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2018-03-07 07:50
武汉广播影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职场受众

李 奇

(作者系武汉教育电视台新闻部记者)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生存环境受到冲击的事实有目共睹,教育电视作为其中的一个专业化媒体,要想突围,唯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节目品质,才能重新赢得受众的关注。本文从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和渠道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教育电视从业者探寻节目的创新之路提供参考。

一、教育电视节目该如何创新

创新是教育电视节目持续发展的生命。然而,任何一档节目,都会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唯有创新,才能延缓节目进入衰退期的时间。如何处理好一档节目改版前和改版后的的关系,保持节目的辨识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结合节目的特点进行调整,两者不断磨合,推动节目进入良性循环。

(一)理念创新

1、新闻类节目重服务性

观众看新闻时有两大基本心理需求:有用,有趣。前者指的是新闻的实用性,后者指的是新闻的娱乐性。细心观察近年获奖的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新闻作品,笔者发现,教育电视新闻已由过去的刻板、程式化转为现在的活泼、社会化,新闻性大大增强。不过,形式服务于内容,形式的改变取决于内容的丰富,内容为王、差异化发展仍是新闻节目制胜的法宝。[1]

学生升学、招考等资讯是教育电视新闻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也是彰显个性特色的品牌节目。武汉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每年都会对“两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从“两考”开始的第一天,就会派各路记者前往考点进行采访,发掘最新鲜、最有趣的资讯进行播报。同时,现场邀请专家和观众进行互动,就观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权威发布。再比如,“两考”咨询会,通过网络直播、电视新闻等方式,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做出决策送上第一手讯息,树立教育电视良好的公益服务形象。

2、专题类节目重差异化

教育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台一样,面向的是所有观众,而潜在的消费力极强的青少年观众、显性消费能力占绝对优势的中青年观众,更是电视台激烈争夺的受众资源。可以说,抓住了这两大群体,就分享了当地收视群体的主流。[2]

比如,武汉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家长学堂》栏目,就通过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痛点,每期邀请教育专家来剖析中小学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家长支招,为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服务。

(二)形式创新

当下媒介形态日益丰富,教育电视节目需要在海量的节目类型中找到能够为我所用的形式或者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同类型优秀节目的成功之道,取长补短,提升节目质量。

比如,中国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该节目在内容上保持了教育台的准确定位,即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却在形态上效仿了《非诚勿扰》:通过行业达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为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碰撞,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职场,这种避免同质化的即时模仿借鉴创新取得了成功。[3]

(三)渠道创新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传统媒体必须积极调整传播渠道,以拥抱之姿适应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带来的改变。

教育电视媒体人要充分利用三网融合带来的便利,实现多渠道的多次传播,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比如,武汉教育电视台的节目除了在电视播出外,还实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见微”进行同步播出,服务不同受众需求。

二、结语

面对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的当下,教育电视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永无止境,每一个教育电视媒体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优秀节目的规律,为己所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注释:

[1][2]胡广宇,《从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看教育电视的突围之道》,《现代企业教育》2009.06

[3]李宗伦,《媒介融合视阈下教育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策略》,《数字艺术》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职场受众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