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美术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美育

2018-03-07 19:23刘文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幼师美育民间

刘文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000)

美育是培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于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教育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把美育和体育、智育、德育并列纳入教育方针之中,还主张“美育从胎教开始”。在近年来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美育通过自身的诱发作用和感染力,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因此,美育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

作为幼儿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引导者——幼师,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两大任务,幼师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培养自身正确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是必要的责任。其次,幼师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可塑性强,崇高的审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幼儿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陈鹤琴先生针对幼儿音乐曾说过:“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授课的教材、内容,就连教法都不能逃出美国的范围。中国和美国文化背景、环境均不相等,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对中国未必合适。”而“本国好的实在不少,例如我国的乐器鼓、钹、钟、箫、磬、木鱼等没有一件不是好玩具,却从来没有人采用。”诚如陈先生所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灿若星辰,浩瀚如海的艺术,音乐如此,美术亦是如此。

1 运用民间美术进行美育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是美术文化之源,作为美术教育的最原始形态和最古老生发点,其审美特征、造型理念、色彩象征、人文关怀及创造精神,正是今天审美理念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在发生改变,对于传统的民间美术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尤其在教育中,不同等级的学校都开设了民间美术相关课程,由此来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民间美术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凝聚了先人的创造意识和艺术精神,为之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最简单的纸为例,在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被越来广泛的使用,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纸张进行剪纸艺术的创作,来美化生活。从唐朝的祭祀到明清的装饰,剪纸艺术愈来愈成熟,而这种艺术形式也为现代美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间美术具有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价值。民间美术的种类很多,纸艺、泥塑、结绳、竹刻等等不胜枚举,但这些艺术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材料普通,技法高超,用巧妙的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有更多的喜庆感觉。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许多地方看到民间美术的元素:包装图案、服装设计、家具装潢等等,可见其造型特点依旧符合国人的审美,是永不退败的潮流。

民间美术需要幼师专业的学生对其进行继承,从而提高自己艺术修养。民间美术需要保护、需要传承,幼师便是接力保护传承事业的第一棒。幼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直接影响了幼儿今后的行为和思想,利用自身的魅力,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民间美术的魅力,为幼儿树立优良的审美。因此,民间美术在幼师的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

2 运用民间美术进行美育的方法

情感体验式美育的重要方式,民间美术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方式。

2.1 从欣赏中切入美育

美育的第一个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由于专业特殊性,幼师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进行美术技能上的训练,而我们也不需要让其成为专业的画家,因此,通过欣赏民间美术达到其美育的效果,简单快捷。达·芬奇说:“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欣赏,是让学生体验作品本生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比如学生在欣赏剪纸的时候,会发现剪纸艺术中融入了许多的设计元素,颜色以红色为主,代表了喜庆,学生感受到的一种淳朴的热情洋溢。图案造型变化多样,有几何纹样、有自然物造型,有不规则图案,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就能知道:梅花和喜鹊图案代表了“喜上眉梢”,牡丹图案代表了“富贵”,蝙蝠纹样代表了“福”等等。从这些图案纹样的造型变化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今天的话来讲,每张剪纸作品的图案都在传递“正能量”。再比如我们常见的中国结,其造型多以对称图案为主,而“对称”暗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中庸思想在审美中即“对称和谐,阴阳调和”。由此,在幼师美术课堂中,教师完全可以将中国的如家思想融合到美育中,让学生触及课堂之外的知识,学科交叉教学,更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的功效不在于实用,而在于让人心情愉悦,思维开拓,心境旷远。在欣赏印染作品时,学生会被那些或而淡雅,或而浓烈的色调吸引,从中体会色彩带来的愉悦;在欣赏雕刻艺术作品时,秦汉画像石、画像砖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淳厚古朴的自然之气,明清木雕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巧夺天工的典雅之美。通过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造型皆源于创作者内心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没有功利的色彩,表现为一个“善”字。

2.2 从实践中融入美育

美育的培养除了情感的感悟之外,还需要有实践的体验,美育的第二个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师美术中,手工课程占有极大的比重,幼师需要学习手工提高专业能力,幼儿需要通过学习手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民间美术的形式让幼师教学可以通过实践融入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民间美术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个泥塑作品融合了质感、造型、图案、色彩、肌理等多用艺术语言。材质的选择决定了作品的基调,选用紫砂泥,那么作品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浓厚的人文气息;选用时下流行的彩泥,那么作品则带有现代感和亲和力。作品代表的含义需要我们去认真选择材料,不能因为追求创新而忽略了这些原始的内在审美。

造型上的制作则更为重要。方形茶壶和圆形茶壶具有不同的审美含义,以“天圆地方”的标准来讲,方代表“地”,圆代表“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含义进行造型设计,由此来了解中国古代对于图案造型和人文思想的结合。在造型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如结合现代设计审美,制作简约的陶泥作品,或者是结合西方设计,融入西方文化,形成新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眼见,拓展思路。“抽象”和“具象”的造型设计也是学生在进行制作练习时的设计方向,运用具象的造型设计,使作品具有观赏性,运用抽象造型进行设计,使作品更具新意,这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效的放之于实际作品中展现出来。

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同色彩将会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色彩的变化又与其色相、纯度、明度有关。“白底青花”给人的感觉意境悠远,仿佛若置身烟雨江南;“红花绿叶”给人的感觉质朴而浓烈,又似回到了乡村小镇的节日气氛中。

民间美术实践师幼师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亲身体验民间艺术之美,体验民间美术的“巧”。

2.3 从考察中注入美育

美育的第三个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苏州桃花坞年画曾以其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制作精美著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这种复杂繁琐却又精细的活儿,以至于桃花坞年画发展至今,唯有八十余岁房志达老先生还在坚守这门手艺。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只知民间美术这一概念,而不知其兴衰起伏的发展史,更不知在这些渐渐远去的文化的宝贵。还坚守这份手艺的人需要多大的执着与韧性,才多少的热爱与信仰,能够坚持至今,学生在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更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用他们的精神影响学生,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不是碌碌无为,漫不经心的学习,而是需要执着坚持的向上精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要被世俗所影响,不忘初心,即便是“寂寞沙洲冷”,也当“拣尽寒枝不肯栖”。

民间艺人大多具有“匠人精神”,这也正是社会所提倡和学生却缺乏的精神。考察民间美术,实际上也是在探访“匠人”们,让他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

3 民间美术对幼儿的美育

幼师美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幼儿美育,民间美术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泥塑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剪纸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民间玩具促进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民间美术活动,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保证。也让幼儿从小养成以国家为荣、以民族文化为傲的品质。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民间美术从古至今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一代又一代人在艺术审美、道德审美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时至今日,民间美术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必要。美育中鉴赏力、创造力都体现在民间美术的创作风格,文化内涵中,用千年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真善美”来影响、引导当今社会的“真善美”,正是民间美术和美育共同的功能。

[1]廖梅.民间美术的美育功能解读[J].艺术百家,2015(A2):235-236.

[2]朱凌博.浅谈幼师专业美术教育与美育[J].文学教育,2013(7):98-99.

[3]符艺.民间美术的美育价值及其校园释放[J].教育评论,2015(11):48-51.

[4]郭声健,谭兆红.美育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J].学前教育研究,2010(4):4.

[5]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6]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六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幼师美育民间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男幼师荒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美育教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