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高校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研究

2018-03-07 02:03:10张德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张德增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大学中国文化课程是很多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人文素养课,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用中文讲授,也有些学校用英语教学的模式开设此门课程。在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就是在进行句子翻译,而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遇到各种教学问题,使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效果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对此门课的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本文中,作者将对此门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1 中国文化课程的特点

中国文化课程是一门以中国文化为授课内容的课程。基于文化的定义引申出的文化的分类与包括层面太多,并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很强文化传承性的古国,所以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课时量少但内容多而杂,话题跨度大,宏观与微观知识点难以转化,课程讲解切入点难等特点。这门课程还兼具跨学科,塑造人的思维,拓展知识面等特点。这些课程特点让许多教师觉得讲解这门课来并不是很得心应手,尤其是课程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讲解和此门课程用于什么专业的学生等多因素都会影响授课教师备课或影响其授课效果,最终,很多学生听了很多却意识不深刻,又或者教师讲了很多,但学生却并不感兴趣。而本文要讨论的中国文化课程还是用英语授课,这无形中给这门课增加了难度,所以下面本文就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做出以下分析与思考研究。

2 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与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在调查中,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学生对中国历史基础掌握较差,对中国文化的把握不牢固或很肤浅。(2)英语能力欠缺,尤其是涉及中国特色化的英语单词量不足。(3)介绍复杂句式时候,语法结构分析不到位导致不能深刻理解跨文化时候的准确意思传达。(4)对本门课程可补充的视频资料较少,以至于学生不能通过视频来全方位的提高综合实力。(5)跨文化转化能力较弱,不能将英汉双语进行自由切换或转换。(6)很多学生不能意识到此门课程的意义,觉得此门课程只是一门兴趣类的课程,并不能为日后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帮助。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重点是做好如何切入话题,文化理论与文化实际应用在课堂中的比例分布,以及如何做到将此话题与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生活以及就业做好联系。而教学难点一是被教材局限,从而走进只阅读讲述文化故事的旧有的模式,从而让课程成了中国文化英文讲解的简化版。这就让中国文化课程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语言学的教学范畴。二是不能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及与现今社会进行联系,让学生上完课后感觉此门课实用性不大,导致教学枯燥,使学生陷入学习无聊的死循环。三是教师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做到双语的转换以及让学生做到跨文化交际。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还是教师的教学角度,怎样选择适合学生的章节或内容讲解,让课堂成为教师上课有所讲,学生上课有所听且有所用的平台,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师生能够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并有目的、有方向地去积累相关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最终建立完整的跨国思维体系与架构,是大学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方面急需解决且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找到大量视频资料用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文化的意境与博大精深。

3 跨文化交际学在此门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最终学会用东西方两种不同思维对比性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从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做好服务,同时能够借此推广输出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惊人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一些方法来更好地服务于此门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在此门课程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学能够应用到的常见且颇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有案例教学法、网络交际法、项目学习模式建构法、中西方同时期文化对比法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比如,在案例教学法和文化对比法中我们可以讲解中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等这些方式与方法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所讲话题,又或者让学生建构一次学习内容,比如,教外国人包饺子,并向外国人请教如何制作比萨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参与到授课话题当中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讲解,笔者所在的学校的英语专业方向为旅游英语专业,所以可以将话题与陕西地方名胜古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模拟英语导游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从而不但做到跨文化的实践应用,还能为日后的工作积极准备。

4 关于课程考核的方式的改进与思考

中国文化英语教学中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如何通过考试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这就促使教师要思考这门课该如何进行考试或考核。通过有效的考试或考核,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门的实际水平。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或开卷论文的形式。但这样做只能让学生陷入期末背诵记忆或抱着应付的心理写论文的误区,并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正实力与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改进考试考核方式,如在平时的过程性考核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引申所讲话题,采用模拟导游的形式讲解相关话题。在期末考试的方式上,我们可以让学生采取制作微视频或短片的形式,拍摄一段和中国文化有关的视频,通篇用英文介绍,或者采访来华留学生相互讨论一个中国文化的知识点然后做中西方知识的对比或类比,又或者可以将创意文化产业引入到考核方式中,哪位学生在课程中提出了创新或创意的点子,都可以作为加分项。这样做不但突破了原有的考试考核模式,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门课程的深刻思考,对于日后的生活或就业乃至创业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考试和考核方式,做到课程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还应该注意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各占的比重问题,不能让这门课程单纯成为一门简单的选修课,而要让这门课成为一门为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帮助较大的课程,通过此门课程帮助语言类专业学生向综合类学生转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有质的飞越与提升,。

5 结语

作为对此门课程的思考,本文希望提供一种新方式,更能以学生为导向,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中国文化的掌握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且为其他教这门课程的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中国文化课程英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学校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以便提高整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最终使这门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起到良好的指导性的作用,并为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和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