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法框架下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新型环保挑战及对策

2018-03-07 13:26
物流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物流业气候变化物流

(南开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191)

1 引言

近年来,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国家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完善及立法规范等方面尽全力解决环境问题。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后,全球已经形成新的应对气候变化格局,同时也向我国环保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影响着经济、贸易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应当顺应形势,努力研究对策以面对环保挑战。

2 国际环境法框架下环保规范的新发展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其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最大挑战。早在1896年,瑞典科学家即提出,人类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更指出,人为影响极有可能是造成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要求各国共同努力,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加以应对。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条约为各国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了法律指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基本框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其首先规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又确立了风险预防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前者保证各缔约国不能因科学不确定性而采取推迟或懈怠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后者既要求缔约国共同减排,又在考虑各缔约国根据各自能力及其不同的历史和现实排放的情况下进行有差别的减排。同时,《框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也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

作为《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首先为主要发达国家确立了量化减排义务,并建立了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作为这些国家实施减排行动的补充。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根据“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继续促进履行公约中已规定的现有义务。虽然根据议定书,我国在当时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然而,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一直试图让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会议,即巴黎大会成功召开,并一致通过了《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巴黎协定》要求所有缔约方承担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其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之列的做法是强制性的。此外,《巴黎协定》确定了国家自主贡献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法律地位。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模式是自下而上的机制安排,其优势在于使每个国家都能从其自身能力出发进行减排,从而避免因自上而下的减排所可能造成的国内经济动荡。同时,这一模式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减排灵活性,使推动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可能。

3 我国物流企业在环保新格局下面临的挑战

3.1 应对气候变化环保新格局的形成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发展导致了国际气候变化治理模式的改变,形成了新的环保格局,也对各国环境保护任务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温室气体减排。《巴黎协定》的签署使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其正式启动了2020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求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加强减缓努力,并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因此,我国必须参加全球的减排行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国际法责任,而且,减排应是增加,而不是减少。

其次,各国必须穷尽办法完成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国家自主贡献体现着每个国家的减排决心,能够反映其国内的减排目标;它也代表了国家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应当遵守。因此,在《巴黎协定》的实施过程中,各国将试图运用各种综合手段进行减排,以实现自主贡献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左右。这一目标的完成则有赖于节能减耗,调整产业结构等。

最后,国际社会的减排大趋势不可逆转,我国的减排效果引人关注。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减排效果关系到全球整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因此,我国的减排形势愈发严峻,手段更加严厉。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新的环境规则和绿色壁垒的产生。其涉及层面广,标准也越来越高,已经从对其最终产品的限制发展到了对其生产过程和工艺的规定。在全球环境规制趋严的背景下,未来我们可能遇到更复杂、更多国家的“绿色壁垒”,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环保新格局的形成,必然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也和过去有所不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挑战。

3.2 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环保新挑战

我国物流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也拉动物流行业的刚性需求。虽然物流效率整体上提高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影响,在形成的环保新格局下,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物流业将是环保规制的重点行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物流业本身就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发展虽快,但整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情况均呈现出了增加的趋势,能源结构和利用率都不太合理。在环保新格局已经形成,对节能减排要求较高的形势下,物流业及物流企业面临的环保规制必然很多。

一方面,据统计,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碳强度持续增加的行业[1]。处于物流业最基本环节的运输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也是环保规制的重点。各国也会为环保采取一些涉及物流业的规制措施,例如,通过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倒逼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其运输工具,通过收费或征税的方式刺激企业节约能源等。这些有利于环保的措施却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能源利用率不高,整个行业的能源浪费较为严重,能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2]。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除了造成环境污染之外,还使物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受到很大影响,导致能耗增加。物流行业中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库存积压过大,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也导致能耗增加。而随着“互联网+”思维逐步被认同,电子商务增长快速,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快递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配送需求必然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其次,在环保新格局下,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有待加强。物流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在我国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这些运输方式互相割裂,独立发展,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体系,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使物流信息不畅通。而运输路线不能做到统一、高效和合理地规划,导致不同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管理上较粗放,信息化程度低,服务同质化明显,大部分都利用自己的物流设备为自己服务,易使车辆装载率和设施利用率低,从而造成能耗增加和资源浪费。

另外,我国有些物流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对排污、碳排放等问题认识不足,而大企业却可能因严守规则导致运营成本上升,这就使整个行业在面对环保规制时准备不足。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还有待加强,缺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不同物流部门间在技术、设备和信息标准方面的不统一,使得物流运作中的服务不够规范,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

再次,新的国际规则和非关税壁垒的产生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少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欧盟在2000年单方面开始启动“欧盟气候变化计划”,相继抛出了航空碳税和航海运输业碳排放税,打着环保的旗号为自身谋求利益。这使得欧盟既能获得直接利益,提升竞争力并对外出口绿色技术,也能获得政治上的利益。然而,征税政策无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物流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一些国家还对国际物流包装等制定了多项规定,也会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应通过各种方法应对绿色壁垒。

4 我国物流企业应对环保挑战的对策

面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共识和方法。由于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低碳物流对低碳经济的顺利实现大有裨益。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物流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式的发展。

首先,企业应当树立低碳物流意识。只有企业真正深刻认识到走低碳物流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才能在决策层面和运行发展过程中改变过去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其能够符合环保新形势下的要求。企业在了解相关低碳经济理念后,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经营,主动地采取低碳排放措施,使低碳物流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要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防止重复投资建设,消除或者避免多余物流活动。此外,企业要引导员工意识到现代低碳物流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通过规范其行为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发展。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鼓励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物流行业包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多个环节,各环节存在重复建设、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应当改善物流环节,通过对物流节点进行科学规划,减少其节点的浪费,优化物流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的浪费,实现物流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企业应当想方设法寻找新的节能减排机会,从每一个物流细节上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还有要发展低碳物流,就离不开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手段是发展现代低碳物流的关键途径,能大大提高效能减少碳排放。如,提高各种类型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源效率和控制排放技术[2];运用GPS和GIS技术对在途物流车辆进行全程定位跟踪管理[3];运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对运输线路优化设计,能减少物流车辆行驶距离与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空驶、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大大减少了碳排放[3]。企业也应注意自主研发低碳物流的核心技术,提高物流业效率。

再次,针对各种绿色壁垒给我国物流企业造成的挑战,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当改变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适应国际新规则。例如,英国要求企业进行碳足迹认证,那么企业就应当按照这一要求完善自身的认证情况,以免被淘汰;另一方面,国家应当积极参与物流行业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国际物流中拥有一席之地。除了需要培养能够从事低碳物流的专门人才之外,提供政策和技术改进的建议之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物流行业相关的谈判,运用各类手段正面反击各类绿色壁垒。

此外,因缺少物流行业碳排放情况的基础数据,目前多数企业对于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量仍不明确,影响了企业减排的决心和效果。国家应当建立物流行业碳排放统计数据系统,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当然,政府还应转变物流业的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和升级,加快物流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运输。

[1]张立国,李东.中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行业发展关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24).

[2]谢水清,黄承锋.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0,(31).

[3]翟勇洪.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现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6).

[4]陈继红.欧盟航海碳税政策究竟为何?[J].税务与经济,2016,(5):94-100.

[5]李创,谢飞.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瓶颈及对策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0).

[6]王一家,张海琪.我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2,(15).

[7]韩京伟,吴喜德.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9).

[8]王佐.低碳经济环境与物流企业“绿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2,(6).

猜你喜欢
物流业气候变化物流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