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治理模式及优选策略分析

2018-03-07 06:13:5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行业协会体育产业

张 亮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前言:伴同体育产业位于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使其逐步成为了构成我国市场经济的核心成分。就2014年来讲,我国拟定发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帮助体育产业发展以实现民众多元化需求,从而保障、改善民生,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此文件的发布有效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但同时也滋生了较多不足,使得我国体育产业处在低落状态,特别是当前体育产业依旧沿用以往的治理模式,已然无法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体育产业治理模式及优选策略实施了研究、探讨,望经由此为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优化选择给予相应借鉴。

1 当前具有的体育产业治理模式

1.1 传统政府治理模式

该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其不但需对民众利益予以维护,也不得侵害国家利益,故政府会严格依据国家相应法律规制针对体育产业进行强制治理,通过行业政策、经济工具对体育活动予以干预,以确保体育资源优化配置。较之其他行为主体而言,政府具备更好的供给水平,可通过自身力量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影响,更甚者对其规模具备决定性作用。

1.2 市场主导型治理模式

在该模式里面政府效用有所下降,体育资源的配置具体将市场自我调节当做主导,这就促使价格机制变为了干扰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在体育产业市场里面,全部参与者均享有同等地位,均应严格依据国家规制进行体育产品或者服务交易。选择该治理模式可构建产生适宜的体育市场价格体系,强化我国体育企业的国际角逐力,更易于对体育资源优化配备。但是,因我国体育市场机制依旧具有较多不足,故体育产业结构稳定性略显不足,更甚者会有供需极度匮乏平衡性的现象形成。

1.3 体育行业协会治理模式

体育行业协会即通过政府设计或者由政府倡议在行业内部构建,故而体育行业协会治理模式具体是借助该行业的自律与协会的监督维护以确保其发展具备较好秩序,并对各方主体利益予以平衡。该协会能和同行企业协作,加大共同利益,对业内行为予以管束,让业内成员管理与战略行为具备规范性。

1.4 体育企业、集团或企业自我控制治理模式

较之其他产品而言,体育产品无需较大投入数量,且在应对协调性选取所必需的变动期间,体育企业、集团或企业自我控制治理模式可给予可行性机制。故而,体育企业、集团协同加入到体育产业的治理工作里面能对多方利益予以协调。

2 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不足

2.1 政府层面

当前,政府不仅需拟定相应法律规制、政策为体育产业发展予以保障,也应体现自身领导、调控效用,但实际上体育产业目前还不具备合理的布局、投资途径单一,这均表明政府未对宏观调控给予足够重视。并且,现阶段我国依旧为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在体育产业治理中仍然为主导,多经由政策、行政手段对其治理,其未对自身合理定位。此外,尽管当前体育产业获取了较好发展,但民众对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加大,使得仅有的财政资金投入无法有效实现民众所提需求。

2.2 行业协会层面

目前,我国的体育行业协会发展还不够成熟,治理产业期间具有较多不足:一是管理有所疏漏。当前,体育行业协会的领导身兼数职,难以确保管理工作落实,且对协会发展构成了不良影响;二是体育产业实际治理期间,政府主要以领导人的身份存在,未给予行业协会相应话语权,阻碍了体育行业的发展;三是行业协会和企业关系处理不够妥当,未与体育企业构建形成较好的协作关系,往往具有其随意使用权利等现象。

2.3 体育中介组织层面

首先,组织内部成员未对自身组织类型具备有效认识,民众对其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加之组织成员素养高低不一,影响了体育产业发展;其次,体育经纪人还没有位于体育产业治理里面体现自身效用,其身为各市场主体的沟通枢纽,无法给双方给予真实可靠的信息,促使双方具有冲突,加大了治理成本;最后,国家还未对中介组织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职能给予足够关注,忽略了该职能对社会发展具备显著效用,若长此以往不对其关注势必对体育产业发展构成阻碍。

2.4 市场及各行为主体层面

当前,较之飞速发展的经济来讲,体育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其在市场及各行为主体层面具有如下问题:一是体育产品与服务供需匮乏平衡性,民众在高端体育产品方面所提需求不高,然而供给超过节点促使产能多余,且大众健身娱乐需求无法有效达成;二是体育市场管理体系与社会发展步伐不符,因被计划经济体制干扰,我国某些体育经营部门依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存在资源闲置等情况。

3 体育产业治理模式优选策略

3.1 优化目标

首先,对各行为主体利益予以协调。体育产业治理相关利益方囊括政府、体育企业、中介组织等,经由对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优化可对所有行为主体利益加以协调,促进体育市场发展。就体育产业治理模式优化的一大目标而言,即依照我国体育市场发展状况与所有行为主体真实情况实施利益划分。

其次,健全体育产业治理模式。体育市场发展到当前历经多个阶段,也具备较多治理模式,但各治理模式均具备独有的优势、不足,故体育产业治理模式的选择有无合理性,会对体育市场发展构成直观影响。故而,对体育产业治理模式予以优化不能存在形式主义,需落实到位,从而通过合理举措对各行为主体予以监督,确保各方利益。

最后,对体育产业治理内部机制予以优化。体育产业治理属于长久性过程,不能一步到位,故要对其内部机制予以优化就应先将治理结构精简。具体而言,该产业治理内部机制内含监督约束、决策与激励机制,三者彼此独立且相互作用。通过精简治理结构及优化能对内部机制的不足加以补充,确保体育产业持续发展。

3.2 模式选择

首先,综合型治理模式。实质上,体育产业治理不只是某一机构或者组织层面的工作,其属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有责任,需与我国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实际发展状况有效衔接,应用刚柔并济彼此融合的治理方式开展工作。

其次,多层次联动治理模式。把体育企业、市场、行业协会、政府依照重要程度划分层次实施体育产业治理,从而确保该产业获取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能依照实际状况,酌情引鉴国外成功治理经验,创设健全完备的体育行业管理机制与市场交易规范,以确保对市场交易行为施行有效监管。

最后,多途径共同治理模式。伴同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体育产业发展对自身依赖度持续加大,具体体现为规律及自律性。其间,前者表示体育市场的调节和联动,后者即该产业发展期间所有体育组织的自觉行为。位于上述过程里面,将体育行业协会当做关键的非政府组织效用极为显著。故而,仅有体育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位于市场、政府等层面有效体现枢纽效用,方可确保体育产业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本文先对我国当前具有的体育产业治理模式进行了阐述,而后从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市场及各行为主体四大层面对体育产业治理模式具有的不足展开了分析,并基于实际提出了相应优选策略,望以此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获取更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行业协会体育产业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12-29 05:18:58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财会月刊(2018年9期)2018-03-28 18:34:01
财政违法行为及监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财政监督(2018年5期)2018-03-09 02:22:38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 10:28:34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7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
自动化博览(2014年8期)2014-02-28 22: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