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健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宁夏吴忠 751100)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意见》的发布再次强化了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为各类高校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指明了探索的方向。笔者近期在课题调研中发现,在各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实践教学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富有成效的形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本文拟从学生社团活动的视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思考,以作抛砖引玉。
学生社团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形成的学生群众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育的延伸。其具有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自问世起就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学生们都把参加社团的经历看成是完美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笔者调查的全国十几所本专科院校学生社团的类型来看,基本可分为思政教育类、兴趣爱好类、知识技能类、公益服务类和创新创业类等几大类。每个社团在成立时所应具备的条件受到各院校社团管理规章的严格审核。
思政课实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的状态下,采用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基地实践、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知识技能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活动。
从上述两种活动的组织形态和活动内容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社团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的天然内在的联系。其具有以下共同点:①面对的群体都是在校的青年学生;②都有一定的人数规模和活动次数;③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④都遵循一定的活动规范;⑤都在实施中落实先期策划的既定目标;⑥活动结束后都使学生得到包括思想锻炼在内多方面的收获。这些共同点为思政课搭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绝佳的载体,为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有的系统性、连贯性、层次性问题,把社团活动和实践教学共同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真正受益的文化组织和课程形式,使两者在育人功能上画出“最大同心圆”成为可能。
在课题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团活动在本专科院校都有非常深厚的学生基础。各类院校依据自身的实际组建了数量多少不等的学生社团,少则二三十个、多则过百,每个学生社团社员人数在二十至上百人不等,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人数,并具有一定活动经费的保障。活动开展中,各个社团依据自己的类型、目标和宗旨,先行精心策划,或进社区、三下乡、到街头广场、入工厂学校送文化送技术当义教做宣传,或定期在车站码头、孤残敬老院开展送温暖送欢乐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或活跃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角落,一边培养着自己正当的兴趣爱好,一边训练检验已学的专业技能,一边津津有味的研读红色经典原著,一边论证分享自己的思想体会……把一幕幕富含思政教育内容的社团活动演绎的生动活泼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社团既满足了学生在青年阶段渴望了解社会、学习实践、锻炼才干、检验真知、提升思想的愿望,又丰富了所在院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业余生活。学生社团与生俱来的实践育人属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引导支持中完善运用。
按照“05”方案的规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两门课,外加以专题教学形式辅设的《形势与政策》课。尽管这三门课程在时间和教材安排上是相对独立的,但从实践教学的实际来看,也存在着个别教育内容的重叠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对三门课内容的整合,在打破原课程界限的基础上,跨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常态。
3.1.1 实践教学的主从选择
从三门课的内容编排上来看,各章节中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俯首皆是。但是实践教学的比重决定它只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非“主渠道”。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和实践形式,需要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继续探索。
3.1.2 实践教学的主要面向
从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看到,《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概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党情和世情教育。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就是通过加强这三门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达到对学生持久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知情意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3.1.3 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
一是思想教育,包括“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做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生力军。二是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人。三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基本的法治思维。四是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坚定 “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
3.2.1 校内实践
此类实践又可细化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业内称之为 “小实践”。这是一种随教学内容开展的实践环节,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用时短暂的教学活动,以直观、形象、互动和即兴见长。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影视教学、能力拓展、原著研读、校园文化等。
3.2.2 校外实践
主要指“学生走出校门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思政实践基地教育和社会实践两种具体形式,业内称之为“大实践”。这种实践包括组织新生国防教育、社会调查、专业见习实习、寻访名人故里、红色基地教育、参观典型地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和勤工俭学等内容和形式。这种实践活动更凸显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由于学生社团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天然的契合性,为实现社团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各院校负责思政教学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加强与学生社团管理部门的对接与联系,认真寻找跨部门间开展思政教育的合力点,努力在指导教师配备、经费统筹、场地使用、活动资源开发、活动形式、量化考核、评优表彰等方面通力合作,不断挖掘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点,在节省成本、减少重复、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组织高效、健康快乐、内涵丰富、自我锻炼、升华思想的育人环境,打通跨部门间开展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研读实践主要是针对重大理论中某一具有困惑和歧义的问题,在活动中为社团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研读相关内容,以期最大限度地了解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消除学生思想上的疑惑,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形成正确牢固的认识,在学生群体中训练解读理论的“业余专家”。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比较适合于思想教育类社团,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社、马克思主义读书社、经典读书社、实践社、新思想知行社、力行社、理论学习社、明德社等。调查表明,这类社团多由各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部)指导成立,指导教师多由青年思政教师担任。此类社团活动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在思政教育某个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活动之前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明确的实践目标和任务,精准推送可资选择的经典读物。同时,对社团的研读活动要及时地跟踪检查反馈,适时组织学习交流,分享研读心得,形成研读共识,消解思想困惑,把社团成员逐渐打造成为宣传新思想的义务宣讲员。
观赏影视是青年学生的共同爱好,它以再现历史、直面问题、悬疑叠嶂、情感渲染、语言幽默、视觉震撼、思想深邃等艺术特性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从而在共鸣中巧妙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引领。此类实践教学可与高职院校红色影院社、环球影视社、佳片有约社、新视角社等联合开展。影视作品的片源选择非常丰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典型性和教育性,既要选择正面题材的,也不能忽视反面题材内容的教育意义。观影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好学生间的心得互动,分享观影体会与收获,最后指导教师现场精准点评,密切联系思政各课教学内容点拨,起到让故事讲道理、让道理揭示真理的效果。
校园文化是一个院校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其外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平台。一个文化积淀厚重的学校,一草一木、一墙一石皆关情和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兴趣爱好型社团数量众多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追求成功、团结互助、坚忍不拔的品格,加深对思政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另外,也可以吸收一些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社团参加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及其他场地的环境艺术设计,把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播撒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种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身的。
这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适合开展此类活动的社团有演讲与辩论社、思辨社、金话筒社、新闻社、法学社、明德社等,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的方式一般有理论研讨、辩论、演讲等,需要指导教师提前对热点疑点问题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和辩论,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达到思想的共鸣和认同。这类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对一些困惑性问题从理论高度上达成共识,消解错误,回归正确。
此类社团多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组建而成。指导教师都是为学生推崇的专业骨干教师,分布在院校的各个专业层面,依据专业学习所得,利用平时实习见习机会,主动服务学校内外,从事电脑维修维护、编练音乐舞蹈、社区推拿服务、心理健康疏导、基础教育辅导、法律咨询服务、科普宣传服务等。活动中遵章守纪,在校园内外树立了大学生学有所长、服务社会、了解社会、增长阅历的良好形象。例如法学社、电子科技社、善言思辨社、心理协会、知心社、艺术协会、舞蹈社、光影社、教育社等。依据此类社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社团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各社团指导教师与思政各课教师开展座谈交流与培训,让指导教师了解思政各课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写进每场的策划书里,要求每个社员在活动中去践行与感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
创新教育是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使教学的难点,离开了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这个抓手,高校创新教育倍感空洞。现实中,各院校此类社团多由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发起,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经常与院校所在地市团委、人社局、组织部、就业局保持沟通,时刻关注有关创新创业政策信息的变化,借助外力广泛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让“敢吃螃蟹”的学生在成功与挫折中践行新思想新理论,培养其百折不挠、成功成人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与社会价值的双赢。各思政课在实践教学中应加强诸如千手创业社、工艺设计协会、舞之美俱乐部、大鹏信息社等创新创业社团的沟通与联系,经常组织学生与之交流、观摩,以学习、验证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关能力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除上述比较典型的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的形式以外,高职思政各课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还可以打破班级活动与社团活动间的界线,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联合相关社团与班级学生一起通过寻访名人故里、实践基地教学、参观典型地区、社会问题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广泛开展国情党情世情社情教育,使学生了解并理解包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抗震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以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追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体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引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心骨”,是可以依靠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
总之,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创新中,只要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扎实做好学生社团各项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继续以新锐的视角打量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就一定能在更宽广的领域开辟出新的渠道,让“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在联系与融合中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