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创新研究

2018-03-07 11:56:09葛晓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西藏技能

葛晓莉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教学,是一门有法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能够通过科学培训所掌握的技术。任课教师扎实的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技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构成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管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所采用的“师资能力培养法”、“临床法”,还是英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完整型”的教师培养目标,其目的都是要通过这种专业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让教师和师范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圆满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我国的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主要是由各师范类高校或者师范专业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习来完成的。而西藏的高等师范教育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内地其他高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面对差距,如何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秉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探索出一条是符合西藏实际情况,适合西藏高校师范生特点的路径,不断优化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效果,进而培养出能够掌握较高教学技能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新型教师,为西藏未来的基础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西藏高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依然是比较落后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一的培养内容使得西藏师范生教学技能素养依然停留在“平面化”、“静态化”层面。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在高等师范教育方面与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发展相对落后。为了西藏自治区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储备,2009年,西藏自治区对师范生开始彻底贯彻落实免费教育的政策,西藏高等师范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笔者走访调查了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几所院校的师范专业后发现虽然西藏高校师范生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有相关的教育学和课程论的,但是并没有专门开设专门的教学技能训练这种“动态化”的培训课程。更多的是用理论课代替教学训练。仅仅将培养目标定位“合格毕业生”、“准教师”,而忽略了师范生在毕业后将要面临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忽略了对于一位师范生在其未来的教学技能动态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潜能,而这些“平面化”的培养标准在无形之中,就变相地降低了师范生的培养水平。比如,西藏高校的师范生大多来自于农区和牧区,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和书写表达基础相对较差,很多师范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虽然学习了很多宏观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但是对于西藏师范生这一群体所变现出来的这个特殊的语言表达环境现象并没有进行专门的、针对西藏特点的藏汉双语的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这就导致了很多西藏的师范生在大四的教学实习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张不开嘴”、“汉语表达不准确”、“藏语汉语信息表达不对称”等现象的出现。

第二,从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来看,缺乏创新性。依然只是依靠实践教学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效果转化率不高。教育实习让师范生有机会进入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师范生以一个准教师的身份,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实践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从而完成一个师范生到准教师的身份的转变,缩短了师范生的自我探索过程,为师范生未来的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西藏各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大部分从大四的秋季学期。在实习前也并没有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从实习的时间上来看,西藏高校师范生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1-2个月。要想在短短的1-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大学四年所有教学技能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限的。加之西藏高校除了一所在内地之外,其他全部地处西藏,在实习学校的安排上,大都是西藏的中小学,实习场域的限制,也让西藏的师范生少了很多能够从自身的教育实习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次全面的演练和检验。从西藏师范生的实习日志和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大部分师范生少有站在讲台上进行授课的机会,以至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授课时过于紧张、课堂组织松散造成课堂效率不好,有的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等。

第三,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知识教育的传导技能,忽略了西藏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的持续性培养,没有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的应用,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脱节现象。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西藏高校的师范生的信息意识总体来讲是比较强的 ,尤其是地处内地的西藏民族大学的师范生,他们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信息敏感度,并且非常愿意主动的获取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仅有62.5%的同学表示能够熟练运用word。对于ppt课件的制作、微课的录制等难度相对较大的信息技术操作,有90%以上的师范生表示无法独立完成。当问及是否接触过“微格教学”和“微格实验室”这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息息相关的信息时,仅有45%的师范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接触过此类课程或者参加过老师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还有一部分师范生表示学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藏经济发展上的滞后必然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内地师范院校相比,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必然影响着西藏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化建设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育难以落到实处。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已经很难再跟上时代的要求,也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作为西藏高校来说,必须要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加强研究和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西藏高校师范生特点、能够适应西藏地区基础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优化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培养出适应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

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转换传统的教学培训思路,依托多种媒体手段,根据任务驱动和问题意识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打破“乔哈利”的局限。从西藏师范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情感认同的情况来看,他们在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的表达意愿,也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技能培训的他评活动中去,尤其是在分组训练的过程中,容易表现出害羞、不愿意公开自我、不愿求助他人、敏感等特点。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技能分组训练过程中,将参与训练的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力量,组织学生利用微格实验室、DV、手机将同学的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成员对微课片段进行观摩学习、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公开自我和产生新见解,建立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教学技能的展示交流群,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提升和改进基本教学技能,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随着小组成员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小组成员个人的潜能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挖掘,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减小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未知区域,扩大公开区域,通过智慧共享的方式,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教学技能水平。

第二,多方位、多渠道建立实践机会和平台,组织以师范生技能为中心的相关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拓宽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课外实践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提高西藏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除了在练习阶段多进行强化外,在实践和练习阶段要更多的依托学院和各社团组织以师范生教学技能为中心的比赛,调动师范生主动提高自身教学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西藏师范生的综合教学素质。在西藏各高校调查发现,在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开展教学实习活动、举办指导教师教学技能专题讲座、微格教学等活动基本上构成了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这种相对封闭的实践活动,并没有让师范生真正意识到“竞争”和“压力”。西藏各高校更应该多组织相关的教学比赛、多参与校际之间教学技能比赛活动,让西藏的师范生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西藏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能够真正的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调查中发现,西藏高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高校有组织常态化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以西藏某大学为例,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师范专业,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该学院每年都会在学院内部组织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比赛、三语演讲比赛。这样的活动对于师范生而言,是师范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独立的教学技能水平的训练成果展示,能够帮助师范生在思想上更快的完成从师范生到准教师的角色转换。根据数据表示,从2012年—2017年期间,该校思政专业的师范生连续6年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共获得特等奖12人次,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19人次,其中藏族师范生获奖比例占90%。在2017年教育部思政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中,该校思政专业的同学也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这样的培训方式在西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面是独树一帜的。在比赛过程中,师范生会根据比赛要求对自己所要展示的单个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的训练、观摩、再训练。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的巩固和提高,还会让自己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和学习。通过各种比赛,不仅是对检验了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更能看到他人的优势自理自己对教学技能由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识的高度。这样的比赛,是把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的“演练”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通过这样的比赛,西藏的师范生不仅仅可以展示自我,更多的收获是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师范生形成了一种“交流型”的合作学习氛围,更多的带动自身对自我教学技能的思考,促进自身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技能水平。这样的培训过程,不仅符合未来教育的要求,也更多的从事西藏教育的工作者重新思考西藏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发展问题。

第三,进一步加强西藏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专业化培养。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西藏地区基础教育的滞后性以及西藏师范生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西藏师范生信息素养是非常薄弱的。很多西藏大学生大学期间只有上过作为公共课的计算机课程,即使是师范生也只是会word 、excel等办公软件的简单操作,对于未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熟练运用的PPT、“微课”等多媒体技术绝大多数师范生都没有熟练掌握。针对这一情况,在师范生演示技能的单一技能训练方面,应该加大力对西藏师范生对于教学媒体的操作进行训练。在反复训练后,要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制作PPT,尤其是藏汉双语PPT的制作和使用;熟练使用电子激光笔、电子教鞭;学会简单的微课制作;简单的视频、音频文件的编辑;熟练掌握超星、对分易等课堂管理软件的使用;未来教室的使用;交互式白板的使用等。加大对西藏师范生信息化素养的专业化培养,能够缩短西藏基础教育和内地省份的差距,也只有如此西藏未来的基础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西藏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优化西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效果,才能真正提高西藏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才能为西藏未来的基础教育培养出适应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

[1]房灵敏,娄源冰,王琼等.西藏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

[2]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德刚.西藏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吴德刚.西藏教育调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杨映霞,李迎果等.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庄明科.乔哈利视窗:帮助人们实现有效沟通[N].健康报,2012-7-20.

猜你喜欢
师范生西藏技能
高级技能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神奇瑰丽的西藏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