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3-07 11:46:15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政治

谢 宝 利

(西安音乐学院 思政部,西安 71006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意识都必然是特定人群的意识,人是意识的主体,从而,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对艺术院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青年教师作为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研究其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探寻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路径,既是青年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需要,又是艺术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 号)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目前,关于综合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教育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研究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还不多见。本文试图针对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的界定

本文的青年教师,指的是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教学、科研、表演等工作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不包括英语、文学、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教师。

艺术院校青年教师的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求学经历、授课方式以及与学生的关系上,与普通高校教师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适应能力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和学生年龄相近、思路相通、心理相融,与学生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在授课方式上,艺术院校特有的“师徒式”小班授课,使得青年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对学生影响较大,而且在思想、行为和人格上对学生的影响也颇为明显,他们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教学态度、艺德师德、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三观”影响颇大,直接关系着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二)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解其内涵,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4思想政治教育绝非孤立地存在,它与个体的思想、心理、行为以及国家的政治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以青年教师开始。”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艺术院校的特定主体——青年教师所实施的教育,它是艺术院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该校青年教师形成符合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的实践活动。

二、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健康向上、阳光积极的态势。他们能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热爱教育事业,坚持履职奉献,理想信念坚定。然而,我们也发现,艺术院校个别青年教师身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实用,评判标准功利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3]在政治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艺术院校的个别青年教师认为,政治是艺术的反义词,对艺术来说,政治是一种干扰。如果政治的“触角”伸得过长,势必会限制个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抑制个体的艺术创作灵感。这种认识偏差导致个别青年教师排斥思想教育和政治生活,他们把专业进修、获得国际国家大奖、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看作是个人发展的评判标准和“硬道理”。可以说,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出现滑坡,入党积极性不高等,与这种错误认识有着必然的关系。

(二)艺术感觉敏锐,政治观念淡薄

艺术院校青年教师艺术天赋突出,艺术感觉敏锐,专业基础扎实,获奖较多。然而,与综合性大学的青年教师相比,艺术院校部分教师政治观念淡薄,缺乏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忽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屑一顾,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无缥缈、缺乏实效和可有可无的空中楼阁。有的教师“对意识形态的是非争议抱着不介入的态度,他们政治热情不高,认为讲政治是党派争执,追求政治进步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与己无关”[4]。为了了解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敏锐性以及师德师风等状况,笔者在陕西两所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中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调查结果表明,42.5%的教师表示从来不会主动去买相关政治的报纸,49.7%的教师表示只是偶尔会去买,只有7.8%的教师表示会经常、主动去买。关于闲暇上网会不会主动浏览时政网站,有61.6%的教师表示只是偶尔浏览,23.6%的教师坦言从不浏览,仅仅14.8%的教师表示经常会去浏览。关于“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态度”这一问题,有 29.9%的教师回答“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学的任务”。

(三)授艺理念明确,育人意识不强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念。本文的授艺理念指的是艺术专业教师在艺术教育教学中贯彻的理想追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艺术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授艺与育人的双重责任。在教书育人中,“传道”应该比“授业”和“解惑”更为重要。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青年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育人”,只做经师、不为人师,认为“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有的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无足轻重,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学是培养价值观、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地方。如果一个教师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就不能说这个教师是完全称职的。

(四)思想观念开放,师表形象欠佳

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但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别教师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膨胀,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意识弱化,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移,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等错误思想。主要表现在:工作自由散漫,不能以身示范;师表形象欠佳,着装夸张,言语粗俗,在校园内和学生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言行举止不符合教师的身份;校内教学消极冷淡、校外兼职积极热情,把学校教学视为副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给学生上小课和商业演出上。调查还发现,个别教师对专业好的学生和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区别对待,对于家庭境况不同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生活作风不够严谨,违背师道尊严,等等。这些现象虽然只是个别,但其所揭示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青年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路径,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是增强教育效果的前提。调查发现,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方法等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内容大同小异,缺乏自己的特色,无法适应艺术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没有体现出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的特点,这是导致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因素。邓小平一语中的:“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5]114笔者认为,在艺术院校,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质性效果,既要遵循普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又要具有作为艺术院校的特色,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势而动。

(一)在理论认识上,廓清政治和艺术的相互关系

青年教师政治思想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究其根源,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个别青年教师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6]732。这说明:第一,艺术与政治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们同根相连,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里的“根”,就是经济基础;第二,艺术和政治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政治引导、保障艺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艺术对政治产生反作用。这是艺术和政治关系的辩证法。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其艺术天才来支持一种道德理想和政治信仰,是其应该坚持的精神品质。[7]这点必须给青年教师讲清楚,这是矫正他们忽视、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认为政治是对艺术束缚等错误认识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艺术院校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教育青年教师,只有讲政治,才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发生偏差,才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

指导思想的正确性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多有出国的经历,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更直接和深入。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艺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表述,是指导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发展的理论指南。今天,对于祖国的文艺事业,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绷文艺建设上的“生态弦”。因为思想中的这根“弦”,是一切行动之箭的“发射点”。

(三)在教育目标上,践行“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规约作用,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发展方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和动力。[8]17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自身德行的持续提升和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既是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工作者,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工程师”,他们承担着“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他们“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9]因此,艺术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德艺双馨”这一目标,把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有机结合起来。

(四)在方法选择上,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空间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完成一定任务、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或者手段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连接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时提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0]这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引。新时代,高等艺术院校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空间。

1.榜样示范法

榜样是无声的教育。艺术院校应该重视榜样的宣传和示范,把德艺双馨的教师、名家作为榜样,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著名艺术家访谈、先进事迹报告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学习知名艺术家如常香玉、贠恩凤、冯建雪等为国家建设、为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人民性,践行为人民歌唱与歌唱人民的坚定信念,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2.实践锻炼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重在实践。此处的实践锻炼法指的是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训练活动,使教育客体的品德和行为达到教育主体的期望。列宁曾经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科技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11]461艺术院校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组织青年教师前往革命圣地、偏远农村等开展艺术实践、扶贫、支教、采风等活动,使他们感受民情、了解社会,在活动中体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理念。

3.问题倒逼法

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是逼迫、反向、逆向推动的意思。“所谓问题倒逼,就是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12]如在学生中进行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投票和问卷调研活动,以此倒逼青年教师不断提升师德师风修养,进而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紧迫感和为人师表的自豪感,形成“艺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思想共识和校园文化氛围。

4.德才统一法

德才统一,既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在这一点上,艺术院校可以借鉴蒙牛集团的标准,即“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永不录用”。具体表现在选拔干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时,坚持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相统一起来,宁缺毋滥。

5.网络教育法

即以网络为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将艺术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事迹在校园网上进行宣传,倡导青年教师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教育、艺术界艺德失范的事例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讨论、分析、批判,学校组织政工干部针对教师的讨论进行有的放矢的说服、教育。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现象的探讨、质疑、宣传、引导,有利于青年教师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成为始终追求真善美理想、努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和智慧的艺术作品的艺术文化人。[1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辩证法亘古不变的规律。谁赢得了青年,谁方能赢得未来。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把握新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青年教师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青年教师政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