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律动打开听障儿童的心扉
——听障儿童律动审美教学探究

2018-03-07 11:5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聋校手语律动

杨 晴

(山东省菏泽市特教中心,山东菏泽 274000)

1 听障儿童的心灵之花——律动

律动一词由希腊语“Rhythmic”变化发展而来,主要指节奏与韵律,逐步发展为有韵律性的身体动作。著名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观点认为,从音乐方面入手,通过人类肢体的动作的协调与控制和节奏来使人们感受不同音乐的各个要素。律动作为当前艺术教育改革和创新前提下,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一个必要手段和方法,它的运用与教学地位日益凸显,这种以肢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起伏、节奏和色彩的变化的律动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广泛应用于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律动教师教学用书》对“律动”有一个全面的解释,聋校律动课程是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而制定,目前是聋校一至三年级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其内容包括舞蹈、游戏、音乐、韵律操几个方面。2016年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律动课程标准》指出,律动是一门以韵律性的肢体活动发展聋生内在节奏感、韵律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并逐步形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

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聋校培养教育体系中针对听障儿童开展的律动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律动作为有韵律性的肢体活动,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也是聋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聋校开展律动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发展听障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促进和培养听障儿童对音乐韵律的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的能力;提高听障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潜能;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开朗、团结友爱的人格和品质,为听障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听障儿童舞动的“美”

聋校律动课程以听障儿童为主体,引导学生用肢体的律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和体验,是培养聋生艺术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听障儿童身心全面、健康的重要载体。聋校律动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性质。其中聋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聋校律动课程应该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多层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培养听障儿童对美的感受、美的欣赏、美的表现的能力,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态度。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聋校律动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日渐凸显,对聋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最终是能够培养聋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特教行业的律动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随着在聋校律动教育中审美能力的不断实施,律动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进而充实和丰富了听障儿童素质教育的内容,律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1)律动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发展听障儿童肢体协调能力,塑造健美形象,提高生理素质。律动对学生肢体动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生活及人物形象的塑造。(2)律动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补偿身心缺陷,陶冶美好心灵。听障儿童由于存在身体的缺陷,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自卑感、抑郁、悲观、暴躁易怒等一些心理问题,看待问题和事物不够积极、不够乐观向上。在律动教学中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体验美、表现美,来吸引听障儿童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坚强品质,陶冶美好的心灵。(3)律动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启迪智慧,可以提高听障儿童的文化素养。在律动教学中,渗透人文、生活等基本文化知识,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在律动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都表现的比较优秀和突出。(4)律动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聋校律动教学中,采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的内容和人文内涵打动聋生的心灵,感染艺术的美。通过美好形象的塑造与表现,来抒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集体、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与他人沟通、交往、合作的能力,养成团结、友爱的品质。在律动教学中,对舞蹈基本功训练可以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

3 舞动“美”的途径和措施

聋校律动课程力图通过多层面、多渠道、多角度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来训练和培养听障儿童对美的表现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态度,丰富了他们的对“美”体验和认识,使其综合艺术素养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3.1 创设情境、丰富体验“感受美”

根据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他们在听觉上的缺陷,他们的感知觉能力相对比较强烈,那么我们在律动教学的教学中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色彩鲜明的教学环境等手段来引导听障儿童进行美的感受和体验。

首先,听障儿童对色彩的变化有着很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很关注色彩鲜明和生动有趣的环境和内容。那么我们在选取教学环境和地点的时候应当抓住听障儿童的这一特点,丰富和美化我们的教室环境,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些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丰富内容生活的图片和贴近他们生活的人物照片,拉近他们的心灵,将律动教室精心布置,来吸引听障儿童、感染听障儿童,让他们在美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其次,在律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的课堂道具来活跃课堂、丰富课堂、美化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新疆舞蹈《玩翘板》这一课程的时候,我用气球、彩带精心布置教室,出示和悬挂了许多孩子们日常的玩耍照片和玩翘板时的照片,并带来了一些新疆的服饰和舞蹈的道具,师生们都被新疆的服饰装扮者,还未开始教学,就沉浸在一片欢乐而逼真的情景中,随着动作和优美旋律的渗透,孩子们也情不自禁的忘记了课堂,仿佛置身在新疆少数民族欢乐的场景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动作的表现也非常的完美。再次,我们在律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选用贴近生活的舞蹈场景和片段,来丰富和唤醒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选用较为日常化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的完美从而感受美。

3.2 通过视觉感官体验“欣赏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逐渐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聋校律动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优化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运用它的趣味性特点,来激发听障儿童对律动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低年级教学《拔萝卜》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拔萝卜这一教学主题,设计具有动画色彩的课件内容,用生活中拔萝卜的动作片段和儿童喜欢的动画视频片段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和体验拔萝卜这一动作,既生动又直观,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视觉上感受到具有美感的肢体动作,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其次,在律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电子设备,适当开展欣赏课。在教学中,适当播放适合儿童观看的优秀儿童舞蹈作品,及较为优秀的舞蹈家及聋人舞蹈的作品,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教师进行对作品情感和内容表达的适当分析,进而进行欣赏课的教学。例如在欣赏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孔雀舞》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这个作品是傣族舞蹈,它是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解了地域风土人情,认识了美丽的孔雀,通过舞蹈家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表现出孔雀在大自然中的美丽场景。同学们观看的十分认真和仔细,并不由的进行动作的模仿。他们被舞蹈家的表现所吸引,陶醉在艺术家的作品里。通过欣赏作品,他们被潜移默化的欣赏了艺术的美,享受了美。

3.3 通过手语表达“语言美”

手语是听障儿童唯一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他们的语言,更是心灵表达的唯一方式。在聋校律动教学中,手语的教学与运用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听障儿童的唯一沟通方式就是手语交流,那么在律动课堂中怎样运用好手语的表达,来走进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体验到律动中的美,这便是手语艺术的美。

在聋校律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即语言美。听障儿童由于身体行的残缺,往往在心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或自卑、或性格内敛、不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如果教师不能够运用手语的沟通和交流,在语言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很难将教学开展好的。在教学过程中,简短的一句鼓励的手语,一句美丽的话语,“你真棒”、“在老师的眼中你是最棒的”、“老师已经被你们的表演所感动了”等手语的表达,就会透露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在语言的交流和沟通中感受和体验到关爱,感受到美。

另外,律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手语动作的美,手语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唯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手语,帮助听障儿童了解舞蹈的背景知识、动作的标准等内容。律动教师手语动作的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手语动作的美,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潜移默化的欣赏到美。律动教师的表达,不仅仅只是语言表达的传输方式,更应该是语言和美的结合,在手语标准表达的基础上,将手语动作美化,标准与舞蹈相结合,将手语更直观、更形象、更美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

3.4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美”

舞蹈是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情感表达的方式运用肢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高超的肢体动作表达出丰富的情感生活。聋校律动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就是学生的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

舞蹈最直观的表达是肢体动作,在聋校律动教学中对听障儿童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环节,如何将肢体与节奏更完美的配合,表现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与生活,是我们律动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在律动教学中渗透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训练听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开发身体的软开度,能够更好的引导听障儿童运用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对美的体验。例如在《真快乐》教学中,在把握了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脚和手的分开练习,避免学生出现同手同脚的问题,那么作为舞蹈的训练,就避免了学生肢体上的不协调,让学生体验到肢体运动的美。

听障儿童有的没有听力,有的只有一些残余听力,他们无法更好得去感受音乐,也无法轻易的将美好的音乐诠释出来。这就造就了他们只是在课堂中单纯的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面部表情生硬,很难将美感和情感表达出来。即使教师在课堂节奏训练中,让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他们听不到音乐,不了解舞蹈表达了什么,动作也是僵硬的,面部表情也是呆板的,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舞蹈的情感,丰富他们的面部表情呢?在舞蹈教学《真快乐》中,重在表达鸭子日常的各种动作,学会鸭子走路的单顶胯动作。那么在欣赏完一遍舞蹈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们都见过小鸭子的什么样子呀?有的同学见过鸭子在水里喝水,有的见过鸭子走路,等等,有的同学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小鸭子,知道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从生活中发现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到文化知识的内容,这样深入的将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在后面的肢体动作学习中就更加的惟妙惟肖了,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慢慢的领悟了乐曲要表达的内容。在巩固环节,我又设计了小池塘环节,更加的生动形象,同学们对整个舞蹈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更加的了解,面部表情也更加的丰富了。最终让学生把节奏、动作和情感融为了一体,表现出了舞蹈所要表达的美。

3.5 发挥想象、设计活动“创造美”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和与众不同的思想和创造力,如何抓住学生丰富想象力的特点,结合律动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新颖独特的创造活动,也是律动课堂中创造性审美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律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听障儿童的想象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场景和动作,尊重学生,发挥学生求异的思维,我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自主、自觉、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从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入手,日积月累鼓励学生进行单一动作的创作,由简到难,由单一动作到一个小片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在完成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动作创编,并能够说一说自己创编的内容和目的。在动作创编之后,还可以为动作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艺术源于生活,许多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体验,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学会个性化创作,从而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这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发现、欣赏、感悟、创作“美”的过程。

聋校律动教学是聋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在律动教学中培养听障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听障儿童在律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视频欣赏美、肢体动作表现美、手语表达发展语言美、进而创造美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态度,使听障儿童在提高审美能力素养的同时,综合艺术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1]贺荟中方俊明著.《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苌敏.《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聋校律动教学》.现代特殊教育.2016.3.10

猜你喜欢
聋校手语律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