学载体,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学习环境。平台能集学习、互动交流、作业提交、资源浏览等于一体,对高校思政课具有独特的优势。
1.1.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资金、时间、地理位置和组织难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例如,国家红色教育基地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但因客观原因很难被传统的实践教学充分、有效利用。通过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VR技术,制作成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将抽象的实践教学转变为集声音、动画、视频3D于一体的教学资源,通过形象生动、立体化的方式充分进行教学展示。同时,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如国家政策、时政新闻、社会热点、教学实践基地介绍等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通过归纳整理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学生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学习效率。
1.1.2 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网络平台,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环节衔接有序,教学过程有机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离不开动员、实施和总结三个环节。在动员环节,学生通过查看平台中实践活动的背景资料、选项任务和要求以明确实践活动目标、意义;在实施活动环节,学生及时在平台上填写实践进展情况,落实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保障、监督管理;在成果总结环节,学生通过平台提交实践作业,实践成果汇报分享。因此,充分运用网络管理平台有利于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
1.1.3 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运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一是打破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平台的留言互动,师生之间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问题进行交流。同时,学生通过浏览师生互动记录,也可能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二是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公告,可以同时传递给所有需要的对象,轻松实现师生“一对多”指导。
1.2.1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可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管理的现代化。传统的学生实践成果考核一般都是通过实践项目完成后提交实践项目书进行考核,而单从实践项目书无法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情况,无法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考核。而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学生更新的实践任务表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平台追踪学生的社会实践。
1.2.2 实践材料无纸化管理与存档
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实践材料的提交、管理、查询。传统的实践教学纸质材料堆集于教研室,不利于资料的保存,管理和查询;而一些电子资料是学生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提交给教研室主任,资料在传输的过程中速度慢、易丢失、易破损,降低工作效率。依托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实践作业提交后,指导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对实践作业进行批改,教研室、教务处也可以轻松从平台上了解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很好地解决实践材料的管理。
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内部设置三种角色:指导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他们分别在平台中演绎自己的角色。基于网络环境支持实践教学,面向教务、教师和学生,提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较为完整的操作支持。一是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下载资料、浏览信息、上传作业,资源建设、在线交流等活动。同时,平台对学生实行实名管理,只有纳入相应实践教学项目学习的学生才能登入平台并完成相应的实践项目任务。二是指导教师可以发布实践项目的计划、实践教学公告和实践教学项目的指导材料;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提交的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审核和互动讨论;对学生实践项目给予成绩评定。三是教务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专人负责,平台的教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对指导教师管理、学生名单导入、平台动态的发布、成绩审核、成绩的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等。教务人员通过平台适时进行实践教学管理,保证在网络环境下实践教学与管理有效地结合。平台的教务管理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的严谨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正常运行。
基于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特性,网络资源包括学习内容及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视频、录像带、图片、相关论文、案例、VR仿真等等,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始前,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简介等栏目,可以初步了解本次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了解基地的建设背景和历史资料。这样,学生在外出调研、参观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另外,平台中设置的实践成果展示模块也充分发挥了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
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对于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教学监控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平台中自我学习、网上留言、师生互动交流、作业的提交与批改等模块师生互动留下的痕迹的分析与督导,实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的监控、督导和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改进。平台的建设不仅便于教研室、系部和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同时,也方便于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专家对高校办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评估,并发布办学质量评估报告,从而通过社会力量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
传统的纸质材料或零散收集的电子材料实践教学成果无法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长期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平台建设后,学生可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生优秀成果展示”栏目中浏览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这些宝贵的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具有三个基本功能:第一激励作用。产生于自己身边的同学、往届学长学姐中的实践成果,这种身边的榜样和示范的激励作用更大,能激励学生更认真对待实践教学,以端正积极的态度完成思政课实践并提交优秀的实践成果。第二,启发作用。学生优秀的实践成果展示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创新的思路。第三,宣传作用。通过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展示学生实践成果能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传统的实践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借助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打破师生交流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学校实践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同校外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互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应从教师主导向师生分享转换,教师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与管理,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实时有效的指导,通过实践平台提供的自我学习、网上留言、师生互动交流、作业的提交与批改等模块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指导都能在平台上得以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之间通过平台了解实践基地的背景资料,为外出实践做好知识储备;教师也可以以网络案例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平台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遵循“利用多方资源、利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时间”、“利于学生学习、利于教师指导、利于课程管理”的原则统筹规划,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细化组织与个人的职责。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指导老师、项目小组形成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团结协作的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在实践操作中,以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案为标准,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成绩评定、实践成果要求等统一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上的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的实践教学功能,要通过分工协作,整合教学资源, 构建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达到协同育人、优化过程管理的效果。
为更好地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学校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化建设,大力开发优秀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高校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地教育资源条件,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划分为“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考察、知识竞赛、青马微课”五大模块。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任务设置,减少了系统理论讲解,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明确,同时能以有限的时间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优秀的实践教学项目,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以参观考察模块为例,学院设置了“红色印记——永安市洪田马洪村的红军标语博物馆探访”、“抗战到底——永安抗战文化遗址探究”、“红色苏区——宁化革命老区参观”等等实践教学项目。
新媒体和自媒体迅速占领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现场体验式的信息获取方式仍然受大学生喜欢。可见,虚拟实践教学和现场体验式实践教学这两种实践教学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也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辅相成,应综合运用。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高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及实际能力,更加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针对性地去设计实践项目,以更好发挥思政理论教学延伸的需要,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立体式教学,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