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勋
(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前言:自21世纪初期全国性质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其在社会层面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众多职业院校也将举办或承办职业技能大赛与自身院校知名度提升及办学能力提升进行了紧密结合。但是在现阶段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举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对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实际效力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促使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实际效力的充分发挥,对其现阶段运行情况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对于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及就业适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近几年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比赛前期学生组织集训工作效率并不高,甚至会出现报名参与人数严重不足的情况。而部分报名参与人员缺乏端正的态度,且无法在对应职业竞赛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也影响了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际效力。
基于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实践性,在实际竞赛指导过程中,相应竞赛指导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职业岗位经验及实践技能。但是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育资源严重缺失。再加上在现阶段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育过程中,相应教育人员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职业竞赛指导工作仅仅是一种附带工作,这就导致相应指导人员无法在竞赛指导及实际训练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从而对竞赛培训和指导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整体竞赛专业指导力度不足,在实际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环节,并没有对应的专业教育课程。特别是在机械性质的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其对相应竞赛参与人员的气动、传感器、电器控制、机械、PLC、人机界面组态等方面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若在前期集训过程中相应职业院校组织方无法为参与学生提供对应的课程指导,或者专业课程内容与实际竞赛差距较大,将对职业技能大赛训练造成严重的阻碍。
针对现阶段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在实际组织过程中,相关职业院校职能机构可通过完善的竞争机制的构建,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大赛覆盖面积,将整体职业教育学生纳入职业竞赛体制中,提高普通学生对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兴趣。在多层次技能大赛建设过程中,相应职业院校建设机构可以在国家级、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管理情况,逐步建设完善地方级及校级职业技能大赛机制,形成层层选拔、校内竞赛的良性竞争模式,为普通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为了保证在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中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所收获,相应职业院校职能教育机构可通过对学生个体及整体教育群体的对比分析,从赛程设置、赛程标准设定等方面,加大职业技能大赛与实际产业发展的联系。一方面在竞赛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相应职业技能大赛组建方可适当增加大赛中的专业种类,为内部职业教育专业配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大赛条目,促使职业技能大赛专业覆盖范围得到有效地拓展。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增加过程中,可将职业技能大赛增设条目放在与实际企业相关、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项目,便于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效力。如在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建筑工程组别中,就将建筑CAD纳入了整体建筑专业职能技能大赛体系中。通过建筑CAD竞赛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土木建设专业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将建筑装饰、建筑设备设计、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为企业新技术的教育指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标准设置过程中,相应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应根据现阶段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情况,结合本专业学生主要知识及职业技能需要,对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内及整体社会层面的真实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从而确定整体职业能力考评指标。即在基础技能操作能力考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参与者的信息接收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新科学技术掌握能力等方面的占有比例。如在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物流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占据比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还提升了个体项目操作技术难度。
此外,针对竞赛技能环节学生参与力度不强的情况,相应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可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如参与技能竞赛获奖专业学生优先评定专业奖学金,并为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就业优惠,或者组织推荐相应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从而提高相应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
一方面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可预估性,职业院校需要对现有教育课程进行优化调整,利用职业院校改进调整教育课程的特性及职业院校学生个性特点,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相应专业教育体制应摒弃以往单一培训教育模式,而是通过践行职业发展理念,进行内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结合与各个主体的协同配合,可充分满足多元化个体性职业竞赛专业教育的需要。依据竞赛项目的区别,相应职业院校组织方可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保证整体课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在这个基础上,可结合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对内部专业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有效地支撑。
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宏观层面上,就是在教育与行业、职业院校与企业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导向机制,便于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效率。首先在职业技能大赛目标制定过程中,基于大赛知识点涵盖范围,在具体职业训练过程中,相应职业院校教育指导人员可以对历年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相应赛程知识点、得分点的时间分配、技术指标进行合理分析,可进行专项训练方案的设置。同时通过与历届比赛参与人员的共同分析,确定各个项目分段训练目标,可为职业训练计划的进行提供指导;然后指导人员组织过程中,相应职业院校应为职业技能大赛配置专门的教育指导人员。同时采用指导培训人员团队组织的形式,将不同年龄、知识经验、技能结构的教育人员进行一定的组织结构设置,从而形成一种老带新、熟带生的发展模式;最后在具体职业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应依照具体的训练计划进行实际训练。在实际训练环节,相应大赛指导人员应加大对职业训练阶段性目标的重视,并着重对一定时间内技术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指导。在形成合力的理念指导下,就可以将专业设置、规格标准、课程设置、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明确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现代教育机制。如在训练环节,若相应专业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一定,则需要对各个技能点细节进行重点分析,同时对相应参赛人员赛前心理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保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者实际技能的正常发挥。
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技能大赛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方面而言,职业院校是相应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由于现阶段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受到教育教学资源及现有设备设施的限制,其在竞赛内容、竞赛设备方面并不能与实际设备生产进行有效衔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相应职业院就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配合。在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负责竞赛题目设置及结果评定,而相应合作企业则可以在竞赛经费支持的基础上,为其进行竞赛设备供给、安装及调试,保证竞赛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同时,工业生产企业还可以为竞赛项目提供命题指导及考核评定标准。通过多家生产企业参与及职业院校师生与行业内部专业人士的充分交流,可以促使企业人才衡量标准与职业技能大赛衡量标准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关键要务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促进发展的倒逼机制。在实际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竞赛体制、优化专业教学设置和加强校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职业技能大赛提质量、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