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大学英语1+X课程体系构想与实践

2018-03-07 08:36梁晓波葛军武啸剑国防科技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军事课程体系

梁晓波葛 军武啸剑国防科技大学

【提 要】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当下的形势,提出了大学英语1+X课程体系的构想,定义了课程体系的内涵、组成部分和主要思路和要求,也分析了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该课程体系在国防科技大学的初步实施与实践,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主要环节,为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公共课程之一,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军队院校,大学英语也是人才培养外语类课程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目前,大学英语在地方高校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定位有丰富的内涵和建设取向,为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军队院校大学英语也在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军队院校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重新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进行谨慎定位和开放设计。本文提出构建大学英语1+X的课程体系方案,为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建设意见。

1.我国大学英语的基本状况与教学范式

当前大学英语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除了少量极其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免修资格之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英语依旧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学分大致在6-12个学分之间。对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方面,大学英语被认为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王守仁2008:7;张立柱、唐书哲 2017:89-90)。近年来,人们赋予了大学英语越来越多的功能,大体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王守仁2008:6;李建荣、谢慧,2016:130;曹亮 2013:126;喻昕 2015:348;张永波、由锋 2011:86;余渭深 2016:24)。外语课程除了担负培养学生习得和使用外语的能力之外,还被寄予了新的任务,比如,国际视野的拓宽、世界意识和思维能力、异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同文化的思维与生活方式的宽容与理解、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张红玲2007:193;胡文仲2013:6-7;孔德亮、栾述文 2012:25;甄凤超 2015:56;梁桂霞、李静 2015:70;王璐 2016:69)。由于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多,部分学校还强化了大学英语阶段学术英语的培养(齐曦2015:67;邹斌2015:70;刘娟 2017:96)。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多功能阶段,进入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断细化,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断融合共生的阶段(丁研、蒋学清2015:150)。再加上人才培养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特征;另外,高校专业的增多,高校的特色性增强,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更多期盼,传统以四、六级为统领的大学英语授课目的早已难以为继,大学英语进入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阶段(王守仁2015:2-3;张文霞2009:90;殷刚魁、俞婷 2016:119;林盛 2016:136)。

从课程体系来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大一统范式,“十二五”的个性化发展,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精彩纷呈的阶段:(1)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出现国内外理论共现,本土化理论涌现和发展;(2)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呈现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同学习、和谐共同体的范式;(3)教学模式注重高中低不同学员的个性化发展、不同学员取得相应能力提高的分级教学;(4)教学过程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强调跨文化、拓展其它相关能力,包括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5)教材呈现多样化、通识化和特定化的方向发展,大一统的教材体系被多样化的教材体系取代;(6)教学方法表现为多种方法共存,多种方法混用,综合方法混合方法大行其道;(7)线上线下课程并存,幕课、微课开始走向课堂,大学英语出现泛在化、共享化、碎片化;(8)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也呈现出对不同学校基于不同的要求,允许学校根据自身需要,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英语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总之,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走过了求同、求全、求标准化的单一模式进入到多目标、多特色、多手段的多元化多方向发展的模式。

2.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状况、特点与挑战

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地方大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了军队院校的自我定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了军队院校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

2.1 主要类型

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参照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同时,也根据各院校的具体特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各自具体的做法。根据本轮改革后军队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2.1.1 综合类大学

这类军队院校总体上是原来的军队理工类综合性大学和军医类大学,现主要以国防科技大学、南京陆军工程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等为代表,学校人才培养水平要求较高,课程体系较为系统完善,课程类型较为多样,课程教学队伍结构较为完整,课程建设有良好的基础,课程有较好的影响性和示范效应。

2.1.2 自身定位要求较高的军兵种院校

这是一批军改前就有较好的基础,在本轮军改后,学校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提升的军队院校,如海军航空兵大学、战略支援部队航空工程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指挥学院、陆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武警部队指挥学院、武警部队工程学院等。

2.1.3 专业性较强,人才培养较为特殊的院校

主要是一批军兵种特色性较强,人才培养在专业领域要求较高,岗位对外语的需求较强,如陆军步兵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陆军勤务学院、陆军边海防学院、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防化学院、海军潜艇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等。

2.1.4 专业性较强的士官学院

主要是一批以培养士官人才为主的军事学院,外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外语要求并非核心能力,如海军士官学校、空军士官通信学校、火箭军士官学校、武警士官学校等。

2.2 主要特点

军队院校作为军队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军队人才的各种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外语能力的培养。我国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经历了初期的草创期、文革的空白期、改革开放后的重启期、上世纪90年代的大发展期、本世纪的提升提质期以及当前改革的调整完善期,以大学英语为主体的军事外语教学为军队人才的外语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当下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2.2.1 按照新纲施训,要求统一灵活

目前,军队院校按照新的教学大纲施训,开展教学。新大纲最大的变化是军事英语列入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总体学时虽然没有减少,但由于军事英语列入“大学英语”,纯粹“大学英语”的学时有所减少。大纲未对军事英语的学时数做出明确规定,这给军队院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新大纲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有了统一的遵循。在通用英语的部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英语分成了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级别;在军事英语分出3个级别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军事英语和军兵种和专业军事英语的内容,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开设符合自身需要的军兵种和专业军事英语课程。各军队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大学英语(含军事英语)一直延伸到第五、六学期。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五、六学期教学一般侧重于专业课程,相应的英语课程是偏专业方向的英语或者是军兵种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要求,使得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既注重共核的要求,也给各军队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军兵种的需要提供了发展和建设的灵活度。

2.2.2 教材走向多元,小班教学全面实施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打破了全军各院校统一一套教材的做法,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菜单。各军队院校可以根据各自入学学生水平、毕业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选用适合本校的教材。教材既考虑了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通用的统编教材,也考虑了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通用教材,还考虑了各军兵种自身的特殊性,各军兵种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需要采用相应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当前的教学情况是,大学英语教材多元化和多样化,军事英语将在坚持通用的基础上,体现针对性更强的军兵种特色。由于课程调整后,任务增加了,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就相应提高了。因此,各学校将更加普遍地采用小班教学。小班教学也将成为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常态。随之而来的是,各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也能得到更好的保证,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改革也成为可能。

2.2.3 课程强调基础,体系开放坚守底线

尽管各军队院校人才入口和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外语能力培养上,都坚持外语能力作为学员能力共核中的基本能力组成部分之一,课程注重打牢学员的基础,夯实学员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上,把保证学员的基础底线作为毕业要求。绝大部分学院都将公共外语四级作为能力的基本要求,并与毕业相联系。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为部队培养外语能力合格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听、说、读、写、译贯穿了培养的全过程,部分院校一直到高年级还坚持开设英语课程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力求做到在校期间英语课程不断线、外语能力培养不断线、外语能力发展不断线,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性体现得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本身又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体系本身就容纳一部分语言文化的基础课程,因此,部分院校在坚持以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为骨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适度拓展了一些选修类课程,比如军事英语、英语国家文化、欧洲文化、区域研究、英美文学赏析、翻译理论与实践、演讲与辩论等。但由于全军各院校始终以大学英语(通识类大学英语和通用型军事英语)的共核作为评价标准,因此,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始终是各院校授课最为主要的内容。当前,大学英语已演化成为知识面宽、国际视野开阔、社会性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课程目前的教材几乎都无法保证语言文化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课程在各学校开设过程中都有各自的选择。总的来说,课程体现了较强的基础性、开放性和底线意识。

2.2.4 模式推崇分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由于各校的生源存在质差,分级教学在“十二五”的试验的基础上,在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成为主流模式。军队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始于国防科技大学。2008-2009年,该校开始论证和试验,2010年开始全面推开。之后,全军其他院校也逐渐开始推行,特别是在一批理工和工程大学中,分级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慕课的推行,部分水平高、有影响的慕课也开始走入军队院校。国防科技大学建立了全军的慕课课程梦课平台,其中“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综合)”等一批课程已经上线,能够为全军各院校提供教学服务。其它学校也拥有自己的线上课程,比如,信息工程大学也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平台上建有“大学英语”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使得线上线下融合在一起,以往分散的英语教学资源能够辐射到多个院校,各个院校也可以更加经济省力地组织本单位的英语教学,特别是集中精力,开展有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学。

2.3 面临的挑战

大学英语长期以来作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必修部分,为人才培养解决外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全球思维的能力,为培养面向部队、面向实战、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需要克服问题,许多问题既是长期形成的,也是院校英语教学下一步需要认真面对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院校类型多,军兵种难统一

新一轮军改以后,尽管军队院校的数量大为减少,但是军队院校长期形成的军兵种特质有了更明显的强化,除了原有的陆海空军种之外,还新增了火箭军军种以及战略支援部队,根据“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指导原则,军种成为院校建设主要管理者和建设者,军种在院校的管理中地位更加突出;兵种也得到了加强,一些以前未能大范围独立的兵种,比如特种作战、海军陆战队、陆航等兵种在本次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加强;综合性、指挥型、专业性、特种用途的院校格局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各院校的职能和培养目标在原来大陆军的思路下转变为更加聚焦岗位需求和实战需求;学历教育学员入校英语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个差异一直是各院校外语教学需要从入校开始就要面对的教学实情。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当下军队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需要克服的整体性问题,也是各学校在新的院校体系下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2.3.2 语言占主导,拓展能力锻炼浅

在大学英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尽管注重了语言基础知识,也注重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但由于课内学时有限,课外活动中又必须保障一定量的军事训练时间,学员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时间还是相当有限的。一方面,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国情知识的课程很难有时间开设起来,而对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国情知识则更难有时间保障。由于其它课程数量也较多,有关世界历史、世界文化、世界文明史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还未能有效体现;有关热点地区和重要战略地区文化和国情知识的课程还待建设;特别是,世界战争史、世界局部战争史、世界宗教文化等课程还未能以英语或外语课程形式走向课堂;学员开展有关军事行动或军民融合活动信息发布的英语课程及素养能力还亟待建设。这些领域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同时又需要外语的工具支撑。目前,这方面的课程建设还需长期建设并努力完善。

2.3.3 语种偏单一,其它语言教授少

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体系,目前主要涵盖了大学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听说、军事英语听说、军事英语读写,部分院校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演讲与辩论、应用写作、军事行动英语、军事翻译、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英美文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部分学校开设了其它语种,涉及了俄语、日语、法语等语种,但在军队院校中开设的第二语种和第三语种课程的学校很少。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种,除了俄语和日语之外,基本未能开设。周边地区的人口大国或者经常有潜在热点问题地区的语言,比如,印地语、缅甸语、越南语、蒙古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普什图语、波斯语等,都未能有效进入我们的课堂。我国跨境语言丰富,目前军队院校尚未有效建立跨境语言的培训;同样,境内民族语言的培训工作也未实质性开展。单一语言的教学,会使我军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开展军事交流,特别是涉外军事行动带来不便。在面临灾害救援、航行护卫、国际维和、侨民撤离、反恐处突乃至潜在军事冲突时,能够用对方的语言传递信息,往往是提高生存机会,平息和降低冲突风险和烈度的最有效工具。

2.3.4 军地同质化,军事英语起步晚

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主要课程体系以及教材体系与地方高校非常相近。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并没有完全按照军事特色来设计,而是在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局部选择性的安排,即选择教材中相对适合于自身课堂教学的单元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也就是说,目前军队院校并未建立自成一体的大学英语教材体系。再加上军队院校中讲授外语的师资队伍主体由地方高校培养,军队院校本身培养的教师只占少数,这样,教师队伍对军事英语了解相对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军队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就出现了与地方高校同质化的现象,课程内容、授课理念、教学方法、基本目标等与地方高校没有大的差别。同时,军队院校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存在许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军事英语的教学起步较晚,各院校没有专门的从事军事英语教学的足够力量。尽管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中各院校有所投入,但高水平的教材建设还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目前用得较为广泛的还是北约的Campaign English for the Military,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英语教材近年来有所突破,但适用于新形势下全军的通用军事英语教材以及各军兵种军事英语教材,乃至专业领域的军事英语教材还要进一步加强。

2.3.5 课堂授课重,课外活动落实轻

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军队院校目前都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摆在极高的位置。这可以从军队协作区联席会定期举办优质课大赛能够看出一二来。但实际上,外语学习是一个极强的实践过程。除了少量的知识获取外,外语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和具体应用,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不应用,就会形成哑巴英语。但现实情况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需要学习内容和培养的能力面广、量多且碎片化,因而课堂只能完成短时间的讲授和练习,即便是课堂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其情景实践和综合应用的环节往往只能浅尝辄止,根本无法保证每一个学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军队又面临着“走出去”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增加的需求。这要求军队院校在重视课堂授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课外活动的设计,补足课堂教学时间、情景和训练深度的缺口。由于当前各院校课外学时出现各门课程相互竞争,同时军事体能训练也需要占用大量课外时间,因此,专门的课外活动难以有效保证每个学员的参与。其结果就是,课外活动最终容易成为少数水平高、积极性强、乐于参加竞赛的同学的实践平台。课堂教学是每个军队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训练工作,但课外活动的支撑是外语课程本质属性的要求,同样也需要同等重视。

2.3.6 理论授课浓,实训实战情景缺

与以上挑战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军队院校外语教学已经形成了长期的范式,形成了外语课程的基本定式:知识性授课+理论性授课+一定的活动性互动操练。尽管有各种各样教学方法的引进,课堂教学基本上已经定型成为以知识传授、理论解析为主的讲授型课程,教学的理论性质依然较为浓厚。即便是实行了以学员自我操练、自主学习改革的课程,所学习和操练的内容还有很大欠缺。主要体现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为学员打牢基础、拓宽视野而设置,课堂的紧张度和实战味还不浓。为了增强课程的学术性和趣味性,课程经常会系统讲授概念和概念体系,背景知识与知识体系,学员在知识与学术的海洋里遨游,获得了很大的学术享受和视野拓展。但实质上,这样的课堂与部队对人才的期盼,军事行动的要求,特定高位的需求是有很大距离的。也就是说,院校教学与训练,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学科和学术人员来培养的,而部队的需求却是要求能够用外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人,解决语言难题的语言专家,解决实战实训中困境的语言瓶颈问题的能人,需要一上岗就能解决外语实际应用问题的操练手。理论厚实的准备固然重要,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部队却更为重要和突出。这就需要院校在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设计中,增补大量与部队实战实训相一致的外语训练活动,需要设计大量的想定式、任务式、模拟情景式的学习和训练活动。目前,军队院校建立广泛通用英语和军事英语的案例式、想定式、任务式、情景式的教学准备工作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2.3.7 多维联系广,模拟训练基地无

当下,各军队院校之间已具备广泛的联系,与上级单位和基层部队也有着广泛的联系,院校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各类信息的汇聚点。许多院校甚至广泛关注国际一流院校和同类院校的建设经验,选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参加多样化的国际军事行动和军事交往活动,军队院校也已经成为军队对外交往的重要的力量。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军院校还未能建立综合配套的语言文化学习培训基地或者模拟训练系统。在这方面,美军早已有了很好的探索,已经做到直接将人员训练派往地方或者国外大学或者军事基地进行训练,或者利用本身建设的语言文化训练虚拟软件系统,开展广泛的军事人员培训。我军军队院校众多,基本上每个院校都有相应的军事外语教员,但由于没有建设相应的模拟训练基地,使得各项具体学习和培训活动都要立足院校自身、立足教员自己。不可回避的是,语言文化的学习在真实或者近似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提高最快,建设综合配套的综合语言文化实践环境需要巨大的投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么将人才送到国外基地实践学习,或者在国内有条件的一流大学学习,或者采取在自建的虚拟语言文化训练环境下学习的原因。这样的实践基地建设的道路,靠院校自身单方面建设很难奏效,需要从上至下,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一条语言文化学习和训练的实践基地建设之路。

2.3.8 共享平台有,资源针对性较弱

目前,军队院校已经建立了能够辐射全军的一些共享平台。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建立的梦课平台,能够为全军各院校和部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各军事院校的网站早已实现相互连通,并实现资源共享。但目前,还未建立全军针对性较强的各门课程的资源共享网站,也没有建有专门的外语类资源平台,特别是涉及海外各种军事资讯和资源的平台。教员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只能零星地、碎片化地、孤立地去寻找和收集信息,缺乏综合性的有价值的资源共享平台。比如,需要建设全军军事翻译资源与技术应用平台,为全军军事翻译提供相互借鉴、学习、交流以及技术指导的平台。针对国际维和、国际联演联训联赛、国际救援、国际护航、国际反恐、国际医疗救护、国际撤侨等方面开设的多样化板块化资源建设还很少,针对维和联合指挥会议、人质营救、战场救护、反恐谈判、新闻发布、情报收集、情报分析、敌特审讯、指挥作战等更为具体的系列活动的情景化资源则更为稀缺。资源面向实战、面向部队、面向战场开展建设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新的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组成部分和基本思路与定位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根据当前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的基本现状和特点,结合国防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1+X教学方案。其基本内涵、组成部分、设置思路和实施要求可以分解为以下内容:

3.1 基本内涵和主要部分

1+X大学英语教学方案中,1+X指的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其中1有两个含义:首先,它指的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英语”作为独立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是一门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课程;其二,它指的是“大学英语”作为独立课程开设的时间为一年,具体为学员入学的第一年。X指的是为大学英语配套开设的其他课程,X也有多层意思:首先,它指的是X板块,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在大学英语这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X板块的其它课程,可以包括英语知识(比如英语语音、英语语法知识、英语的国别变体、英语历史等),英语技能训练(口语训练、听力训练、笔译训练、口译训练),外国文化(英国文化、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澳大利亚文化、非洲文化、欧洲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世界军事文化等),海外文学(英美文学、欧洲文学、南美文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学等),军事英语(维和英语、护航英语、涉外军事行动英语、海军英语、特战英语、军事手语与旗语等),世界历史与文明(世界历史、欧洲历史、中东历史、非洲历史、世界文明史等),宗教文化(伊斯兰教与中东文化、基督教与西方世界、佛教与东方文化、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等),军事与战争(一战史、二战史、近代欧洲战争史、中东战争史、十字军东征史、美国内战史、二战后局部战争史等),其他语种(较为重要的其他国家语言,比如日语、俄语、缅甸语、印地语、越南语、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普什图语、朝鲜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重要的国内民族语言: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苗语、壮语等),语言军事应用类课程(俘虏审讯、跨语言心理战舆论战、军事行动信息发布、军事行动与军队形象构建等)。其次,X板块是个灵活开放的板块,可以根据本院校和军兵种,适度添加有针对性的板块,比如,陆军可以添加世界陆军史,海军院校可以添加海军特色的世界海军史,空军院校也可以添加国外空军发展史,二战空战史等。当然也可以添加联合作战需要的课程,比如外军联合作战文化等。

总的说来,1+X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大学第一年以完整的一年形式完成大学英语的基本课程内容,其课程基本定位为打牢学生英语基础,学生基本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完成相应的水平考试。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本校的水平考试,无条件的院校可以以大学英语四级等水平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要求。X板块为各个学校不同学员提供了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用途的课程。X板块既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也考虑部队的需求,还考虑军兵种的需要,特别是任职岗位的需要。X板块除了既保持原有的理论授课形式之外,也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强调学员运用外语完成军事任务的能力培养。

3.2 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定位

采用如此的课程设计主要依据为:当前,学员入校后英语的水平和能力已经有普遍的提高,绝大部分学员在入校时英语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通过再增加一年的培养,学员能够达到公共英语四级的基本能力和水平。同时,以硬性规定来要求学员,也可以更加明确学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水平,学员的底线就是必须达到大学英语的基本要求。按照公共英语四级的要求,学员一般在入校一年内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目前,地方高校多数已经采纳此种教学要求模式;再者,从军队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内第一年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公共英语四级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关于X板块的设置,主要是能够将大学英语拓展开来,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灵活的外语课程体系。1+X课程体系,突出英语的主体地位,有关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课程。特别是,可以打破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一包到底,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偏软,语言文化应用偏弱,军事应用偏少,综合应用能力和产出能力不注重的局面。总之,1+X课程体系,既有利于保证大学英语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考虑不同院校的不同要求,特别是军兵种的需求和岗位任职的要求,还可以考虑未来任务的需求,更可以考虑学员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将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

4.“1+X”课程体系实践的探索与经验

4.1 初步建设基本情况

国防科技大学在“十一五”的建设过程中,推行了以分级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但同时,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多样化基础,最终在2014年春初步实行1+X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在随后的几年中逐年进行了完善。首先,课程体系注重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多样化设计:(1)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阶段性多样化设计:坚持大学英语一年级阶段在强化学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阅读输入和听力输入),突出强调学员口头输出能力即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二年级秋在继续注重学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中融入了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课程所有单元问题设计,更加注重了问题分析中的跨文化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学员的国际意识和世界思维;在此基础上,在第四学期针对技术类和指挥类学员分别开设了军事英语和应用写作两个不同板块,突出强调培养学员的书面产出能力和军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开设多样化板块化的选修课程: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面向所有年级学员,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化以及应用技能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文化、欧洲文化、跨文化交际、区域研究、语言与思维、翻译理论与实践、演讲与辩论、应用写作、军事英语、军事行动英语、维和英语、军事翻译等课程,还开设了俄语、日语、法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很好地丰富本科生对多样化课程体系的要求。(3)优化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融入多学科、时代性内容。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本身讲授的过程中,鼓励教员和学员寻找各学科最新的动态,在课程融入科技、军事、人文最新发展的时代性材料,使课程保持时代性和新鲜感。(4)广泛邀请专家开设讲座。通过广泛邀请军内外和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用英语开设专题讲座,增添学员英语界面的多学科知识和视野,进一步补足语言类课程缺少多学科内涵的弱点。(5)加强幕课和微课的建设。组织人员,录制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翻译》、《战争文学》等一批慕课课程,目前大部分课程已经在全军梦课平台上线,《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口语》和《大学英语写作》已经在教育部爱课程慕课课程平台上线,其中《大学英语口语》已经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网上线,这些课程有利于学员课后自主学习,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6)举办丰富多彩的外语竞赛和文化活动。创办了包括模拟联合国、演讲与辩论、情景剧、维和勇士、模拟信息发布会等课外活动,将语言学习、人文社会、历史文化、时代特色和军事行动等主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2 经验和启示

从国防科技大学初步实践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1+X课程体系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开放性,能很好地接轨于新的军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而且也有利于学校针对自身的情况,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强项,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做好以下方面的总体设计:

4.2.1 坚守大学英语,突出军事英语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始终把大学英语置于基础地位不动摇,不能将大学英语改成其它课程。由于英语在国际上语言的特殊地位,大学英语本身对于学员的外语能力、世界视野、跨文化交际以及多语言多文化比较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体系需要始终把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支撑面和考察面,高度重视学员能够运用英语完成较高水平的口笔头综合应用,包括日常生活和学术交流。同时,课程体系还要根据新的大纲,给军事英语留有应有的板块,特别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通用军事英语、军兵种军事英语和专业领域军事英语来设计。培养学员能够运用英语完成与本任职岗位直接相关的军事活动与行动。这需要学员能够将军事知识与词汇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语言的运用能力与军事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实现语言与军事的无缝连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对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合理转化。

4.2.2 稳固语言能力,拓展其它诸意识与能力

语言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也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基础。语言能力要求在设计中,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坚持以语言的学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既体现在目的上,也落实到结果上,更体现在过程中。课程体系要求语言学习重点体现在大学英语这门基础课程中,也要体现在X各板块的课程中。大学英语课程为整个课程体系奠定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知识体系),各项具体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各种文体、各种主题、各种方式的表达)的基础,也是其它能力的基础(跨文化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军事英语应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军事指挥能力等)。在大学英语本身的课程中,语言既是知识,也是能力的体现;在X板块课程系列,语言既是表达的工具,也是跨文化思维的助推器,更是全球思维的淬火锤,还是新型军事领导者多样化素质的融合剂,也是新时期军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战场提高语言信息素养、建构军人新形象、塑造军队新形象的重要依托。

4.2.3 坚持产出导向,开创多语种多学科局面

在1+X课程体系中,要注意课程在坚持打牢基础的要求下,更应该注重学员的能力产出。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多地是为了学员未来在完成国际性、跨文化、跨语言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能够运用语言合理、顺利地保障任务的完成。因此,课程在讲授和推进过程中,要将听和阅读等输入性任务活动,落实到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完成的任务中,课中将时间集中保证在说写译等活动上,更加注重学员产出性能力的培养。这要求听力和阅读活动由学员自行完成,课中学员主要参与任务式、项目式、实践性的活动,特别是更多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主题发言、多样化的想定情景中的语言活动。在这样的设计下,课程将从以往教师课中讲授为主导的课程授课模式,翻转成为以学员推行各项语言实践活动为重点的授课模式。同时,课程在以往的单一语言模式下,单一简单社会型话语交流框架模式下,提升进入多语言学习的境界,进入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将同步欢迎和鼓励学员选修国内外的一些其它重要的语言,打破以往以单一英语为统领的外语授课模式;同时,课程体系将改变以往课程中只注重在人、自然、社会浅层次的一般话语讨论,更加注重军事领域人才未来运用语言从事涉外军事活动与行动可能会需要的多方面的话语知识体系和话语领域。更加注重培养学员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历史眼光、精进的军事历史知识、丰富的军事涉外实践能力和敏锐的现代信息传播与形象构建能力。

4.2.4 丰富基础资源,创建多样化共享新平台

由于本文所讨论的1+X课程体系,是以大学英语为基础建立的开放性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将会给学员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学习机遇和实践平台。它需要有为课程体系配套的强大的多样化资源。这些资源首先是为课程直接配套的慕课和微课:由于课堂更多地翻转为以项目式、任务型、情景性的实践活动,课程中本身就必须讲解的许多概念性、知识性、理论性的内容,需要改为以数字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由学员课后通过网络,自主自学自修来完成。其次是需要为课程提供许多配套的相关资源:如某些对象国的语言文化资源,某一热点地区的国情和区域文化知识,某一特定地区的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某一国家的军事与国防建设的总体情况,一战、二战中的军事语言文化问题,世界主要语言的学习资源(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文化风俗等),重要的世界军事著作,有影响的世界战争史,世界重要战争的回忆录,世界主要将帅传记,世界主要军事语言词典,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与国防白皮书等。第三个方面是为课程配套一批有影响的军内外国内外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影视作品:讲座和影视作品按照不同板块,形成多样化的专题,由学员课后自行选听选学。第四个方面是配有丰富的学习软件或App,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了情景模拟的虚拟军事语言学习的系统,开发军事语言文化训练系统或平台,开发军事英语翻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开发多语言自动翻译系统,利用外语学习公众号以及学校其他微信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英语学习信息,为军事外语的教学提供强劲的支撑。

5.结语

总之,通过笔者对大学英语1+X课程体系的初步试验,发现该课程体系有利于适应当前军队院校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有利于发挥各院校的特点和强项,特别是有利于发挥各院校对接军兵种的要求和学员未来任职岗位的需要,更有利于学员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自我设计、个性化发展。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体系有较强的创新性、稳定性和开放性。创新性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简单强调单一语言能力,体现了对军事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追求,对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共同介入,对各项资源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的理念,能够很好地加速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稳定性在于,坚持将大学英语作为课程体系的基础,始终将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作为其它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始终把英语基本功作为人才培养的底线要求,为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开放性是课程体系为多样化多元化的课程提供了板块,各军队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板块、具体课程以及授课内容,还可以辅助通过课外活动、研讨讲座、实践活动来实现。大学英语的1+X课程体系,对军队院校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有着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军事课程体系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