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王勃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2;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2)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国有企业改制,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企办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日渐不畅,甚至堵塞,企办技校的吸引力大为降低,只能向南方一些企业输送毕业生。
企办技校原先主要是为国有企业培养技术工人,所设大多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通过调研多所兵器系统多所技工学校,发现随着国有企业用人需求的萎缩,逐步显现出企办技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培养领域狭隘的缺陷日益突出。目前,进入中等教育阶段的适龄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地区农村独生子女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总体生源总量在减少。高中、大学扩招,各类民办技校、自考、电大、函大纷纷加入生源大战。企办技工院校既不能像民办学校一样完全市场化办学,又不能像公办学校那样享受事业单位的待遇,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一类的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生死存亡之境。企办技校为了维持生存,不断降低招生生源质量,因此,从招生源头技校生的数量和质量大打折扣。
由于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对下属技校的经费投入越来越少,能够勉强继续招生的学校能争取到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拨款已属不易,学校的发展主要靠办学收入,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出现师资素质单一、教学设施老化、市场反应迟钝,实习条件落后等方面的困扰,企业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严重制约了企办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政策支持是解决企办技校目前生存困境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国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引导企办技校,为企办技校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例如建立完善校企双轨制培养体制,完善《职业教育法》,拓宽企办技校经费来源,对企办技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监督。给企办技校相关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建立企业教育制度,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企办技校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认识到办学的重要意义,因而为使企办技校切实走出困境,还应以提高企业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着手。企业只有深刻认识到办学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切实对办学付出应有的资金、精力和人力资源投入,从而为企办技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2016年,某企办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学校介绍,进入广东某电脑公司就业,这批学生既懂得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进行过扎实的电子仪器使用、电视机组装、计算机装配等技能训练,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操作技能。但由于学生就业盲目,企业安排岗位也盲目,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太高,所以很多学生离开了企业,企业也对这批学生比较失望。后来很多辞职的学生经过个人自谋职业的坎坷后,大都很后悔自己当初的草率决定。因此,校企合作很重要,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也很重要。学生要在企业工程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先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首先,对于技校而言,可以使企业加入人才培养之中,技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市场和人才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能够有效利用企业技术、企业工程师、实践设备等作为实践教学资源。这种合作克服了以往学校教学的封闭性,实现优势互补,学校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实践的质量。并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的正真需求同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已经有很多具有发展战略的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力军,通过与学校的深入合作,给技校提供了实用的教学资源,可以提前发现职工骨干力量,并着手培养真正的“高素质、高技术、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优先录用在企办技工院校实习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既降低了企业招聘的成本,又保证了技工院校优秀的人才不流失,确保企业技能人才的优质型,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在单位实习过称中,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文化,熟悉行业内企业用工、技术、团结协作等要求,提早培养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以上方式建立校企双轨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课程和实训后,安排到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形成从理论到技能认证、从企业实练到学生就业的双轨制培养思路。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相互依存、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协议订单的形式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积极探索技工院校与对口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之路。
要加强和重视企办技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人员,经考核具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人员均应该纳入教师系列,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并享受教师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企办技校教职工积极性。
要重视企办技校教学改革,与一般职业院校相比,在教学方向上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设备和教学实践环境上更具资源的优越性,实现了教学方向与企业发展、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契合,对于培养高素质、高专业化的职业人才和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完善。同时要多元化办学,积极探索小班制、学徒制、远程教育等各种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形成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多元化办学模式。
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程,争取技工院校成为周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精准扶贫的培训基地,企办技校要充分理解和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组织力量编写适用于农民工基础的实用培训教材。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订单”,解决好农民工的培训就业等相关衔接问题,不断壮大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办学实力。
企办技校现实存在的现状、面临的困境,要积极从学校、企业、社会三个方面来提出解决企办技校目前困境的对策。作为发展企业办学的主体部分,学校还应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树立竞争意识等方式来推动学校发展,帮助企办技校走出困境。
[1]钱娴,陆素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时代变迁—从“一体型”厂办技校到“紧密型”二级学院[J].职教论坛,2012(7):76-78.
[2]陶红,高先燕.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原则与途径[J].职教论坛,2012(33):31-34.
[3]陈苏武.陈安弘.让技工教育充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J].中国培训,2010(7):14-15.
[4]朱雅奕.企业办中职学校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