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之辩
——从蝴蝶效应看生死契约的过程

2018-03-07 02:11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犹太教杰西卡安东尼奥

付 蝶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而对于戏剧中夏洛克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其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和受到宗教迫害的犹太教徒形象,不乏有学者对夏洛克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但对于其命运的具体走向过程却鲜有人触及。20世纪7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E.N.洛伦兹将蝴蝶效应定义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1]而这种联系正好可以解释夏洛克的悲剧命运。

一、“蝴蝶”翩翩

戏剧伊始,夏洛克以高利贷者形象出现,并与安东尼奥就契约达成一致,两人所签署的“割肉契约”是双方都欣然答应的玩笑话。而夏洛克最终强烈要求法律按“约”执法的原因,实则是几个“翩翩纷飞的蝴蝶”。

在社区里,夏洛克秉承犹太教宽厚忍耐的特征,却受到排斥。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埋怨自己曾经遭受的侮辱,但安东尼奥仍不改其态度,“我恨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2]此外,夏洛克对自己的仆人也是宽厚仁慈,当其仆人朗斯洛特要离开另谋高就时,夏洛克回应道:“我家里容得你狼吞虎咽,别人家里是不许你这样放肆的。”[3]由此可知夏洛克对仆人的包容忍让,而仆人却毫不念及昔日主仆之情,称夏洛克为“魔鬼”而一走了之。

在宗教方面,夏洛克恪守自己的犹太教义,尽管遭受侮辱,却能与基督教徒和睦相处。巴萨尼奥为借钱而邀请夏洛克共进晚餐,理查德·罗指出这是个不怀好意的邀请,守教规的犹太人是不会在不合礼节的餐桌上用餐的。[4]夏洛克拒绝出席,这似乎表明他对本教教义的恪尽职守,然而,文本细读间便会发现,夏洛克的确是赴宴了。显然,夏洛克维系着与其他宗教表面上的基本礼仪。但隐忍是有限度的,在社区、宗教的长期受辱下,夏洛克的原则和尊严不断受到挑战。

二、龙卷风起

随着假面舞会的取消,风势的转变,巴萨尼奥要立即前往贝尔蒙特,而此次出走的还有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以及她的基督教爱人。杰西卡的出走便是夏洛克长期受辱而最终引发的龙卷风,也是整场戏剧的转折点。正如萨莱尼奥所述的后果:“那犹太狗像发疯似的,样子都变了,在街上一路乱叫乱跳乱喊‘我的女儿!啊,我的银钱!啊,我的女儿!跟一个基督徒逃走啦!’”[5]由此可见,杰西卡此次出走对夏洛克精神打击之深重,他面临的不仅是亲情的割裂、财产的损失,还面临着信仰危机。

社区及宗教压迫的“蝴蝶”在此刻终于演化为龙卷风暴,夏洛克内心压抑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因此,之前的玩笑话成为真正的他索求的“约”。他在精神上也与基督徒彻底决裂,当被问及是否要履行契约时,夏洛克斩钉截铁:“拿来钓鱼也好;即使他的肉不中吃,至少也可以出出我这一口气。”[6]这一刻是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反抗,是犹太教对基督教的讨伐,更是一个孤家寡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控诉。

三、狂风骤雨

莎士比亚“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写出了一个除一人之外皆大欢喜的故事。而这一个人的沉冤却从未昭雪:这是一部没有死亡的悲剧。”[7]夏洛克悲剧是经历了情感、经济及宗教信仰危机之后酿成的苦果,其愤怒跃然纸上,而“割肉契约”这句玩笑话也在一次次变故后变成不得不发的弦上之箭。

夏洛克相信法律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守卫者,但事实上,法律从一开始保护的便是威尼斯公民,而不是夏洛克本这个“异邦人”,因此,他向法律寻求帮助自然是毫无意义的。在基督教的“慈悲”下,夏洛克丧失了一半财产,这对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在宗教方面,夏洛克要从此皈依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基督教,邱叶祥指出,改变信仰“对于将犹太教视为绝对神圣而鄙弃基督教的夏洛克来说,是极为严重的侮辱和伤害,这是对夏洛克灵魂的复仇。”[8]也难怪在法庭判决剥夺财产时,夏洛克只发出了绝望的控诉,而在要求改变信仰后,夏洛克的精神完全垮掉。

四、结语

由此可见,正是最初一次次的压抑和排斥导致了夏洛克的爆发,进而将其推进悲惨的深渊。试想下,倘若威尼斯社区人民之间能友爱包容,倘若不同宗教能和睦相处,倘若夏洛克的女儿没有与一个基督教徒私奔,那么夏洛克的命运也许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蝴蝶效应”,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来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会引起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暴。

猜你喜欢
犹太教杰西卡安东尼奥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谁杀了镇长
空中解救“杰西卡”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牙仙来访
枕枪而眠
海涅作品中的犹太性
两个K
致命的渎职
没有翅膀,也可以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