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03-07 09:50:51魏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形体素描工科

魏淼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 545000)

服装设计在综合性院校或工科院校主要分服装与服饰设计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进行招生,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属于普通文、理科招生,只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经培养,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所以,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作为非艺术类招生,入校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缺乏对素描等基础造型类课程的认识。而素描作为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其作用与意义不容忽视。针对这一特点,十分有必要对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能再沿用艺术类服装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内容或是传统的纯绘画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素描课程教学,才能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做好衔接,奠定更好的专业基础。

1 改革的必要性

1.1 素描课程的重要性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无论是设计艺术还是绘画艺术,素描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素描,不是随便涂抹就可以产生语言,它既有一套科学、系统的造型体系。充分调动“空间、形体(形状)、结构”三大造型要素,才可以使形象具有基本的表达力。素描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入学后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是服装设计艺术的必修课,也是衔接后续设计类课程的重要基础。素描训练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等,而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服装效果图中的构图、线条的轻重、样板中的块面对比、款式的分割比例、肌理表达的核心几个部分的意识方面,素描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能够对物体的形体、结构、比例有初步的理解,掌握造型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知识,继而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认识物体结构形态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对材质的表现和造型的艺术化上面来,这是一种将我们对服装的理解与创意物理化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在后续的人物速写、构成设计、图案设计、服装效果图手绘表现技法等专业课程中才能够更好的运用。

1.2 素描教学的现存问题

第一,授课对象方面。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作为非艺术类招生,并不是每位同学都接触过绘画并对其感兴趣,作为工科学生对突如其来的绘画课程感到无所适从,所以经常会遇到对素描课程感到畏惧、陌生,目的性不明确等情况的学生。其次,学生给自己贴上了“没有美术基础”的标签,心理压力过大,信心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状态、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再者,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较强,理性认识占主导,善于思考、分析,长期处于“纯科学”的环境氛围中。这样的特征使他们在面对素描时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对象,缺乏感性认识,例如,第一,在分析物体比例,完全可以凭眼睛去观察得出大致比例关系,而工科学生则希望有具体的公式来计算得出,如此拘谨的状态导致不敢下笔,也不利于素描教学。第二,课时比例方面。由于其他专业课程繁多,素描课时显得少之又少,不足以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刚开始进入状态,课程就到了结束之时。第三,课程内容方面。教学沿用纯绘画素描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上没有侧重点,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按部就班的套用常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导致整个课程下来没有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点以及所要学习的能力。

2 改革的策略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应解决的问题

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是培养具备服装开发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工程、服装创新设计和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能力的高级人才。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效果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纯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都是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训练。但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一是时间不允许,因为服装效果图只是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剪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服装效果图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体结构知识,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表现,以及大量的物件、着衣人物动势的速写等短期作业,则是绘画基础训练的主体内容。所以我们着重要解决的是对象形体、结构、透视、比例的问题,训练手、脑、眼协作配合的能力。

2.2 设置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不是为了能够画出多完美的作品,也不是为了追求画面的艺术效果,而是应该注重对象形体的观察和思考、透视和比例的掌握、结构和空间理解,这些都是创造新形态所必须要训练的内容。所以,从内容设置上,在石膏几何体部分应该加大训练力度,石膏几何体是经过归纳的几种基本形体,必须对这些基本形体剖析透彻,才能有深入的训练。然后是结构相对复杂的静物素描部分,最后是石膏五官、手足、头像等与人体相关的训练。另外在整个素描课程中应该提前将速写课程内容渗入,穿插速写的表现形式,快速描绘身边的物品,例如衣物、包、桌椅、水杯等一切可以入画的物体。训练学生瞬间捕捉形体的能力,也是协助训练造型能力的一种方式。

2.3 完善训练方式

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作前期设计师需要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在素描课程的后期需要对默写技能进行强化训练,默写也是速写的延展训练。我们无法凭借记忆将脑海中的形象准确无误的完全默画出来,因此默写包含了想象的因素,这也是为今后的设计创作奠定了基础。从临摹到写生再到默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生是对理论知识的转化的过程,也是学习技法的过程,而默写相对于写生来说是一个提升性的阶段练习,虽然表现的对象一致,但是训练方式有所差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形体记忆的储存能力,全面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对轮廓线、结构线能够概括、强化,移开视线后,能够快速的跃然纸上,以此反复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这是综合运用的阶段,也是技能输出的阶段。

2.4 改革教学模式

素描教学通常是采用集中示范到个别指导再到集中点评这样一种程序模式,这种集体授课的方式容易导致很多知识点印象不深刻,理解不到位。那么,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可以采用以分小组的形式让每一小组抽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资料搜集并讲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作品集中点评部分应该加入学生相互点评环节,通过相互找错误、说问题这样的互动形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避免下次出现在自己的画面中,也同样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另外,前面教学存在的问题中提到,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带着“没有美术基础”的标签,缺乏自信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鼓励式教学,放大每一次的进步,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素描的信心。

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依托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素描课程与工科背景相结合,转变教学模式和训练方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前人总结的经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找新的突破,使素描课程能够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内容有良好的衔接以及教学思路的融会贯通,从而让素描课程教学能够做到不断革新与进步。

[1]魏秋菊.服装设计教学中的素描基础[J].艺术教育,2013(5):182.

[2]张丽萍.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设计研究[J].才智,2017(16):118.

猜你喜欢
形体素描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初夏素描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