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堂忠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引领我国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改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摸清最大大学生群体——高职生(占比接近50%,远超其他学历层次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和特殊需求,对高职生群体本身及引导学校和社会帮助支持高职生创业都具有独特意义。本调查正是通过深入了解广西历届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情况,分析研究高职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探索揭示其中的基本规律,把握高职学生成功创业的路径,为高职生创业提供借鉴,为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行为、创业精神的调查研究存在需要细化和深入的地方,特别是对高职生创业的研究。比如:只调研在校生,缺乏创业实践验证;调查研究时没有区分不同的学历群体,特别是还没有针对高职创业毕业生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的时间跨度和覆盖范围也不够等。
本调查把高职创业毕业生作为特定研究群体,采取先普查摸底、再筛选调查的方式,时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涉及60多个专业、15届高职创业毕业生,调查结果吻合实际,比较充分地反映和说明高职生创业实践中涉及的问题,有较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还根据创业毕业生的对各影响因素的选择度和推荐度进行量化排序,最终为高职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指导服务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2002-2016年毕业,有过创业经历、正在创业或创业成功的高职毕业生共598人(其中男性535人,女性63人)。
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一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为创业时点及个人/家庭情况;三为个人创业意识、素质、能力情况及其他条件保障;四为创业实际操作情况;五为调查者对高职生、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共设计了45道题目,除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外,其余为主观题。客观题由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主观题由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影响因素及程度进行选择。我们根据选择的比例确定推荐度或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比例越接近1代表选择度或推荐度越高。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7 年1 月至9月,共发放问卷598份,收回有效问卷533 份,有效回收率89%。
3.4.1 调查对象个人及家庭情况
(1)创业年龄阶段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20-25岁创业的比例为25.6%,25-30岁为59.7%,30-35岁为14.5%,40岁以后才创业的只有0.4%。
(2)家庭来源情况
48%来自村镇,52%来自城市,来自城市家庭的人数略多,但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1。
(3)家庭经济状况
创业时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36.8%,3000-6000元的占34.3%,6000-10000元的占16.1%,10000元以上的占12.8%。
(4)创业初期家庭(亲人)支持情况
能直接从家庭或亲人处获得资金、人手支持的有20.8%和8.4%,获得经验指引或直接项目合作、帮带的只有8.8%和5.1%,多达56.9%的人只能获得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
(5)创业时资金储备情况
已储备所需全部启动资金的只有5.6%,已储备所需大部分启动资金的占15.6%,54.2%的人创业时只储备小部分启动资金,而完全没有资金储备的占比达到24.6%。
3.4.2 调查对象创业意识、素质能力及其他条件准备
(1)创业规划情况
73%的创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有过创业规划(很明确25.1%,偶尔想过47.8%),27%的被调查者表示创业前从来没有过规划。
(2)对创业内涵的理解
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企业或公司的占58.9%,认为是开发一个前沿科技项目的占30.8%,认为是开一个店面或摊位做生意(含实体和网络)的占56.3%,也有33%的创业毕业生认为,自己做点事、收入抵得上就业就算是创业。
(3)对创业行为的看法
18.2 %的创业毕业生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的途径;37%的人认为创业具有挑战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喜欢就可以试试;但也有55.1%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有风险,需理性慎重选择。
(4)创业成功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创业毕业生认为,按重要性高低依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社会关系;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管理及领导艺术;强烈的挑战意愿,有理想有想法;较好的专业知识,能依托自身专业或技术优势;灵活多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风险意识;较强的社会阅历,大量的创新实践经验。
(5)高职生的创业优势
63.2 %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年轻有活力,敢于拼搏”;51%认为是“领悟力和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36.4%认为是“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捕捉商机”;只有24.6%认为是“专业理论水平较高,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资源”。
(6)在校参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情况
8.8 %的调查对象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6.9%参加过创业设计比赛;27.8%参加过“专业技能比赛”;50.5%从未参加过任何创新创业活动;其余的人参加过其他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
(7)参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训或讲座情况
32.4 %的调查对象参加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训或讲座;67.6%的人未参加过类似活动。比例为接近1:2。
(8)创业时对创业的了解程度
38.8 %的调查对象表示“有过专门研究,已经长时间深入了解”;45.4%“只是听说过,但没有深入了解”;15.8%刚创业时对创业“完全没有了解”。
(9)创业前准备情况
主要依次为:积累人脉;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人上技能;到相关行业、领域就业;努力学习;深入相关行业、领域进行长期考察。
3.4.3 调查对象创业实践情况
(1)是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
19.7 %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就开始创业的,其中15%一直坚持至今,另外4.7%做一段时间后不再做;其余80.3%不是毕业后就马上创业的,其中就业一段时间后才转为创业一直至今的占57.8%,中途发生过多次反复但目前仍在创业的占10.7%,只是中途创过业现已放弃的占11.8%。
(2)创业时的情形和动机
50.5 % 的人表示创业是因为“个人理想”;18.4%是因为“有一定的资金,没有家庭负担”;17.6% 是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有2.3%则是因为有科研成果或技术才创业。
(3)创业地点选择
39%的人选择“读大学所在城市”;22.5%选择“家乡所在城市”;24.6%选择其他城市;其余13.9%选择到乡村创业。
(4)创业时阻力的主要来源
主要依次是:“资金短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创业本身的风险与压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不足”、“没有良好的团队”、“没有好的创业项目”、“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家人反对”。
(5)创业时是否了解市场
92.5 %的人创业初期对市场情况以及形势有过调查,其中认为当时市场形势好、深信能够成功的占32.8%,认为当时市场情形不明朗、边做边看的占59.7%。
(6)创业过程中最难承受的风险
从高到低依次为:资金链断裂(36.6%)、市场萎缩(21.8%)、人才断层(13.1%)、战略决策失误导致公司重大损失(11.1%)、技术研发滞后(6.9%)、竞争对手侵权(6.8%)、其他风险(3.8%)。
(7)创业资金来源
先工作积累资金再创业(38.8%)、合伙投资(26.8%)、家庭投资(20.1%),向银行贷款创业的很少(14.3%),能得到国家资金政策扶持的更是没有。
(8)创业项目与专业的相关度
22.1 %的人表示创业项目与在校所学的专业相关度很大;41.3%表示创业项目与所学的专业有关胆相关度不大;另有36.6%的人表示与原来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
(9)创业项目与原工作的相关度
37.7 %的调查对象表示创业项目与原工作的相关度很大;27.8%的人表示相关度不大;另有34.5%的人表示完全不相关。
(10)创业失败情况及应对
31.9 %的人表示“没有失败过”;68.1%的人“失败过”。失败后,54.4%的人“积累经验,等待时机”;32.7%的人“尽快筹集资金,重新计划第二次创业”;另有13%的人选择放弃。
3.4.4 调查对象的意见建议
(1)对高职生
第一,创业时点选择。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建议毕业后再创业(占69%),其中:建议毕业当年创业的占6.4%,建议毕业后两年内创业的占27.4%,建议毕业后3-5年再创业的占35.3%。建议在校期间就可以开始创业的只占15%,另外还有16认为随时创业都可以,没什么区别。
第二,创业方式选择。61.9%的人认为应该合伙创业,21.6%的人认为应该自主创业,16.5%的人认为应该家庭创业。建议合伙创业的人中,又有79.1%建议小团队创业(不超过3人),20.9%建议大团队创业(3人以上)。
第三,是否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认为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对未来创业帮助作用很大的占50.1%;认为可以适当参加但对未来创业作用不大的占46%;认为完全没必要参加的占3.9%。
第四,什么活动最有助于以后创业。48.4%的人认为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23.8%的人认为是参加兼职工作;17.8%的人认为是承担学生干部工作;其余10%的人认为是顶岗实习或其他活动。
第五,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调查对象认为,按照作用从大到小可以:多参加创业实践;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与社会实践积累;阅读大量的书籍涉猎多领域知识;参加创业方法培训;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取得老师的辅导与帮助。
第六,创业领域选择。52%的人建议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对创新创业更容易成功;21.2%建议要选择专业相关的领域;建议选择社会热门行业或风险较小投资较少领域的人均为11.6%;其余3.6%的人建议选择技术要求低的行业。
(2)对学校
第一,创新创业意识培养。45.6%的人认为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对未来创业“非常重要”;46.9%的人认为“有必要,但重要程度不好说”;3.9%的人认为“可有可无”;还有3.6%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哪方面培训能促进创新创业。创业毕业生认为开设商业运作培训和团队协作培训最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分别占到33.8%和31.3%;另外还有18.4%的人认为学校应该进行创新思路培训、16.5%的人认为应该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训。
第三,为促进创新创业,除加强培训外学校还可以(按推荐程度强弱):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64.4%);打造创业实战基地(53.3%);加强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46.5%);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讲座(44.3%);建设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指导队伍(41.1%);各系结合本系特点举办创新创业大赛(30%)。
第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按推荐程度强弱依次为: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与社会衔接不够(64.4%);重视程度、宣传力度不够(52.5%);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43.7%);没有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42.8%);创新创业比赛的形式单一(32.1%)。
第五,对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激励。按推荐程度强弱依次为:物质奖励(68.7%);各级奖学金评定时加分(52.9%);学分奖励(47.3%);各级评估时加分(35.8%);升学推荐评定时加分(35.5%);德育分奖励(32.7%)。
高职毕业生中,男性是创业的主力军(男女比例接近9:1,远远大于在校男女生7:3的比例);毕业后3-5年,即25-30岁是高职毕业生创业的高峰时段;来自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对高职毕业生创业没有明显差异化影响;大部分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自中低收入家庭;高职生创业地点大部分选择熟悉或有基础的地方;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创业初期只能从家庭或亲人那里获得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资金、人手、项目及经验是其创业的最大阻碍。
创业意愿是高职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在校期间有明确的创业规划可以增强毕业后的创业热情;就业不理想时选择自主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创业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但不是必须完全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创业,要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自觉性;不能只对创业充满希望,更要充分认知其风险;高职毕业生创业不一定局限于原专业和工作经历,但能充分利用所学专业或者工作经验成功可能性更大;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创业不会一次成功;创业失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等待时机二次创业或者另辟蹊径;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历练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创业更合适;由于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高职毕业生刚开始创业时先选择小团队合作(3人以下)比较合适;多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对未来创业有帮助;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对高职生创业有较大帮助;参加创业方法培训及创新创业课程有助于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选择感兴趣及专业相关的领域创业更易成功;高职毕业生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创业方面比较薄弱。
学校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对高职生进行创业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开设商业运作和团队协作培训最能快速提高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打造创业实战基地、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是最有效的硬件保障;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建设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指导队伍、结合本系特点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促进高职生创新创业的有效举措;激励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依次为物质奖励、各级奖学金评定时加分、学分奖励、升学推荐评定时加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存在问题按程度强弱依次为: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与社会衔接不够、重视程度宣传力度不够、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较弱、没有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创新创业比赛形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