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双创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2018-03-07 11:56:09罗清威李文虎邹祥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创导师研究生

罗清威 李文虎 张 会 邹祥宇

(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我国正处在以高新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强调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实施意见。创业实践过程是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积极开展和探索研究生双创性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的双创型高层次人才是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1 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双创型教育是一种实用性教育,以培养具有双创型基本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双创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等。积极开展研究生的双创性教育是落实国家政策的积极行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教育部指出:加快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増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因此在各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进行双创教育,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力保障。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结构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创新性高水平成果较少,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生存在较大差距。在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经提上日程。资料显示 68%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或“差”;只有9%的导师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优”。积极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既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又能满足研究生成才的需求,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动力。

2 我国研究生的双创教育现状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社会环境、教育部政策导向和用人单位的引导下,争先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双创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2.1 培养模式与本科生相似

尽管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然而双创教育仍流于形式。据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针对研究生开展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研究生创业教育仍未引起学校、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的足够重视,几乎是空白。即使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生双创教育,也和本科生一样,即:在培养计划中增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主要是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完全复制本科生的双创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更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综合素养要求。

2.2 培养方式随意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研究生双创教育属于不完整的教育模式。很多学校缺少明确的研究生及导师双创考核办法,教育模式仍是知识输入型。更有甚者在毕业条件所要求的创新学分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生以及辅导本科生专业课程等方式获取。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基本无从谈起。在研究生各类奖励政策中并无双创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导师的选拔制度有待改进,很多导师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创业教育方面基本没有企业家为研究生授课,学生在教室根本不能培养创业能力。

2.3 实施研究生双创教育困难

随着研究生扩招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批量化现象;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各学校在实施研究生双创教育时推动力严重不足,存在诸多障碍。如教育经费的投入、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创新教育的专业教师、老教师与年轻导师理念的差别、学校监督与奖励的力度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明显的过程化、形式化。

2.4 缺少育人效果的监管机制

目前研究生双创教育缺少合适的监管机制,国家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高校并无明确的考核机制。如毕业时创新能力如何评价,是否具备双创能力,评价指标并不明确;如何鉴定各学校研究生的毕业质量;学生就业后是否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双创能力无法判断。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很难及时改进。

3 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整合学校各级各类资源,统筹协调,找准方法。目前研究生双创教育的开展处于探索阶段,各高校都在寻找有效途径。

3.1 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是指研究生本人、导师以及授课教师。研究生双创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主要由以上三者组成。要想做好双创教育,提高研究生双创能力,必须从这三者入手。研究生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学校应加大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把握,在初试试题中增加创新型、应用型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类的分值,复试时增加双创能力方面的考核。学校应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制度,增加创新能力方面的权重,避免导师创新水平不足。在研究生任课教师方面,学校应加大考核力度,选拔具有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老师担任,根据调查显示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只有69.4%。

3.2 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依据和毕业标准。各高校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方案,适当缩减毕业必修学分,加大创新学分的要求。尤其是以就业为目的的研究生培养要注重基础和实践。采取弹性学制与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中途创业。只要学生有合适创业的方向,就鼓励其实施,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学到更好的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在培养计划中应适当要求学生短时间(几周或几个月)进本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学习与锻炼,企业导师的考核结果作为创业教育权重的依据,并设置相应学分。

3.3 规范和丰富双创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双创教育模式单一,极不规范。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进行双创教育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加大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课堂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发明、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竞赛、学术论坛与交流、社会调查和实践等。第二,聘用校外导师,增加校企合作力度,实现对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参加行业、产业相关论坛及学术会议。第四,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感受企业生产。第五,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或联合培养,开阔科研视野,多受先进创新理念熏陶。

3.4 加大奖惩机制

当前,各高校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要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双创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研究生考核淘汰机制,让学生有危机感。多方筹措资金作为奖励,通过比赛、纳入年终考核等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于评优和高职称教师义务性进修一定学时数的教师创新能力学习。并将相关政策写入研究生导师规章制度,对于创新能力考核不合格的导师给予适当的罚金,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生双创教育动力十足。首先学校应积极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其次,政府应加大研究生双创能力提高方面的经费投入支持这此项工作;最后,相关企业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积极投资人才的培养。

3.5 积极建立合适的监管机制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及时沟通,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研究生双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出台相关的法规性文件;定期召开修订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的座谈会;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学习国外经验;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手段监管各培养单位;通过校企座谈了解企业需求,并主动邀请企业协助监督;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等。

4 结语

提高研究生的双创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积极进行培养方式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是研究生导师应尽的义务。双创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企业在经济发展需求下的必然产物。通过提高我国研究生双创教育质量可更好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意识、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通过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保障。

[1]陈大勇,罗敏,刘清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38-43.

[2]李勇,何海燕,李芳. 国内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5-187.

[3]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调查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07(9):32-35.

[4]冯 钠,曲敏杰,王志超等. 校企合作平台下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6,45(17):130-132.

[5]臧兴兵,赖小莹.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0-43.

[6]刘志,梁祯婕. “双创时代”研究生创业伦理培育的意义与研究进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6):11-18.

[7]沈少博. “双一流”目标下研究生考核淘汰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7):7-9.

[8]周文辉,黄欢,付鸿飞等. 2017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9):41-47.

猜你喜欢
双创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V eraW an g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导师榜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