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瑛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早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便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笔者看来,在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诚实守信恰恰是最基础性的培育内容,因为立人处事是根本,同时也是直接对社会每个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不过,当下的现实不容乐观。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利用关系盛行,多元价值观、个人主体意识也增强。单以我们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群体来说,学术造假、诚信缺失、于人不友善、自私自利等现象非常显现。所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心理学视角探索诚信心理的建构机制,积极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此来提升大学生个人诚信观,已迫在眉睫。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包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均属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内容。本部分重点以四川地区几所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心理结构、自我行为表现等为例,以一种全局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多元文化、社会意识下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心理机制,并寻求重建诚信心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暂且抛开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国家未来建设等领域的泛性意义解读,单以大学生在校园内的自我角色为出发点。具体来看,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在现实中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暴露出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抄袭、旷课、经常迟到、考试作弊、拼凑实验报告。除此之外,上课时间玩手机更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在笔者看来,大学校园与中学校园有本质的区别,当每一个新生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后,尤其是从军训结束那一刻起,也就意味着大家重新进入到一个“小型社会”。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经济上便有了不端正的思想动机。譬如,笔者以所在学校的实际简单列举几种不良现象:(1)故意不在规定时间缴纳学费,对于助学贷款也故意拖延。(2)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困难,却向学校和辅导员提供虚假的贫困证明。为自己谋私利的同时,更多是损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3)吃喝玩乐,花费不节制,经常向家长索要各种费用。
众所周知,早从2012年开始,国内便进入到一个毕业高峰期,就业压力巨大。对于不少毕业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不断包装自己、推销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求职过程中无视信用意识,弄虚作假,伪造各种学历和考试证书,是非常不可取的。
网络是一个掺杂在真实社会环境下的虚拟空间。可以看到,任何人都可以就某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是在去年国家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之前,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再加上缺失有效的监督平台。故此,很多大学生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恶意发布和传播不良内容、虚假消息。借用一句比较俗的话,“XX不可怕,就怕XX有文化”。
对于90后,尤其是95后这一代人,绝大比例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得到了爸妈、长辈无尽的宠爱。当大家一同步入到一个新环境,一个小型社会的时候,同学间的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同学以及朋友之间的隔阂都会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方式来改善、消除。然而,现实中仍有很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做出让人痛心、痛恨的行为。再者就是言信的缺失,比如常见的一些现象,借人财物不还、答应别人的事不做等。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点。而大学生诚信缺失以及心理畸形价值观等现象,也基本能够反映出当下整个社会的状态。
第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淡化(客观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且一代又一代人均将诚信作为立人之本。此外,古人古训也时常警示和提醒着我们。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北宋周敦颐也讲到,“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而现今社会,尤其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否定态度。而在教育领域,更为严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一代人处于一个转型期,传统的优秀文化被抛弃,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相当程度上导致我们的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主观方面)。关于当下我们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普遍现象,前文中也较为详细指明分析过了。具体来看,一个人为人办事讲究诚信,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并得到大众的认可。俗话说得好,要想得到别人尊重,首要就是尊重人,即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在笔者看来,这本身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综合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和心理不成熟的行为表现的形成,相当程度上可归咎为其没有从思想高度上予以重视,做不到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久而久之,养成一种惰性、强烈的自我中心感。
根据杨艺馨、张大均得出的诚信心理应包括诚实无欺、正直守信、忠厚老实三个正性维度和钻营事故、阴险狡诈、虚伪寡信三个负性维度,在以往的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课程中,许多有过于理论性,教育形式刻板僵化,重说教轻说理,重传授轻启发,重德育轻心理,在这种局面下是很难真正唤醒和激发出学生参与到其中的有效度,教育教学效果较差。故此,本文以为,核心关键还是在于相关教育体制与保障措施的落实度不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需求,构建出积极的诚信心理机制。当然,在实际推进建设中,理所应当还是以一个核心点为基准,即立足于国家和中央大力倡导的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前沿内容为准。并以此作为主旋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变革教学及其实践组织模式,多管齐下,德育教育配合心理引导,积极加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育和诚信心理机制建设,有效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失信现状。
第一,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关于这一点,实际上前文中已经最先提及到,90后和95后的在校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一方面,很多都是独生家庭,从小养成了一种相对“自我”的性格;另一方面,直白一点来讲,大多都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一类学生。而很多校园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实际上很多并不是发生在大一学生身上,但却是一个过渡的过程。故此,从新生入校直到军训结束之后开始,即要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笔者以为,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校园氛围是分不开的。正因如此,需要强化校园规章制度的建设,落实制度的执行,搞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宣传,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严厉杜绝“姑息养奸”。虽然也可能会造成个别学生走极端情况,但对于大多数此类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心理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所出其中的大学生们今后的学业,还是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变革诚信教育形式。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展,基本还比较单一。譬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笔者以为,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并结合互联网多媒体平台、课外活动等,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一点是,确保考试测评的实效性。譬如,由以往单一的期末考试,变为阶段式测评,并全部纳入最终的学期成绩里面。在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品德考核,而不是简单的试卷答题模式。如此一来,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方能真正建立“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
[1]汤海涛.培养高职学生诚信品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6(15):120.
[2]李静娴.高职学生诚信档案及诚信就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创新[J].科学与财富,2015(32):195.
[3]简洁.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心理机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20-123.
[4]张艳君.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有关心理认知度的调查以及采取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6):49-50.
[5]范颖一.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8):101-102.
[6]严交笋.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人格的塑造[J].江西教育,2015(9):13-15.
[7]李新伟.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J].人民论坛,2016(8):153-155.
[8]徐蕾.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社科纵横,2016,31(4):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