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洁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203)
绿色发展是一种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环保型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更包括经济外扩的关于绿色发展的政治法规制度、 约束人行为的绿色发展理念及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再生与持续发展等等。 绿色发展理念不同于传统发展方式,而是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它涉及了中国各个方面的、全领域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所以,绿色发展也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与自然规律的发展。 绿色发展不是单行发展,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一种解决危机、预见危机、预防危机的理念与手段。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都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发展,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危机之后的一种本能反映。”[2]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的观点内涵主要概括为强调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系统。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业文明时期就预见到工业文明之后必定是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 他们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主要有生态要素论(人、自然、社会就是生态发展关系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关系)、生态危机论(具有可预见性和预防性)、生态经济论(能通过对生态的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的需求)、生态社会论、生态伦理论及生态审美论。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条生态论,同时也提出了,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一条生态良好的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路。高原湖泊是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分布在高原或者祖国偏远地区, 而这些地区的湖泊,像“名片”一样,成为当地不朽的标志。 近些年中国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以及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刺激高原湖泊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高原湖泊的灵洁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高原湖泊通过它的“圣洁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信仰,并不断吸引国内外游人去旅行。高原湖泊若因湖泊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过分利用,将会使高原湖泊不能可持续存在,一旦严重破坏就难以修复,许多高原湖泊的净化系统不如长江、黄河这些流动性强的河流,其自身净化系统难免不够预防与自保,更多的是靠原始的生物净化链条去自我修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保护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弥足重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高原湖泊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生态保护程度,极大地反应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文明发展程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新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人类权衡追求物质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使人类意识到追求生活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区别,为人类社会的规律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而且这一思想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上坚持、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证明。
云南省大理州的洱海湖海拔1972米是典型的高原湖泊,湖水总面积约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约29.5亿立方米,而且洱海有7大主要功能包括农灌、供水、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洱海对当地的作用还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更包含大理文化、人民文明素养程度体现、净化空气环境等等,所以近些年对大理洱海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大理洱海考察,特别强调要改善好洱海的水质,加强洱海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在考察期间还与水质有所变坏的洱海湖进行了合影,并对洱海表达了自身的愿景,希望过几年再来洱海的时候,这里的水会变得更清澈、更干净。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对洱海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使洱海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整治期间关闭了洱海湖边的几千家客栈、餐厅,对苍山水源、洱海水源源头进行了整治,限制开采使用、保护水质清洁等,让清洁的水源流入洱海进行自身净化清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其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的就是留住高原洱海湖泊。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南的生态环境好,一定要珍惜,不能毁在我们的手里。洱海湖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的人文、旅游、生态都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并推动了当地的绿色发展,包括政府颁布的保护洱海的政策、手段及人民的保护素质和旅游素质,同时对农灌、供水、调节气候等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保障。
近三年,中央与省、州政府对洱海进行了重力度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重大水利工程修复得到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洱海湖的生态工程建设也是重大水利工程修复完善的主要一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力量。我国现在努力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美丽的高原洱海湖泊的建成,对当地人民的富裕、文明等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包含了所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改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把握发展规律、审时度势作出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当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规律走逆反方向。建设生态文明走的必定是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指引。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前进。
在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时,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更多地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产业、事物等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有效道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针对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绿色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通过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和道德引导人的思想与行为等,推动高原地区湖泊的绿色发展,进行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现代化社会,任何时候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社会与自然,同时也通过思想理论去改善社会与自然以及各种生态要素的关系,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以人为核心,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工业文明时期只注重经济的片面高速发展而忽略人本身幸福生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社会、自然发展规律了。人的幸福美好生活,对现在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有了更高的要求,保护好高原湖泊就是保护好一方水土,这个地区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被发展、体现出来。
制度与政策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范畴理论,更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方法论。针对高原湖泊生态文明建设而创建适合其发展的绿色发展制度与政策是当务之急,在制度与政策层面发挥作用,能更好地约束人的行为,只靠人民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制度、政策法规上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党干部领导人民群众从思想上根本去除掉只为快速发展经济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思想。
对高原湖泊造成破坏的方面,主要是生产生活方式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造成了对湖泊的破坏,从而导致与湖泊相关的其他方面也受到不良影响。 人们在生产方式上一定要改变,这点主要是针对大中小型企业或个体加工户,在生产源头一定要尽量使用无污染生料, 为后续生产提供好的开始,并做好垃圾废料的处理系统和工作,防止垃圾废料进入空气和湖泊产生化学危害, 这些举措关键是从源头杜绝对高原湖泊的破坏,从源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垃圾、生活垃圾、家庭式垃圾等都对湖泊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 所以居住在湖泊附近的居民,户内必得安装废水处理系统,防止污水进入湖内,在旅游过程中, 游客的行为举止都对湖泊有所影响,一定要注意保护湖泊,从自身做起。
综上所述,高原湖泊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地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工程修复完善部分,它是当地乃至全国进行绿色发展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绿色发展的独特途径进行完善,高原湖泊是地方上的明珠,有水的地方有灵性,水土不分家,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整个生活的地方,同时对高原湖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的贡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