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美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8-03-07 11:5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育中医药美的

李 游 胡 媛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37)

美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而被创造出来,美学主要研究人的感性体验。美育从根本上人通过实践创造出美的形象与形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引导受教者(体验者)进入审美活动,在情感、性情上具备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趣味、审美理想,进而提高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乃至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前,医药院校存在重专业知识技能轻情感、意志、人文素养;重知识单向灌输轻双向情感体验。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类院校美育工作是国家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是中医药发展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背景下的新要求与目标。

1 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药院校美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我们制作了《中医药类高校大学生美育状况调查问卷》在C中医药大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样本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1%的学生不清楚美育的含义(概念);50%的学生认为在医药类院校开设美育类课程很有必要。9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学校美育课程。39.4%的同学认为阅读了解人文类图书对情感熏陶有益。89%的同学表示非常希望在大学开设上一门关于文学、电影、艺术理论,美学方面的课程。以上数据表明,中医药大学生对于美育有着迫切了解的意愿,但是在美育教育宣传、管理以及成效上暴露了一些问题。

1.1 学生对美有基本认识,但深层次美育认知薄弱。44%的同学读过一些美学,哲学或艺术理论方面书籍,但表示没有老师指点,不能理解。泛泛读过的占28%。

1.2 美育地位低,学校重视程度低,专业教师少,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育成效小。49.1%的同学认为学校没有开设关于审美教育的课程。44.7%的不清楚学校的美育课程是否存在。而在C校关于美育类的课程均以网络选修课存在,57.1%的同学在学校网络课程中找到了此类课程,而学校没有开设线下课堂教学。28.5%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美育课老师,42.8%的同学对是否满意美育老师教学给予了一般评价。

1.3 中医药类高校美育人文环境有待加强。46.4%认为学校在创造审美环境氛围方面宣传较少,氛围一般。21%的认为学校在美育人文方面没有宣传,氛围较差。45%的学生提到学校没有组织过诸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的审美实践活动。

2 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审美因素分析

2.1 原生家庭对于审美教育的心理影响

现代教育体系中,原生家庭教育对人产生最早、最深远的影响。审美作为一种在内在的审美领域活动,其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不断对人产生感性影响,对学生未来发展埋下重要的伏笔。家庭中诸多不良因素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审美教育先天条件的缺位,学生审美心理失去充分的可生环境。例如长辈家庭关系破裂导致子女心理创伤无法及时疏解,学生失落感、自卑感、怯弱感、不安全感日益增强,学生容易形成极度敏感性格;家庭教育方式单一,粗暴简单,对学习成绩分数硬性评价高度关注,鼓励式、温馨式以及审美体验式教育少等。

2.2 学校是审美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主阵地

中医药院校是以医药专业为主体,专业性教育极强的院校。一旦教师将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步骤教学视为核心教学内容,轻视审美体验与情感教学将越演越烈。“一刀切”“填鸭式”“满堂灌”等应试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往往导致学生极差的教学体验,消极学习情绪滋生,教与学,师生之间不和谐关系面临极大挑战。审美化、体验式教育在医药院校的缺失,导致学校在审美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主阵地的失守,学生失去了接受优质的、系统性审美教育的可能性。

2.3 社会与虚拟网络是学生美育教育的试金石

大学阶段是个体理想信念、趣味爱好、价值取向等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受到社会不良道德、价值取向、媚俗审美观等影响,拜金主义、审丑猎奇观念等将对学生产生百会无一利的恶劣影响。健康的网络资源利用有益于学生开拓思维、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的便捷性。但是,网络监管同样存在盲区,不良网络文化与行为方式滋生传播。“快餐文化”“虚拟空间”将人际面对面情感沟通割裂,学生在现实生活参与度减少,冷漠化、交流障碍、情感异化等心理问题显著。

3 美育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与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3.1 美育促进中医药院校学生智育进一步发展

美学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其本质是哲学范畴内思考审美情感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不同的对象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等。美育教育渗透至学生智力教育领域可以极力激发大脑潜能,使思维发散更具强大活力,激发创新性思维发展,调动学生内在认知探索的积极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创造智力教育的内在动力。夏之放指出:“西医理论重解剖、重实证,对于局部症状医治易见疗效;中医理论更为重视人体各个系统的相互辩证关系,能够给人以更多的美感。”[1]美育教育在学生接受智力积累发展上与中医药认知理论互为佐证,有利于培育学生“中医药思维方式”的转变,留住中医药传统文化根脉。

3.2 美育是学生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中医药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富有至高至美的心灵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会对审美对象形成感性认识,其生动性的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迁移,使审美主体得到心灵的净化。例如护士燕尾帽授予仪式以及仪容仪表教育,燕尾帽不仅是区别于其它工作的显著标志,其设计的美感,服装内蕴的设计历史意义代表着护理工作的圣洁、无私无畏以及圣神。

3.3 美育调节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中医药学生良好品德

美育作为关照人与人直接情感体验与感受的教育,能唤醒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在医患之间搭建和谐友善的桥梁。通过爱的体验教育,建立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和谐友善的心理共识,有利于学生与他人互相依存,平等尊重的社会形态。美育是关于爱的教育,学生真正做到达己爱人,体验到“良医”、“仁医”的境界,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学生将来工作中妥善处理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4 中医药院校实施美育的相应对策

4.1 普及深化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理念

中医药院校要重视美育理念的宣传与实践,要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把优质的美育资源“请进来”,“消化吸收好”,又可以“走出来”,要努力改变中医药院校师生忽视美育,不重视美育教育与实践的现状。日常教学中,培养更多的教师善于挖掘教学形式与内容中审美因素,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专业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医护人员简洁大方的仪容美、细致热情的服务美、熟练轻巧的技艺美,进而学会发现医护人员的职业美,体验到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闻的崇高美,将美育教育理论贯彻于中医药院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系之中。

4.2 将美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美包括美的内容、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二个方面。校园文化是学生感受美的形式重要外部显现。例如学校古朴公共图书馆,中医药文化名人雕塑长廊等不仅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其蕴含的建筑美感,社会历史承载的社会美。搭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美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艺术感知力,师生之间彼此更加了解信任,有利于打开师生交流的新渠道。

4.3 加强中医药院校美育理论课程和艺术教育发展

中医药院校线上线下美育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学生对美育认知与理解。“艺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及时总结经验,要让美育观念真正辐射到学校的整个教育工作中去,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艺术教育教学之中”[2]。例如开设优秀文学作品选读、电影美学、音乐赏析等任选课程,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剧名家等举办文化专题讲座。在美的体验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不懈的精神动力。

4.4 将美育引入中医药院校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

高校日常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校园美育氛围的营造具有极强关联性。中医药教育者过度单一性评价极易造成学生只关心自身专业知识、实验技能以及论文发表数量,对广阔的社会科学、艺术领域缺乏基本的认知,审美体验的机会与频次将会显著减少。审美活动氛围的营造需要高校教育者自身有一定审美知识,并且自愿将美育教育渗透至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中,用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关怀感染每一位学生。高校管理与服务是高校管理水平的窗口,是高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我们沿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轨迹使其能够承担社会赋予使命与担当,培养出真正被社会所接受与认可,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和性中医药管理与服务人才。

[1]夏之放.医学美学问题论纲[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32(3):1—10.

[2]李红勇 徐辉 时洪洋.高等中医药院校美育教育的思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3):66.

猜你喜欢
美育中医药美的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