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燕
(大理大学 云南 大理 671003)
位于云南大理洱海东岸的双廊镇,居民以白族为主,坐落着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双廊的城镇化,双廊白族民居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保护与传承双廊白族民居文化迫在眉睫。
重视白族民居原住民的主体地位,在民居的建造中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白族民居原住民主体地位的保持与重视是其民居文化持续的根本,白族民居建筑应充分考虑原住民生活习惯和生活乐趣。如庭院、走廊、滴水等日常休闲娱乐、交往的公共空间应给予保留;现代化设施的宜居因素应给予支持,建造符合白族传统民族精神的民居建筑。
应对原住民特别是青少年,加强白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积极鼓励原住民发挥个人才智,提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元素构想,直接参与白族民居建构[1],体现了白族民居特有的建筑精神。在白族传统民居中找不到相同的建筑,关键在于房主人能够直接参与建构。
双廊旅游业涌现出的以海景房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白族民居文化,既要保留传统民居文化,又要适应城镇发展,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促使旅游业成为民居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鼓励、支持原住居民在古城内的居住、旅游、商业等各种行为,引导居民积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发展经济安居乐业的同时,努力探索白族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创新。
现代社会无法拒绝现代文化技术,要保护和传承白族传统的民居文化,只能寻求白族民居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技术之路。在双廊城镇化进程中,混凝土、钢结构等现代化建筑以不可阻挡之势取代了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传统建筑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会彻底改变白族的民居特质,青卢和太阳宫正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表达了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典型案例,建造出了改良型的白族建筑。
结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地域文化等因素,大胆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创造出新的白族民居装饰文化内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美式、欧式、希腊式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大批涌入,民居装饰确实有走向包装、纯艺术、商品化之嫌,但其实它又是白族民居装饰走向新生的一个信号。传统白族民居装饰风格正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对不同民族装饰风格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现在它有了继续生长的文化土壤。
白族民居的建造应在适应白族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现代白族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民居出现了厨卫的大规模改造,造成祭祀、伦理、教化、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功能空间的极大萎缩。面对这些改变,应本着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白族文化因素基础上,提升建筑实用性。
洱海是双廊白族民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今已不堪重负,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每年流入洱海的固态氮为1.5万吨,固态磷为0.69万吨,周边村镇生活污水带入的氮为60.1吨,磷为12.6吨。”[2]2003、2013年洱海大面积出现蓝藻,近年出现的600多家餐饮客栈成为洱海生态破坏的中介和帮凶。要营造白族民居文化和谐的自然环境,一方面要持续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要大力打造生态环保的白族民居。
双廊背靠鸡足山,面临洱海,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充分考虑了这些自然条件,选址坐向、青瓦坡顶、照壁、门窗实现了民居的采光、通风和保暖。白族民居的建造应重点考量这些因素。对于民居太阳能的使用一直存有很大争议,认为太阳能的使用将影响建筑外观,其实它恰恰是一种生态之美,应该继续提倡和使用。现代民居对玻璃的使用也克服了传统民居采光的不足,但在使用中应注意适度,否则又会造成光污染。
双廊历史悠久,“是大理境内青铜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迹发现地之一,在唐宋时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在双廊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古代历史文化”[3]。正觉寺、天生营、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魁星阁等名胜古迹是典型的白族人文空间,是孕育白族民居文化的土壤。双廊镇特有的婚丧喜庆、本主会、三道茶、霸王鞭、洞经音乐等传统民俗也是双廊白族民居文化保持和传承的文化支持与活力源泉。因此,在民居建造中要保护好营造出白族历史文化氛围的名胜古迹;另一方面则要积极鼓励和大力倡导民俗事项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传统白族古民居保护体系,不仅有切实的修缮、维护经费确保外在民居实体的保存,还应该考虑到古民居的内在文化生命力的激活。完善民居生态环境治理与维护体系。洱海生态环境的治理从2017年“七大行动”开始到现在拆除“三线”规定生态搬迁建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收效显著。今后应有一个完善的体系,继续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政府应发挥协调管理和规划引导的作用,组织白族传统建筑工艺传承人、专家学者和建筑师共同研究,绘制出适合当地民居建筑的“范式”,供当地人建房参考,避免在旅游业发展中对白族民居建筑只做简单化、肤浅化的处理。20世纪末已出版了《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方案选编》,应在这个实践的基础上调动多方力量,通过图集广泛向社会宣传推广,实现双廊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保护。
对双廊白族民居文化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采用民族志的方式,用眼睛和心灵将其发展记录下来,发掘它的当代价值,保存它的永久价值。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记录的可能性。已有相关研究“在技术层面上,提出了面向建筑文化的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场景建模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建筑及环境设计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影视产品制作技术”,促进双廊白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